南充山沟沟里走出的儿童文学家,他在北京创作了一大批“南充味”小说
Gordon520 发表于:2020-4-26 22:26:0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76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2018年春节期间,张国龙在故乡营山县老林镇。莫阳春 摄

本期主角

张国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营山县老林镇走出去的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他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创作, 写出了《老林深处的铁桥》《拐弯的十字街》《红丘陵上的李花》《许愿树上的叶子》《梧桐街上的梅子》等一批“南充味”小说。

儿童小说 《拐弯的十字街》 荣登全国优秀畅销书榜,他本人获评“中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

“南充是我的出生地和儿时生活的地方,这里保留有我最美好的儿时记忆,始终割舍不断。”张国龙说。今年6月,他的长篇小说《无法抵达的渡口》正式出版,这部小说把人物环境放在了营山黄渡,以前他从老林镇到县城去,每次坐客车都要经过黄渡,那里依山傍水,还有小船,是给他最初诗意的地方,因此对那些山山水水一直情有独钟。



6月4日,南充日报以《张国龙:山沟沟里走出的儿童文学家》为题,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国龙进行了报道。



谈成长

Q : 回首童年时代,现在的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Z : 我在6到9岁的时候,父母把我寄养在大巴山里的通江县叔父家,那里有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每天上学我和堂姐要翻过两座山头。夏天,山路两旁的溪沟里常有毒蛇纳凉、洗澡。我们提着棍子,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地敲敲打打。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回到父母身边,我有个表兄(年龄和我母亲差不多大)在文化馆工作,我开始从他那儿借书读。读过《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等,最喜欢岳飞。还读过《封神演义》,喜欢雷震子。看过《铁臂阿童木》的连环画,阿童木是我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卡通人物。

Q :什么样的缘起,让您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道路?

Z : 感谢我的师兄、著名儿童文学家杨鹏,他曾提醒我:“写散文是需要人生历练的,但你有童年记忆、中学生活嘛,那就是你现成的写作资源,你不妨先写写儿童文学?”写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历,我倒是很有信心。1998年暑假的一天,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写成了我的第一篇儿童小说《怎么回事?》,不久写了第二篇少年小说《爸爸,您别泄气!》,均刊载于《儿童文学》“佳作”栏目。

2003年夏,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入学考试,并有幸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接受正规的儿童文学教育。2006年博士毕业,我留校任教,在该校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讲授“儿童文学”课程,目前已发表了上百篇儿童小说,并结集出版了长篇少年小说单行本20多部。

让孩子们读到高品质的儿童文学,无疑会为他们铺好心灵的底色。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我得以时不时远离成人世界的喧嚣,回归纯粹、简洁的少年世界,给疲惫的心灵洗个澡。我认为,儿童文学简单而不简陋,单纯而不幼稚,快乐不失厚重,唯美而不虚饰,阳光而不避苦难。



张国龙在故乡的老院子



谈儿童文学

Q : 查阅资料发现,你在中学时代就有一颗文学的种子在萌芽?

Z : 初二那年暑假,邻家上高中的“叔叔”告诉我,他在写诗。夏夜,我们常常在屋后的小山坡上纳凉。他给我背诵他写的诗,我觉得很美。没过多久,我告诉他,我也想写诗。从此,我摸爬滚打在文学之路上,痴心不改。而“叔叔”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现在在成都生活。

Q :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洞察想来也是很深的?

Z : 我想,现在的孩子最排斥的应该是成年人板起面孔“说教”。他们最需要的是“知己”,一个能够读懂他们心灵颤音的“良师益友”。我一直认为,童年和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最没有安全感的时期。尤其是当他们面临生活的“非难”时,他们往往无力自救、自助。如果得不到及时、真切的呵护,他们就难以茁壮成长。因此,我一直尝试着用我的文字铺一条通向他们心灵深处的小路。

Q :您的作品多为刻画当代少年的生活。您是怎样获得这些选题、素材的?

Z : 虽然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孩子所面临的成长环境不同,但他们心灵律动的轨迹是大致相同的。我常常以我少年时的心境去感知当代少年的悲欢,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报刊、电视上所讲述的有关少年的故事,常常让我感动。从我那些当中学教师的同学那里,我获取了不少创作的灵感。有时候,我会参加他们的班会、郊游。今年5月,我就到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搞了一场互动活动,和少年们亲密接触,我会从这些活动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谈近作

Q : 今年6月,您的又一部长篇小说 《无法抵达的渡口》出版,最初的书名您用了营山的地名“黄渡口”?

Z : 我一直想以营山的黄渡为背景写一部小说,那是一个水乡,是最初给我诗意启蒙的地方。我的老家在营山县老林镇的一个洼地里,那里多山、少水,第一次乘车经过水乡黄渡,感觉那里非常美。所以,我最新的这部长篇小说就取名为《黄渡口》,后来出版社把名字改为《无法抵达的渡口》,认为在读者的情感上更能引起共鸣。

Q :小说《无法抵达的渡口》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Z : 这个小说写了被拐卖的孩子,从幼年到少年的成长经历,串联起来他被工人梁丽珍、谢曼玲、警察庄智勇等好心人帮助、救助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社会正面力量对一个失去亲人庇护的孩子的帮助所呈现的温暖。我也试图从一个被拐儿童的成长故事,上升到关于人的心理故乡与精神故乡的寻觅与失落所呈现出的感伤和无奈。

Q :读您的作品,总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小说《无法抵达的渡口》也不例外。

Z : 若你没有乡村经验,去写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肯定有隔阂,很难写好。我虽然在城里生活了多年,但我骨子里始终在回望乡村。真诚、善良、质朴、不玩心计,这是大多数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身上的泥土气息。泥土气息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他创作的源泉。我很幸运,我觉得我一直保持这份气质。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南充,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