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川老农花48两黄金买妻,婚后却被妻子举报:他身份不简单
特朗普大爷 发表于:2022-4-12 11:49: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8
大家好,这里是笑笑超有料,幸运是你,遗憾也是你,懂得释怀,放空自己。跟小编一起解万千故事,知人间冷暖……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四川通江地区的公安机构接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报案,这个妇女对解放军说:

我的丈夫不是普通人!

公安人员疑惑地问:你丈夫究竟哪里与众不同?

农村妇女直接拿出来了四十八两黄金,并告诉公安人员,那是她丈夫娶她的时候交的彩礼。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普通农村人家怎么会有四十八两黄金作彩礼?

于是,公安人员根据妇女提供的地址,前去妇女的家里将她的丈夫“张克明”带到了公安局。

经审讯,公安人员得知,这个“张克明”确实不是一般人...

被老婆举报的国军旧将

“张克明”是这名妇女丈夫的假名,其原名叫王凌云,他的身份可不得了——曾经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军长,是妥妥的国民党陆军中将。



(王凌云)

既然是国军中将,为什么会落得这般田地?他又为何会遭到妻子举报?

原来,当初解放战争失利后,王凌云并没有跟着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而是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带着几十两黄金逃到了四川的一个农村里面。

在那里王凌云遇到了一位女性,便打算娶其为妻。

于是,他用自己身上的四十八两黄金当作彩礼钱提亲,农村人哪里见过这么多钱,于是,王凌云的妻子便答应了王凌云的求婚。

不过,在和王凌云生活一段时间后,王凌云的妻子越想越不对劲,她的老公“张克明”的谈吐举止与众不同,生活习惯与村里人格格不入,平日里沉默寡言,浑浊的目光中总是带着坚毅,而且有事没事就买报纸来看...

至于结婚时的彩礼——四十八两黄金,妻子问其来源,张克明也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丈夫身上越来越多的疑点,不禁让妻子猜测,此人会不会是...

王凌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被自己的妻子察觉出异样。

而昔日的国军中将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剿匪战神

王凌云出生于1899年9月,他的家乡坐落于河南的伊阳县(汝阳)蟒庄村。

王凌云的家庭在当地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家里有着上百亩田地。

而王凌云的父亲也是一位思想开明的人。

父亲从小就教育王凌云注重礼节,还督促王凌云去学堂进行学习,这也使得王凌云从小就接受了较好的基础教育,这也为他以后功成名就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清朝,正遭受外国侵略者的打击,百姓们民不聊生...

在河南,更是遭遇了“两百年未有之灾祸”的旱灾,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情况下,王父依旧坚持送王凌云入学,确实难能可贵。

就在王凌云一家都期待王凌云未来能够考取一个好功名的时候,清王朝轰然倒塌。

王家人一时不知所措,读了书,却不能参加科考。王家人只得暂时让王凌云回家种田。

那些年,整个中华大地上全是正在经历军阀混战,军阀们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名号。

王凌云不甘心在家碌碌无为地种田,于是叫上自己的同乡同学,进入了河南军阀吴佩孚的军队。



一个家境优越、刚“辍学”不久的学生去兵营当兵,去的还是练兵极其严格的吴佩孚的兵营。

可想而知,王凌云必然是受不了这等苦头的,所以,三个月后,王凌云就因为适应不了军营里的高强度训练,逃回了家中。

回家后的王凌云开始了自我反思,书读不下去,兵也当不下去,自己难道要在家里看一辈子田地吗?更何况自己的年龄也不小了,是该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一下了。

就在王凌云自我审视的时候,王凌云父亲的一个朋友来家拜访,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郑国翰。

那段时间,郑国翰刚刚被调到王凌云的家乡——河南伊阳担任知府。

郑国翰见到王凌云,觉得此人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郑国翰推荐王凌云继续去伊阳的高等小学读书,因为那里的水平更高,所教授的都是西学。

为报知遇之恩,王凌云索性拜郑国翰为师,随后便前往学校继续求学。

可想而知,王凌云的这一决定对他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么一个战事频发的年代,学得一身的知识未必是一件坏事。王凌云也很争气,一学就直接学到毕业。

徒弟学业顺利,但师傅这边官当得却不怎么顺心。

不是说郑国翰能力不行,要知道郑国翰是著名的清官,平时吃窝窝头,穿旧衣服,还被当地人尊称为“郑青天”。

任职期间,郑国翰严惩贪污,自己也坚决不接受贿赂,得罪了很多人。

很明显,在那个年代,清廉的官员并不那么受待见。

最后,郑国翰因为严令禁烟,反而被判了十年的监禁。

打击鸦片反而还有罪?

当地民众立马炸开了锅,为了顺应民意,最后,上面还是把郑国翰放了出来。

被放出来之后,郑国翰心里对腐朽的政府已经凉透了,于是,他做了个决定——辞官下野,组建民兵团,剿匪卫国!

