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教书育人 四川广安这个家族将家风传承百年|天府好家规
凡尘莲花1 发表于:2023-9-10 07:42: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961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摄影报道

农家小院,大门外,两边对联已微微脱落,但字迹仍见苍劲有力。堂屋里,一排排药柜摆放整齐,一张坐诊台上放着厚厚的卫生宣传资料。

“秦医生在家没。”有人路过小院询问。

“我儿子出诊去了,等会再来吧。”秦启科朗声回复。

百米外,秦家祠堂正殿屋梁上雕梁画栋,龙飞凤舞,栩栩如生,见证着这个家族的百年家风。

这个家族,清康熙年间自湖南水州府零陵县先后来川,落业于龙台秦家祠堂处,他们世代多以行医为生,悬壶济世,后又奔波四海,教书育人。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秦炳便是秦家后人。

今年,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许多全省各地的好家规及背后的故事。8月10日,在广安市广安区纪委的推荐下,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广安区龙台镇秦家祠堂,聆听百年壮阔。



秦炳故居现貌



秦家祠堂

一副泛黄的对联

背后是好学家风传承

“大门外的对联,是我小儿子所写。”提起自己的家族来,秦启科十分自豪。

秦启科一家,都能挥毫泼墨。秦启科的父亲没读过什么书,却写得一手好字。大儿子在家做乡村医生,谁家有个头疼脑热都离不开他。小儿子从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重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侄儿在中科院航天三院做科研。如今,几个孙子也考上了大学。

“我们家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年近八十的秦启科,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依稀可见年轻时当老师的样子。

在秦启科的讲述中,时间回到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秦启科家里穷,但家里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喂养。尚是文弱书生的秦启科一咬牙狠心,便去做了苦力,补贴家用。

生活饱经风霜,但命运没有抛弃这个家庭。恢复高考后,秦启科抓住机遇,努力考上了民办教师。当时的秦启科,文凭算周围乡亲中最高的。

秦启科还记得,1987年那一年,他和父亲,两个儿子,几个人拿了几支毛笔便上街卖对联。他们一家的对联卖得又好又快。“如今,逢年过节都还有不少人找到我帮忙写对联。”

从秦启科的祖父在清政府做官始,这个家族始终好学向上。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他们将好学家风流传百年。



秦氏族谱 秦启科编撰

一座烧毁的房屋

背后是不灭的革命光辉

距离秦启科家不远处,有一栋已经烧毁只剩屋架的房屋。如今,房屋已青草丛生,布满青苔。站在废弃的房屋前,时光好像穿越百年,跨过历史长廊,来到我们眼前。

1883年,秦炳在这里出生。上私塾时,秦炳即聪敏好学,习作过人。等到大点,便开始学拳击、剑术,撰有“大地龙蛇堪起舞,普天夷狄应伐诛”的对联。

后来,他到至紫荇书院(即紫金精舍)就读。不久,秦炳离书院入顺庆府联合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与伍安全同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秦炳回广安,受聘为石笋乡小学堂体育教习。

1909年(宣统元年)初,秦炳与外籍革命党人熊克武、余英、曾省斋等商定在广安发动起义,夺取盐务巡防营库存的数百支枪,建立一支由中国同盟会领导的武装力量,以便开展较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广安起义失败后,秦炳经顺庆、成都、峨眉,走井研。同年夏历五月中旬,又去荣昌与方冲、但懋辛等密谋嘉定(乐山)起义。事败,秦炳因清廷查缉甚严,乃去昆明,入新军。

1911年,秦炳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秦炳故居原貌

一座完好的祠堂

背后是一个家族的团结

另一边,秦家祠堂正殿屋梁上雕梁画栋,龙飞凤舞,栩栩如生。自1888年修建秦家祠堂以来,如今已经有120余年历史。

岁月不语,惟石能言。百年之间,它见证着秦家的团结齐心。

“曾经的秦家祠堂,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培育了秦炳等人才。”秦启科说,这里从修建之初至今的一百年间,便是朴实的乡民聚居生产、生活的地方。

但这座祠堂,在历史上不仅有过不少的辉煌,但也道过无数心酸。

学校搬迁后,秦家祠堂荒废。为国家作了贡献的秦家祠堂,到2009年,已破烂不堪,面目全非,“四通八达”,屋里屋外杂草丛丛,濒临垮塌。

一旦被拆除后,这一重要的晚清建筑和历史文物将不复存在。为了让后代能够铭记历史,为了不让秦炳启蒙学校毁掉,秦启科便和其他族人商量。当时,大家焦急万分,异口同声说不能拆,必须进行维修,这是祖先的遗产,必须齐心协力。

于是,秦启科提笔写倡议书,发动族人投资投劳,献计献策,随后秦氏族人纷纷捐资,你一家我一家,凑了二十万余元。

由于祠堂房子偏位太大,空间太大,破烂不堪,需要建正,秦家人到处找师傅建正房屋,但一直未找到。于是,大家决定自己来建。“2009年6月,很多族人一起就把房子建了。”

但树又走哪里去买呢?秦启贵到处打听,走街串巷,到市上走农村,族人秦启贵的私家车也成了族人的公车,走到哪里开到哪里。

后来终于打听到一处有柏树卖,但不通车,路很窄。秦启科还记得,当时烈日炎炎,大家走的脚膝痛,整整忙了一天,终于把树买好了。

“我们修缮宗祠从建房子进材料,一切开支兢兢业业,从没乱用一分钱,吃饭都自己出钱,请客吃饭都没从族人捐助的资金中开支。”秦启科说。

当时,族人秦青山、秦迎春私人请客来做工的族人,从不计较工资待遇,一直为修缮宗祠劳累奔波,辛勤劳动。三伏天热,衣服、裤子都被汗水打湿,但秦家人从不说苦累。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今年清明节,秦启科一族人三十余桌齐聚秦家祠堂,祭先祖,教育子孙后代。

当时,看着祠堂内的欢颜笑语,听着台上的家风家规宣讲,秦启科想,这便是大家竭尽全力修缮祠堂的意义所在吧。

秦氏家规

孝父母、敬兄长、敦友爱、恤孤寡、杜侵占、严武断、正风化、禁非为、惩凶暴、戒赌博。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