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风 | 形派风水漫谈(50)
就放荡不羁就h 发表于:2023-3-29 07:41: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56
风水学中所谓的“砂”,就是穴位的前后左右之山。古代风水师传授徒弟,用河中之砂堆成山形,做成模型,以供教学。

类似于现代战争搞的沙盘推演,所以名之为“砂”。现代的房地产商开发的每个楼盘也基本上会制作有沙盘,以便顾客更加直观的看到全景、全貌。



由于“砂盘”的立体感强、形象直观、制作简便等特点,所以学习形派的弟子从师,是肯定会有在砂盘上演习经历的。甚至每天都要研习一遍“砂盘”。

所以没有系统学习过风水的风水师是有可能完全没有接触过此类东西的。

在古代,师父在最后出师的时候,在砂盘上堆积成众多虚花假穴,其中会有一处为真穴,师父事前在真穴的位置上放入一枚铜钱藏于砂内。

然后给弟子一枚长针,如果每次都能一次性用长针插中铜钱的钱孔把铜钱挑出,代表可以出师。



所以先要从龙脉、砂、水、等情况来先确定真穴的大体位置,然后才是点穴。

此时,穴的高、低、左、右、进、出,如果分析得略有误差,就不可能一次就挑出铜钱。

这就是考验点穴里面的吞、吐、浮、沉四字以及倒杖法等工力的综合运用了。



所以说,识砂是风水学中选地很重要的六大方法之一,学者宜细心熟审,多多实证为妙。

等你能识别龙穴轻重、以及穴的前、后、左、右砂形的吉凶贵贱,再加以学习水法,那就基本可以论出一个地方的吉凶了。

识砂的十个综合要点、要诀:

一观四应、二看关栏

三就护卫、四定向背
五识五体、六分贵贱

七辨喜忌、八避凶杀
九趋吉相、十识形象



龙虎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为四应之砂名。龙虎宜肩臂护穴避风,跻掌顾内收水,于穴有情,于主不欺,斯尽拱卫之力。”

解:
前面的山我们称之为朱雀,后面的称为玄武,左边的为青龙,右边的为白虎,这个就叫四应。

龙虎砂要如我们两边的肩头、双臂保护住我们的胸口这样,从而避开风煞。

对穴位有情,不会欺负穴的主星。竭尽全力在护卫穴星的龙虎则是最好的。



龙虎格

正体:龙虎均出于穴星两旁,齐来相抱。
单股(单提):龙虎均出于穴星两旁,一股向前,一股缩后。

单股变体:一边本身生出,一边外山相配。
仙宫(弓脚):一边环抱,一边短缩。

纽绘:龙臂包过虎脚,虎背抱过龙腕。

本体:本身无龙虎,借用隔水两畔之山为龙虎。

迭指(双臂):一边单,一边双。
内直外关:两臂直前,藉外山横栏收水。

内短外长:两臂短缩,靠外山缠龙护穴
张山食水:两臂张开,收前朝逆水海潮。

这段直接用我手绘的草图先示意一下吧。



先发一段袁天罡阆中“锯山”传说,传说而已,仅供娱乐。

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活脱脱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

而在其“龙颈”处,却又明显留下了被人工挖凿的痕迹,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断龙脉”时“锯”断了的。

关于袁天罡阆中锯山的轶事,阆中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而一些史料上也多有记载。



据《阆中县志》记载,袁天罡“官火山令,善数术,居阆中蟠龙山筑观星台,以观天象。”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天空出现慧星,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扫帚星”。接着太白金星又多次在白天“抢日”。

三月二十三日,蜀西又发生地震。“天现扫帚星,地下动刀兵”。这一连串奇异的天象,被人们看作是改朝换代的前兆。

各种谣传一日盛一日地在街头巷尾悄悄流传,朝野上下一时人心惶惶,“贞观盛世”也笼罩上了一片阴影。



这天,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突然奉召人宫。唐太宗一脸愁容地对二位大臣说:“近来天象奇异,又有大臣秘奏西南出现‘王气’,而今蜀西又发生大地震。朕日思夜想,未知凶吉,二位爱卿长于天文术数之道,不知有何高见?”

李淳风略略一思索:“日月星辰变异之象为历朝所难免。大唐自有圣上之贤德,近日无忧。但臣听巫师预测,唐三代之后,有武氏起而灭之。”

唐太宗听了大惊失色,他沉思了半响说:“朕今天召你们入宫,就是为了这件事。如今天命已现,如何是好?不如将天下所有武姓之女尽斩杀之!”



袁天罡上前奏道:“圣上万万不可,俗话说天意不可违!一代明君,岂可滥杀无辜?微臣自愿前往蜀西赈灾,兼步‘王气’。

若真将‘王气’真龙穴地步着了,我便下令地方官员征集民力,将地形破毁,则‘王气’自然断绝,大唐江山无忧矣!请陛下宽心,多多保重龙体!”

第二天,袁天罡骑上太宗御赐宝马,扬鞭朝巴蜀飞奔疾驰。行至今广元朝天驿,登高南望,远远望见阆中方向瑞气缭绕,祥云升腾,似觉有“王气”之象,便急忙风尘仆仆朝古城赶来。



来到阆中,他站在锦屏山将整个阆中城一观,哟,大小蟠龙山便展现在眼前。

只见小蟠龙山如晃动的“龙头”,大蟠龙山如龙身蟠曲蠕动,大有凌空腾飞之状;山顶瑞气盘旋,彩霞满天;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袁天罡惊诧道:“王气原来在此!”于是跃马下山,直奔阆州城。

阆州知府一见朝廷命官到来,宾礼相待。

袁天罡将皇上旨意传达,知府立即下令各县派遣民役,在大蟠龙山和小蟠龙山之间开山凿石,斩断“龙颈”。蟠龙山顿时被齐腰“锯”断。



袁天罡离开长安城后,李世民还不放心,又增派太史令李淳风由长安到阆中,协助袁天罡。

巧的是,他也不约而同地步到阆中蟠龙山,二人相会于锯断“龙颈”处,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意。

自此,阆中人一代传一代,至今仍把这凿断了的山垭叫“锯山垭”。

果然,三十年后武后则天篡权,改唐为周,并欲将李氏皇权让位武氏家族执掌。

据说正是因为袁天罡在阆中“锯山”断了“王气”,才造成武氏家族绝灭,唐中宗才能继位,恢复唐朝。

而袁天罡、李淳风二人锯断了“龙脉”之后,痴迷上了阆中这块“风水宝地”,先是在蟠龙山结庐观天象、研究天文,后二人又在西河边修建了一座天宫院,隐居于此研习风水。二人死后,便也分别葬在今阆中市天宫乡的观稼山和五里台。

(待续)

益福堂

原创于2010年



作者:益福堂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