郑国翰的民团一经组建,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加入,而郑国翰在创业过程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徒弟王凌云。

王凌云从学校毕业后,便被郑国翰拉入了组建的民团之中。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当时河南的情况,由于各地军阀丛生,又加上政府不作为,还遇上了多年未见的旱灾,搞得百姓们民不聊生。为了混一口饭吃,不少人落草为寇,这使得河南本地有着数不清的匪徒,所以,剿匪也算是当年的一个出路了。

王凌云加入民团之后,自己的军事潜力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师徒二人曾率领着刚成立不久的民团,先是把伊阳附近的匪徒打了个遍,之后慢慢向周围拓宽,名声越来越大。

随着民团队伍的不断壮大,剿匪团摇身一变,成了剿匪旅。

郑国翰也算是文武双全了,作为一个文官出身的人,三十几岁辞官不做跑来剿匪,竟然还越做越大,郑国翰的军事才能也可见一斑。

对于王凌云来说,有一个这么好的师傅带领着自己成长,自然是进步很快。

王凌云凭着经验的积累,正在逐渐由一个热血青年,蜕变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

在师傅郑国翰看来,王凌云取代自己的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一个意外的发生,让王凌云独当一面来得更早了一些。

随着兵力的增加,郑国翰这个剿匪名团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了,虽然主要还是在剿匪,但是免不了和其他军阀有摩擦。

眼见着郑国翰的部队越来越大,其他军阀头子怎能不红眼?

1924年,由于被人告密,郑国翰被本省的其他军阀围堵截击,最终死于乱枪之中。

按理说,这个群龙无首的部队,应该就此解散或者被别的军阀接手,但是事实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样。

因为郑国翰的徒弟王凌云,是一个比他更强,更年轻的人,而且在军中早已有了威望。



接手大当家后,王凌云一路剿匪一路收匪,最后整个军队达到了六千人之多。

人多了是好事,但是军费开支也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虽然剿匪有战利品,但是剿匪得来的收益和自己军队的开支不成正比。于是王凌云便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搜刮百姓财产。当年的屠龙者,最终变成了龙。

昔日的正义之师变成了祸害一方的不义之师,王凌云的风评也急转直下,这也成为了王凌云一生最大的污点之一。

人们甚至流传说,王凌云的部队强抢民女,大肆搜刮百姓财产。虽然不知几分真几分假,但是王凌云确实引起了当地的民愤。

加入国军

靠着几千人的规模,王凌云算是当地的一个土霸王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这段时间王凌云一直在注视着时局的变化,并且注意到了逐渐崛起的国民党,而国民党同样也注意到了王凌云。

1930年,王凌云收到了张钫的邀请。



张钫何许人也?

比王凌云大十三岁的张钫,是最早的一批革命家,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抵制过袁世凯。

也是国民党最早的一批军官,当时的张钫,正担任着国军陕西军区的副司令。

面对国民党突如其来的邀请,王凌云是慎重的:

其一,是自己这六千人规模的军队,进了国民党不知会被分成什么样;

其二,就是张钫这人,王凌云是不太喜欢的。

虽说王凌云自己在本地纵兵为匪,但是王凌云自认自己还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人。

而张钫在本地的名声并不好,甚至比王凌云还差,王凌云不甘心进了国民党给他当副手。

就在王凌云想要拒绝的时候,张钫的一句话触动了王凌云的内心:你是想要待在这里继续做军阀,还是愿意和我们一起恢复中华?

这句话算是说到王凌云心坎里去了,随着吴佩孚等北洋军阀的覆灭,军阀的时代早已过去,自己这个军阀也只不过是待宰的羔羊而已。何不加入国民党,重拾自己当年报国的理想?

王凌云成功被张钫说服了。

看着自己手下的六千人,王凌云似乎有一些留恋,但是转身便决然地带领部队加入了国民党。

改编后,王凌云被任命为张钫麾下的少将师长,不久后又被蒋介石整编,少师长又变成了少旅长。

虽说心有不甘,但好在自己手下还是那帮兄弟。



正打算大展身手的王凌云,没有等到反击外寇的命令,而是接到了蒋介石“剿匪”的命令。

剿匪?如今哪里有匪徒需要我们花大力去剿?

原来,国民党要剿的是红军。

这一命令使得王凌云大失所望,不过命令还是得听的。

于是,王凌云便开始率领部队展开对红军的围剿。而以剿匪著称的王凌云,却在围剿行动中没有亮眼的表现。

原因或许有二:

其一,红军不是“匪”,红军有信仰、有理念,怎么可能和王凌云当年剿的匪相提并论?

