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城市在生长 幸福在加速
阅读数:1074
顺庆:城市在生长 幸福在加速-1.jpg

双子塔将顺庆城市天际线拔高至238米。

●吴雍 文/图

夏日,行进在顺庆城区,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马路四通八达……目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公元1227年,宋理宗下诏将果州升为府,赐名顺庆,寓意“祥顺吉庆”。1950年置南充市,为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治所。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南充市,新建地级南充市,并将中心城区设立为顺庆区。“顺庆”一名再次回归。

从1993年到2023年,顺庆城市建筑不断“长高”、城市面积不断“长大”,市民幸福感不断增强。每一个节点的变化,无不回响着80万顺庆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A从50米到238米城市建筑不断“长高”

日落时分,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嘉陵江呈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在南充港,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登上游轮,欣赏嘉陵江夜景。

看着江岸由霓虹勾画出鳞次栉比的高楼身姿,甘肃游客胡佳文连连称赞:顺庆“浓妆艳抹如油画”。

30年来,顺庆城市天际线不断被刷新。

在石油西路,国网南充供电公司顺庆供电中心的斜对面,有一座白色大楼,这里是曾经的白鹭宾馆。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建、90年代初投用的白鹭宾馆,共计15层,高约50米,是当时顺庆城区的第一高楼。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五星大厦、东华大厦、农行大厦(明宇酒店)、北湖宾馆、广电大厦、丝绸大厦等建筑先后建成,城市天际线开始向100米发起冲刺。

进入21世纪,更多高楼“跃跃欲试”,不断刷新着顺庆的最高建筑纪录。

2013年,四川天府银行总部大楼在滨江路上中坝大桥头竣工,138米的高度夺下当时顺庆“第一高楼”头衔。

但高速发展的顺庆,建筑高度决不止步于138米。2018年6月,位于顺庆区高铁商务区的“双子塔”举行奠基仪式并开工建设。到2021年1月和2月,双塔先后封顶,顺庆城市天际线被拔高至238米,“双子塔”成为了全市“第一高楼”。

建筑是城市的语言。从50米到238米,顺庆建筑高度不断刷新的背后,是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不断更迭的顺庆“第一高”,也见证着顺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据统计,目前顺庆已建成的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超百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正在向这一“高空”区域聚集。

B从11.6平方公里到90平方公里城市面积不断“长大”

“那阵顺庆多小嘛,跟现在简直没法比……”说起顺庆区成立之初的城区大小,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最有发言权。1993年,顺庆城区刚有出租车,作为当年的第一批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开着他的“夜明珠”出租车,跑遍了顺庆城区的大街小巷。

“西河路旁边就是一片田地。”在王师傅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的顺庆城区面积很小,“甩几盘子就出城了。”

摊开当年的顺庆城区地图可以看到,上世纪90年代,顺庆城区的道路以五星花园为中心,东靠嘉陵江,西至新建片区,北至炼油厂,往南则到文峰街。《南充地区城乡建设志》记载,1993年,新设的顺庆区城市面积仅为11.6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街巷加起来也只有108条。

面对底子薄、资金紧缺等困难,顺庆区成立后,将城市建设重心放在了城西。上世纪90年代,依托涪江路、西河路、北湖路,顺庆城区开始西扩,相继建成柳林路、镇泰路、丰登路、金泉路等城市干道。到上世纪末,新建片区基本建成。与此同时,顺庆城建也开始了城市向北的征程。

世纪之交,西华师大新校区开建,连通新校区的西华路也于次年动工。2004年,市政府办公大楼搬迁至市政新区后,环都大道、万年路、镇江路、府荆路等相继开建;华凤和舞凤两个片区被纳入城市版图。

在全力开拓新城期间,顺庆旧城改造也在一并进行。2005年,桓子河大桥通车,地处城南的南门坝迎来了巨变,其最南端的空闲土地率先被开发商抢占;2009年,南门坝旧城改造全面启动;2010年,望天坝西河段截弯取直工程上马;2011年,清泉坝改造正式启动;2012年,府荆路延长线通车;2014年,南充火车北站开建,潆华路一路往北;2018年,潆华路再次北拓(后改名为高新大道);2019年,府荆路改名为学府大道直达搬罾;2021年,临江大道建设启动……

逐梦现代化大城市,一代又一代顺庆人接续奋斗。据统计,截至目前,顺庆城区建成面积已达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1993年的54万增至84万,正式命名、未命名、正在命名的街道(部分小巷未做统计)已达420余条。与1993年成立之初相比,面积增加了7倍有余,街道数量也增加4倍之多。

C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余倍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座城区的发展,关乎着一城人的幸福。从百业待兴到各业兴旺,从一隅小城到现代新城,百姓生活从日渐变好到全面小康……30年来,顺庆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通过强化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促进民生改善,让百姓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中,收获满满获得感、幸福感。

翻开1993年顺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描述是:“全区国民收入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元。”

在接下来的五年发展规划中,确立了经济发展路径和具体实施的措施后,顺庆再次强调了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199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45亿元,年均增长40.4%。

2006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120元和3238元。购买住房,汽车等大宗资产持续成为消费热点,城乡人均住房面积明显增加。

2016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

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总量位居川东北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76元,分别是1994年的22.7倍、29.3倍。”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顺庆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

这改变,不仅体现在收入的提高上,更体现在保障的健全上,体现在服务能力的提升上,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上,体现在城乡教育和文化水平的不断进步上……

从建区之初并不明确的民生改善措施,到逐步建立民生实事制度;从拿出更多财力搞民生建设,到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超70%……30年来,顺庆的城区越发展,决策者们把民生建设放得越重,把百姓需求看得越重。这双向的奔赴,是那么的美好和幸福。

营商环境获得各方点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当下足以告慰过去,梦想可以照进未来,30载砥砺奋进,30年华丽变迁,顺庆人的幸福感实实在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