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良|(李琼印象)写在李琼新书出版之际
梨波儿 发表于:2023-3-3 07:49: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2


——写在李琼老师新书出版之际

文/冯忠良

前不久,一帮文友聚会,诗人李琼老师送我一本新出版的诗歌散文集《青石板路》。我甚是高兴,很想一睹为快。谁知开车回家,车上的书却不见了。好在她还有新书出版,或许还是要送我的。一想到这里,我又心生欢喜。李琼的印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李琼其名其诗,最早见于公众号“南部文化”。所发的近体诗词,让我大吃一惊。其韵味,意境,大有超凡脱俗之感。其婉约之风,有如李清照;其佛之禅意,有如王维;其田园之韵,又如陶渊明。

最初,我以为李琼是湖北独唱《山路十八弯》一唱走红的那个青年歌手,不禁让我顿生敬意。在全国著名的歌星中居然还有这么一位热爱并精通古体诗词的女性,实在难得。但随着“南部文化”不断推出其佳作,又让我诧异起来,“南部文化”的创办者刘铭是我多年的朋友,他虽然长于音乐创作,却没有听说组织过大型演唱会,又怎么与李琼拉上关系的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问到刘铭。刘老师的回答,更让我大吃一惊,“是南部李琼哩,你没听说呀?”。我确实从未听说,南部的才子才女我多有印象,却没有一个叫李琼的。我游走“江湖”十多年回来,南部居然出了这么一位足以让文坛震惊的才女!

刘老师说,李琼系绵阳人,早些年与丈夫马诚伟来南部创办了精诚眼科医院,他也是受李琼诗的吸引才与李琼相识的。啊,这更让我吃惊不小:李琼是马诚伟的夫人?而马诚伟呢,早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就是富驿、大坪一带英俊潇洒的眼科名医了。原来他们是如此绝配!

于是,我与李琼建立了微信联系,并与之常有近体诗词的探讨。与其说是探讨,不如说是请教。我虽然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对于格律诗词的创作规则,不是没有学过,甚至也曾背诵过三百多首名作。但懂是一回事,创作是另一回事,按照规则创作出有意境的佳作更是我望尘莫及的。



其实,我曾有过一些近体诗词的习作,却不大注重平仄,并以为:作品是给今人看的,又何必去严守古人的格律?是李琼一句话的提醒,“我们对于古人的规则,应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才让我在近体诗词的习作中,不得不视格律为红线。力求每一首诗词,尽可能全部符合格律的要求: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曲用中原韵。而平水韵共106个韵部,有的韵部仅有十多个字,写作起来实在令人头疼。我离了韵表,便不敢动笔;即使一气呵成,最后还得反复通过韵表来确认。让我惊叹不已的是,李琼却能将韵表烂熟于心,且运用自如,随口一句,不仅意境悠然,而且中规中矩。

她如此快速的高产,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她是私立医院的院长,又是南部县著名的眼科专家,其工作和时间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哪有那么多精力来推敲这么多精妙的诗作呢?但细细想来,她写诗熟稔于心,张口即来,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同我们平时说话那么简单,这于她又有何难呢?再者,别人追寻的是诗和远方,而她却只有在离不开、躲不掉的或许让人索然无味的现实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追寻一种心中的美好,并把这种美好化为诗文。别人是把生活过成诗一般的浪漫,而她则是从繁琐而枯燥的生活中去探寻精神的美好。这种探寻,成了她一生的情怀。或许正是这种情怀,滋润着她在文学创作园地里的繁花朵朵,硕果累累。

这些年来,我的年龄,是伴随着读她的诗词变老的。而我的心,则是在欣赏着她的诗词的画面美、音乐美、韵味美、意境美中变年轻的。我们每次的茶叙,都会因为对文学的交流和探讨而显得轻松、愉快。



我在完成长篇小说《东山情》(初稿)的创作后,将初稿转李琼征求意见。李琼将读后感写成四首诗词,我兴奋不已,便将其中三首用于《东山情》(一首“渔家傲”用于和词,一首竹枝词用于唱词,一首绝句用于即兴的说词),占了全书12首近体诗词的四分之一。借此机会,再次向读者说明,并向李琼致谢。

李琼的坦率和真诚,让我感受到了文坛的一股清流。当今文坛,当面吹捧、背后诋毁者不在少数。我在官场也好,步入文坛也罢,听到的几乎全是一片赞扬声。但在向李琼征求对我的近体诗词作品的意见中,却能在她那里听到让我受益的真知灼见或宝贵意见,着实让我感动。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