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铰子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123456825 发表于:2020-4-27 09:56:2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931
●杨汉国8月20日,省文化厅致函南充市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经征求专家组意见,决定增加营山县(川北翻山铰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推荐候选单位。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市、区)、街道(乡镇)。据营山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王勇介绍,川北翻山铰子是在营山民间传统舞蹈《翻山铰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舞蹈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以小钹(俗称铰子)为道具。由打、擦、翻、转4种基本方式构成,表演中,演员紧循甩钗的动律,上身前俯后仰,两肩自然摆动,屈膝弹步,随着两钗相碰的节奏变化而舞蹈,有“水漩莲花”、“苏秦背剑”、“白鹤闪翅”、“黄龙缠腰”、“鲤鱼跳龙门”等多种舞蹈套路和特技。节奏明快、气势豪放。由于艺人表演击铰时,要挥动铰绳,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敲击,故名“翻山”(翻身),加之营山地处川北,又称川北翻山铰子。“明德乡是翻山铰子的起源地。”营山县明德乡石狮村村民吴明远说,他是省文化厅公布的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翻山铰子的传承人。据称,从首代传人聂信忠算起,明德乡土生土长的翻山铰子传人已有6代。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翻山铰子只在婚嫁和丧葬礼仪亮相,明德乡有“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送亲”的说法。据《营山县志》记载,1953年,营山县举办民间文艺调演,明德乡的谢元朝、谢元福等人应邀登台表演翻山铰子,两条彩绫系着的小钹上下翻飞,或抛或接,变幻无穷。1956年,翻山铰子参加四川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名声大噪。1983年,四川省歌舞团到明德乡搜集素材,经过县文化馆的加工整理,翻山铰子被改成一种集体舞蹈。1998年,营山县电力公司抽调有舞蹈基础的员工,与县文化馆的专业人士一道,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翻山铰子演出队伍。为了利于舞台表演,相关人士在保留基本舞蹈元素的基础上,把现代舞的元素融入了翻山铰子,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据营山县文广局局长何继东介绍,近年来,为把翻山铰子打造成地域民间文化艺术的品牌,营山县把翻山铰子的传承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门经费,为翻山铰子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持续动力。在翻山铰子第五、六代传承人的指导下,明德小学、行知小学等学校开办了翻山铰子培训班。如今,营山县有翻山铰子表演队伍30多支。2004年,明德乡被命名为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翻山铰子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翻山铰子已有40多种舞蹈套路和特技,成为营山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2012年,根据翻山铰子改编的群众广场健身舞,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创新交流大会”比赛,荣获优胜奖、最佳配乐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四川, #南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