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绿色打底 “融”字当头
度素告 发表于:2024-4-8 21:37:46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60
西充:绿色打底 “融”字当头-1.jpg

西充县十万亩优质(有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水稻丰收(资料图)。衡欢 摄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马甜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西充县坚持“绿色打底、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西充推进“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

思想引领,让“绿色+产业”兴起来。西充最大的现实就是体量小、底子薄、基础差,最大的制约就是既不沿边沿海又不临江临河。西充的特色就是农业,西充能不能种有机蔬菜、发展有机农业?这样的想法如同一枚种子,在决策层心中悄悄滋长。做农业,首先看重的就是生态禀赋。发展有机农业的认证门槛很高,优质的土壤、大气、水源必不可少。西充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土壤质地好,有机质含量高,营养成分全面,适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蔬生长;大气一年90%的天数保持优良;水质常年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升钟水库灌溉面达80%以上。绿水青山自然要素已经具备,产业生根并非“无中生有”。2003年,西充正式与“有机”结缘,才逐步找到了一条错位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组织保障,让“绿色+产业”立起来。2008年,西充正式启动“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2008年11月,西充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次年1月,出台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决定;同年,西充县有机食品办公室成立,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最难的是思想的解放与转变。于是就在2008年到2009年间,县上聘请了一大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西充,面对面给全县干部讲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知识。与此同时,在四川省农科院专业团队的帮助下,“2009-2020西充·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总体规划”出炉,出台了建设“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有机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有机农业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常设机构。十余年来,初心不改,紧扣“有机农业排头兵”战略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有机”已成为西充最靓丽的“名片”。

品牌打造,让“绿色+产业”强起来。打造一个品牌首先就是口碑。有机农业的高要求、高标准散户很难实现,需要的是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准入有着严格的标准,“一看二问三访四谈五听”,只有符合准入条件的方可进入到有机农业生产队伍中。做有机农业,品质是关键。除此以外,品牌打造还要宣传到位。在高速公路、机场、地铁等重要交通要道,可见“生态田园·有机西充”大型广告牌。西充县有机农业品牌积极参与世博会、农博会等国内外各类推介会,有机西充多次登上央视等新闻媒体,有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西充有机农业还使用一些自媒体,包括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推广,邀请网络大咖直播带货。

文旅搭台,让“绿色+产业”活起来。西充把有机农业和文旅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西充县突出“西部绿谷·有机之乡”主题,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以花为媒,通过产业打底、节庆搭台、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充国香桃”这一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依托香桃产业,古楼镇常态化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先后建成香桃源百公里旅游环线、凤鸣至义兴14公里旅游快速路、张澜故居10公里旅游道路,提升改造景区景点内部旅游道路、景区连接线以及景区生态环境治理等。在创新新业态的同时,努力延长产业链,创新“旅游+农业+精神文明”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农旅发展格局。

西充“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

走“绿色+产业”之路,必须因地制宜、创新理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西充县推进“全域有机”,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强化“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认识,积极创新,在全县提出“生态田园·有机西充”的口号,并指出生态是第一资源、第一品牌、第一产业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从广大群众最向往的产业发展、最关心的生态环境、最需要的资源培育问题入手,积极发动群众,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全民参与,成果上实现共享,形成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动力。

西充县的实践充分说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创新理念、整体规划、科学实施,善于发现比较优势,挖掘生态资源禀赋潜力,准确把握国家战略要求和本地发展需求的脉搏,努力闯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走“绿色+产业”之路,必须立足优势、选准路子。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实际选准路子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西充是川东北丘陵地区典型的农业县,一度处于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但是能够及时找准自身的优势,以生态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把生态优势作为后发优势,始终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总体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壮大生态经济,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进步方向,契合“美丽中国”国家战略,契合生态文明改革精神,契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契合健康养生民众心理。

西充县的实践充分说明,农业不是夕阳产业,生态不是口头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协调一致,只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立足本地优势,登高望远、全局思维,找准发展关节,厘清发展思路,选对发展路子,就能实现生态和经济融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走“绿色+产业”之路,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西充县自2008年提出发展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争当有机农业排头兵”战略目标,全县有机农业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认证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监管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销售市场不断拓展,有机产业规模稳步提升,有机产品品质不断优化,有机产业品牌持续打响。但是,一项事业起步,绝非一帆风顺。回顾西充有机农业的发展,当初,部分干部思想不统一、群众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举步维艰。经过不断努力,争议逐步消除,共识不断形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效益,形成了后发优势,成就了绿色崛起。

西充县的实践充分说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在选对发展路径后,必须长期锁定目标,不动摇不偏向,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全力以赴,抓紧抓实,久久为功,必见成效。

走“绿色+产业”之路,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走“绿色+产业”之路的方向。西充县克服传统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打破常规发展套路,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要素保障、文化建设等瓶颈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生态之间的关系,改革创新为西充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西充县的实践充分说明,走“绿色+产业”之路,只要坚持创新思维,弘扬变革精神,保持改革锐志,致力于求新、图变、致用,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克服各种障碍,用改革的实践激活各种发展要素,就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既定目标并取得成功。

走“绿色+产业”之路,必须富民为先、人民至上。富民为先、人民至上是走“绿色+产业”之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充县一开始就将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途径。始终把维护、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把西充县当作一个全域景区来规划,城乡统筹设计,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打造,把每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园林作品来提升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城乡一体的有机链接。

西充县的实践充分说明,走“绿色+产业”之路,发展县域经济,要切实树立民本思想,坚持富民为先、人民至上,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经得起环境、经得起市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绿色发展建设成果,让群众享有获得感,政府收获满意度。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