其二,或许王凌云自己也不愿意去剿,因为他不愿意在外患严重的情况下和同胞厮杀。



而且,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暗中较劲,本就不善内斗的王凌云不仅受到排挤,还多吃吃了亏,这也让王凌云对国民党越来越不满意。

抗日战场,民族英雄

就这样郁郁不得志地过了几年,王凌云还是少旅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意味着国民党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抗日上面,这一下,王凌云可来了精神。

终于到了打击外寇的时候了,王凌云虽说不是一个多么仁慈的好人,但是他一直有打鬼子、报祖国的愿望。

于是,抗战爆发后,王凌云主动请缨,誓要在抗日战场大展身手。



1937年8月,日军开始大肆侵略上海,国军立刻派遣大量部队前往上海进行守卫。而王凌云也率领自己的部队来到上海,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修建福嘉地区的防御工事。

王凌云也知道防御工事的重要性,不敢有半点马虎,自己经常亲自巡视工事的修建。待到修建完成后,王凌云部队所修建的防线竟意外地坚固,为福嘉抵御日寇起到了很大作用。

后来,随着日军的大举进攻,王凌云开始率军反击。根据记载,王凌云率领自己的旅部,和日军厮杀了三天三夜。

而且,王凌云部人数少于对方,装备劣于对方,但是硬生生和日军打了三天。

而王凌云在作战期间也是亲自上阵,子弹打完了就用刀砍杀,王凌云手下士兵也深受鼓舞,纷纷不要命似的杀鬼子,最终丝毫不占优势的王凌云硬是打出了一个漂亮仗。

一场战争下来,王凌云这边阵亡了一个团长,营连排长阵亡总计十几人。

王凌云的勇猛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下令将王凌云的旅部和九十八师残部合并为七十六师,并令王凌云担任师长,军衔从少将升至中将。

这也是王凌云第一次,因战功升职。

淞沪战场一仗,也彻底打响了王凌云在国军中的威名,蒋介石也给了七十六师一个外号“福山部队”,并为其题写了“福山铁军”四个大字。

淞沪会战之后,王凌云越打越猛,接连转战多地和日军作战。

由于表现出色,王凌云也受到了国军上级的信任,将其部队纳入了国军主力部队第二军的战斗中。

在屡次立功后,王凌云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1939年,南昌会战爆发。

当时的王凌云师部驻守在修水南岸,虽然修建了不少的防御工事,但是被多日的暴雨毁了个大半。而这时,日军朝着中国守军发射了猛烈的炮弹。



这些炮弹里面还夹杂有大量的毒气弹和烟雾弹,王凌云的七十六师因此损失惨重,王凌云等人严重中毒。

但毒气弹并没有击倒王凌云,望着自己牺牲的部下,王凌云整顿队伍之后,拖着中毒的身体对日军发起了冲击,这一个反扑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但终究劣势太大,不久后王凌云只得率军撤退。

第二年,王凌云奉命率军前往广西地区,而在这里,王凌云遇到了日军精锐部队第十八师。

由于敌军有着飞机大炮等精良装备,且人数占优,王凌云只得边打边退,最终王凌云部队损失八百余人成功撤退。

虽然此战王凌云部败走,但是仍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1942年,由于第二军军长李延年升任司令员,因此军长位置空缺,于是王凌云就任军长。

至此,王凌云也达到了最高官职——第二军军长。



升任军长后,王凌云率领部队来到我国边境,作为远征军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地区。

在滇西等地,第二军收复了我国失地八万多平方公里,歼灭了日军部队四万余人。

王凌云在作战中可谓立功无数。

唏嘘的结局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之间的战斗也即将到来。蒋介石撕毁合约后,解放战争爆发,王凌云又回到了和中共方面作战的日子。

事实证明,在和解放军战斗的过程中,王凌云没有任何突出表现。

而且当时的国民党,内斗十分严重,本就是军阀出身的王凌云没有得到信任,因此也没有被派遣参加大战,而是作为援军四处辗转。



仅仅三年,解放军将士就击败了国军,而国民党也没了继续作战的勇气,早已开始谋划撤向台湾。

作为第二军的军长,王凌云却没有一同随蒋介石撤至台湾。

原因可能有很多,首先就是军阀出身的王凌云并不受蒋介石信任,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仅限于抗战时期;

其次,王凌云自己也很有可能不愿随队离开,毕竟国民党内部如同宫斗一般,实在不适合王凌云。



那么,王凌云最终选择弃暗投明了吗?

当年,王凌云加入国军时,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以王凌云的性格,怕是不愿意以一名降将的身份生活,也不愿意接受思想改造。

于是,王凌云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隐瞒身份,带着能带的黄金进入深山生活。

于是,这就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故事...

1950年,王凌云进了四川的农村,改名“张克明”,还用几十两黄金娶了当地的一个姑娘,只是令王凌云没想到的是,自己最后竟被妻子举报。

被抓后,王凌云被送进了位于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

而王凌云的学习天分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于在改造所内学习优异,王凌云还成了改造营里面的学习委员。



1961年,王凌云出狱,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河南,之后还进入政协担任文史职员;

七年之后,王凌云突然离家而去,一代民国传奇将领,从此下落不明...

结语

王凌云的人生是充满矛盾。

他既剿匪,又纵匪;他既报祖国,又掳良民。他既是抗日英雄,又是,思想顽固的“反动派”军官。

他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小编希望每一期的故事都可以给朋友们带来一点对情感的思考,喜欢小编请关注我,给文章点赞收藏推荐哦,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