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西充经验”的实践与启示
123456848 发表于:2023-7-26 10:20:3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84
●中共西充县委党校 张志强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朱悦 西充县人民检察院 胡进婧

近年来,西充县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现状与形势,紧紧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核心,创新保护举措,融合保护力量,筑牢支持体系,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成效,扩大保护成果,为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西充经验”。

西充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

紧紧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核心,创新保护举措。创新亲情修复机制。西充县出台了“亲情修复”实施办法,以“一次亲情家访”“一次亲职教育”“一次亲情疏导”“一次亲情会见”“一次亲情教育”“一次亲子互动”“一封亲情书信”“七个一”工作法,对未成年人缺失的亲情进行修复。建立西充县合适成年人志愿者库。出台了建立合适成年人志愿者库等相关政策,通过自主报名、单位审核、部门监督等方式,吸纳包括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律师、企业员工及其他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员在内的爱心人士,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事件处置、案件办理及后续帮教,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深度融合未成年人保护力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积极整合资源,组建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专业团队,不断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最大程度净化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派遣检察官挂(兼)职法治副校长、开通法治小广播等方式打造校园法治“微阵地”;开创性建立教职员工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制度,县公安局可对辖区内学校教职员工全员进行性侵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严把教职员工“入职关”;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延伸到学校食堂,全县63家学生食堂全部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市监局的监管平台,有效保障了在校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动员社区干部及周边群众加入到未成年人保护实际工作和案件审理中,协调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政校、政企共建“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中心”,形成人人保“未”、家家护“未”、社会爱“未”的良好氛围。

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成效,扩大保护成果。依托“法治进校园”活动,根据活动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法治课程“对症下药”,做好在校未成年人普法工作;通过“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方式查漏补缺,让孩子及家长们能将“大灰狼”挡在门外;检察机关、未保办、妇联、团县委等部门多方联动,共同普法,全方位提升普法实效。认真做好家庭教育“溯源治理”,在“亲情修复”基础上,以个性化“督促监护令”,提升“问题家长”“依法带娃”意识以及监护教育能力;拓宽家庭教育指导渠道,在学校、乡镇开设“家长小课堂”,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加强监护侵害监督,对严重侵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不适合履行监护人职责的,依法支持撤销监护人之诉。发挥司法救助职能,加强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未成年家属司法救助;在依法打击监护侵害案件的同时,检察机关、民政、妇联等部门及时做好未成年人的生活安置、保护救助等工作,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西充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践启示

在“制”上务实功,编织未成年人保护的“周全之网”。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在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上持续发力,明确主责单位,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协作配合、联合行动,对可能造成侵害的安全隐患及时了解并尽快整治。持续优化布局“一机构、一站、一家、一点”工作,真正构建起无盲区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对现有的儿童福利、儿童指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机构进行优化整合,落实人员和场所保障,明确职责范围。在理清辖区内承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职责的实体机构的同时,建立符合建设要求、能发挥功能作用的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和村(社区)未保点。

在“管”上求实效,撑起未成年人保护的“防护之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司法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面配齐配强专案人员,着重增强未成年人审判人员的执法办案、把握大局、化解矛盾、民意沟通、维护公平正义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办案质效。积极拓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渠道和范围,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特别是受害人,由司法机关牵头衔接其他救助手段。

在“疏”上用实劲,夯实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之基”。坚持宣传教育早预防。将“两法一条例”与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社区矫正法等的宣传教育相融合,在增强未成年人维权意识和社会面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和监管上下功夫,形成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监管共参与,畅通社会监管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投诉的举报渠道,开通12345未成年人热线,持续发动群众参与、鼓励群众监督,推动社会共治。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南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