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风来时狂放 发表于:2023-11-26 10:38:45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638
南充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y1.jpg
西河两岸“海绵”步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新做法,在全市域广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海绵化城市道路,海绵化城市小区,海绵化城市公园。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海绵城市建设9平方公里。

南充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y2.jpg

2月28日,记者集中走访了重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了解“海绵化”为城市带来的新变化。

A 透水砼铺装 “会呼吸”的公园引市民点赞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西充县城北湿地公园。一入公园,朱红色的地面广场映入眼帘,顺着道路指示牌往更深处走去,同样朱红色的游步道将公园紧密串联。仔细一看,朱红的路面均匀分布着蜂窝煤状的间隙。

“这种材料名叫透水砼,用它代替水泥即为海绵城市建设工艺。”西充县代建办副主任王长茂指着路面向记者介绍说,传统的水泥路面或者大理石路面不具有渗水功能,一遇下雨天,雨水只能通过管网排走,如果管网排水能力有限,或者遇到大暴雨,路面很容易积水甚至导致城市内涝。透水砼是由碎石、水泥、颜料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重量轻的特点,拥有15%至25%的孔隙,透水速度可达到31至52升/米/小时,实现对雨水的“渗、蓄、滞、净”,降低雨水径流系数,减少城市内涝。

说完,工作人员提来一大桶水直接倒在路面上。记者发现,仅一瞬间,水便全部渗透到地下。

据王长茂介绍,西充县城北湿地公园项目于2018年1月开建,同年12月建成。相较于普通公园,该公园以透水砼铺装游步道,打造“会呼吸”的公园,共铺设透水砼14000平方米。

“现在,一般的下雨天公园内不积水了,再也不会出趟门就湿一双鞋了。”年前连续下了几场雨,但住在城北湿地公园附近的居民李强明显感觉到,“这个新建的公园,从来不积水,晴天、雨天都可以去玩。”

王长茂介绍,“海绵城市”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B 全市推广 共完成海绵城市建设9平方公里

2016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抓好5个地级城市、10个县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充县成功入围,纳入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改造面积为9.2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1.1%。

截至目前,晋城大道、建设路、西山路、北街、鹤鸣路、莲花湖尾水海绵化改造、城北湿地公园等20余个项目实现竣工,具有西充县城市特点的“海绵型城市”已初具规模。

为助力南充大城崛起,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魅力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市政工程施工中。

漫步于城市,已经竣工的滨江大道、玉带路;网红公园“印象嘉陵江”上中坝湿地公园;新建公园黄金江岸项目、缤纷水岸项目、双女石公园……每到一处,都可见到“海绵化”身影。记者从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18年,全市共启动4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完成4.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海绵城市建设9平方公里。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能减少排水设施的工程建设量;运行维护要求低、成本也低;可实现雨水资源利用、污染源防治,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

■相关链接

海绵城市,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 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 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能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并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来源:南充新闻网)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