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阆中过年盘点过年趣事
方方圆圆272 发表于:2024-2-28 19:28:5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35
腊八节,是阆中开始过年的起点也是标志。这天,人们用五谷杂粮熬成粥,敬天地,祭农神,春神与祖宗。这天,献粥的主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人小孩,男女老幼,八方游客,无一不在尝粥之中快乐一天,这是过年的欢乐前奏。



随着仪式而来的便是祭灶神。当祭灶日到来之时,阆中人会用糖涂抹灶王爷的嘴,求让灶王爷为自家多说好话。晚上则将灶君请出神龛,与纸马和草料一起焚烧以送灶君。



第二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卫生,拆洗窗帘,清扫庭院,掸拂蛛网,疏通房前屋后明渠暗沟,人们俗称“打阳尘”。接下来,自然就是点亮灯笼、贴窗花、写春联了。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各式各样的灯笼,剪贴好各式各样的漂亮窗花,写好贴各种美好词句的春联。整个乡村城里,都会被装扮成红彤彤的世界,过年的味道与氛围就正式来到了。



除夕,即是大年三十,这天是过年最重要的日子,尤其中午这顿午饭,家家户户,都把它看成是一年到头的一大盛事,神圣而又特别,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拿出最好的食材,做一顿经久不忘的美餐。好像这顿饭吃不过瘾,吃不痛快,吃不满意,这一年就算白忙了。这顿饭,是忙了一年的总结,是一年流汗的结果,是一年辛苦的结晶,是一年之中全家团圆的快乐。



夜幕降临,年兽会出山,

每到此时,村中青壮年便会敲锣打鼓,嘶吼呐喊,燃放烟花爆竹,恫吓年兽,换来祥和。



除夕之夜,这年夜饭怎么吃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它可以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伴随着年夜饭的则是守岁,祭祖,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习俗与他地也有不尽相同,一般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顶峰,俗称“迎神”。除夕这天,晚辈需要给长辈孝敬红包,长辈当然也得给晚辈封上一份深情厚重的压岁钱。

随着送旧迎新的钟声渐行渐远,除夕也就过去了。



大年初一早上,城里乡村便是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会争抢寅时之水,寅银同音,寄托来年顺心发财之意。谁能抢得第一挑水,意味着来年运气最好,意味着来年会财富满满。

正月初二初三,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人们窜门走亲,共祝新年,车水马龙,游山玩水,旅游观光,周边郊游大好时光。只有在这些天里,人们才可实实在在的休闲下来,快乐幸福地自在地、欢乐着各自的节日活动。在天宫院、袁天罡墓、李淳风墓等处,独特巡游祭祀和表演别具一格。在这里,大家击鼓飘香,祭祀袁天罡、李淳风两位古风水大师。人们抬上供品,扛着彩幡,架着叉鱼、腰鼓、旱船,在天宫院、袁天罡墓、李淳风墓等处巡游祭祀和表演。



活动不断,欢乐不断,直至元宵。元宵节一过,就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阆中人该“游百病”啦。在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爬山走路,直到午夜方归。而今,则演变成为举家出游。



农历正月十六,春意盎然,城内乡村,热闹非凡,万人空巷,如同一股涌动的春潮,翻涌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踏青赏初春美景,登高“游百病”为新年祈福。滕王阁、白塔山、锦屏山、状元洞等景区人流如织。



一年一度正月十六“游百病”活动,是阆中成功申办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十一个游百病日。俗话说:“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作为阆中世代相传的春节习俗,“游百病”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避灾、祈福的美好期望。

“游百病”结束,似乎阆中过年才从人们心目中逐渐淡忘。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二月初二,时逢龙年,这一天老观镇的姑娘们穿着新衣花鞋赶场赴会亮花台上,姑娘们只露出脚部,展示"花鞋"这一女红,争夺当日花魁。最后大家簇拥花魁游街拜观音,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安康幸福。

在过年的阆中古城里,大街上会随机掉落龙舞(表演)。而这些龙舞形式也不太一样,它有六种形式:洪山板凳龙、三节穿花小彩龙。保宁家什龙、烧花龙、春龙和草龙。



除此以外,古城街道里

还有一个点比较特殊的城门神画。与全国大多地方春节

贴门神的习俗不太一样,阆中人家在修建房屋时,便直接在门上画或刻门神。它们与房屋同生共长。



阆中过年,习俗一共有16个,分别是:杀年猪、吃腊八粥、祭灶神,打扬尘、挂灯笼、剪窗花、写春联,赶年、年夜饭、抢寅水,开山炮、春节老人赐福,舞龙、画门神、游百病,亮花鞋、击鼓飘香、春倌说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