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
孙悟空748 发表于:2024-5-30 12:40:26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473
现在的中国高铁网已经很密,除了四纵八横这些干线,还有很多连接中小城市的支线。各铁路局在各自管理线路范围内也开行众多短途客车,叫做管内城际列车。我上次乘风又飞彩云南时,从昆明往返建水游览即是搭乘昆明局管内城际列车,车次是C打头,代表“城际”。那次去游建水尝到了甜头,这次我就又从成都搭乘成都局管内城际列车去省城之外看蜀物。这些城际列车虽然速度跑不到350Km/h,但也能跑到250Km/h。我这次是从成都去看阆中古城,成都东站到阆中站铁路里程差不多三百公里,城际列车运行两个半小时,列车最高速度200Km/h,旅行速度就是差不多120Km/h。其实这段线路设计最高速度是350Km/h,如果是G字头的高铁列车,估计旅行速度可以跑到210Km/h,从成都到阆中用不了一个半小时。
“阆(念浪)”本意是隍,就是壕沟,城隍就是城外的壕沟。中国神话中说昆仑山之巅叫阆风颠,那上面是王母娘娘的阆风之苑,就是阆苑。《神仙传》中说“昆仑圃阆风苑,有玉楼十二,玄室九层,右瑶池,左翠水,环以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王母所居也”。后来,人如果喝酒过量,就会飘飘然,觉得自己是在阆苑仙境。北宋秦观即有“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壶阆苑间”之句。再后来,登徒子就把漂亮女子比作阆苑里的仙女。浪子燕青就称李师师“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
阆中在成都的东北,现在是个省辖县级市,南充代管。大概这地方有山有水,四季有花开,可能古时还有玉楼玄室。再加上天有流云飞,美女满地跑,就被人赞“阆苑之中莫过于此”。阆中地名来历假装是这样。
我去阆中当然是为了看阆中古城,那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四大古城中,山西平遥和云南丽江最常被人看,我也早已分别游历过。安徽的徽州古城相对来说被看到的就少一些,也被我在去年走了一番。从徽州古城回来,我就把看阆中古城排入旅计,就是旅行计划,打算着好歹把这四座古城都走走。
这四座古城都是国家五A级景区,平遥和丽江还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历史沿革来说,平遥大概是最早的,尹吉甫始建于周宣王时期,大约是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那时的帝王还没有年号,汉武帝开始才有了古代纪年的年号一说。之后,在春秋末期,就说是三家分晋时(公元前376年),巴国在和楚国战争中节节败退,其都城从江州(现在的重庆)迁至阆中。阆中是巴国五都之一,这个地名至少二千四百年未变。广义地说,这阆中现在是属于蜀地。但若料事从严,阆中是古巴国辖地,属于巴国西部。徽州古城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理宗赵昀的宝祐年间(公元1253年)。
前面在成都游记中曾说巴国被秦惠文王赢泗并入秦国。当年为定到底是东出伐韩还是西取巴蜀,张仪和司马错在秦惠文王面前有一场争论。《战国策》中有“司马错论伐蜀”一文描述了这场辩论,很是精彩。秦始皇在阆中设县,归三十六郡的巴郡管辖。
既然曾做过巴国都城,这阆中必然是相当了得。它一直都是巴西郡衙所在地,也就是巴西郡治所。唐代设隆州,阆中是州衙所在地;明末清初还曾做过很多年的四川临时省会。直到民国,设了川北道,道署搬到了南充。
阆中古城地势险要,嘉陵江在这里下了一个套,阆中古城就在这个河套里,西南东三面临水。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jpg

古城墙都被老乡拆了,城砖拿去垒鸡窝了。现在重建了一座西门。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jpg

现存的阆中古城应该是明代遗存,街巷制布局,有一条十字大街通往四座城门。从西门进城,当然就是西大街,不多远就是新建的一片商业区。说是商业区,其实绝大部分店铺售卖的是吃喝。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jpg

招牌上写着“老火锅”,那是蒙人的,别信。四川火锅的传统是每锅有一个独立的砖砌锅台,那锅都是祖传的,真是老锅。锅里煮着老汤,据说老店里真有老汤。吃客围着锅台坐下,用长筷子负责从锅里捞出成品。因为有长筷子,所以食客的筷子不进锅,店家每天添水,并不换汤。不过,谁要是说百年老汤,那也是假的。锅台上可以摆放生鲜,锅台四周是长条板凳。最早的锅台下面有灶眼,烧柴烧煤要看店家买来的是什么燃料。后来,锅台贴上了白瓷砖,显得干净整洁。火锅店都是敞着大门,堂内怎么着也得有六七个锅台,接待六七伙客人,大街上隔老远就能闻见店里的火锅气味。
现在的火锅店都是木头桌椅了,用燃气炉或者电磁炉,那锅肯定出厂不到十年,绝对不是老锅。锅里的汤更是每天新熬的,哪里有老汤?现在你能进得去的火锅店,即使说是老汤,也老不过改革开放。不过,我听有成都人说,有老字号火锅店早年歇业的时候把老汤装在坛子里埋入地下。重新开业时,取出深藏的老汤继续用。不过,这坛子里藏的老汤这么多年不生虫吗?
商业区对面是本地教学水平最高的阆中中学。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4.jpg

这所中学很厉害,不仅是四川省重点中学,还是国家级示范中学。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居然写着“清华大学2017年生源中学”。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硬指标吗?还是全凭清华大学摸黑儿选择?我觉着应该看看这所中学的毕业生成才了多少?获得多少国家科技奖?又有多少回来建设家乡?只是进入清华说明不了问题,那是哗众取宠,搞不好还会出清华园入动物园去残害狗熊。
过了阆中中学,路南有一位老兵在表演“绝活”,击打大小老火锅的锅盖,能奏出不同的曲调。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5.jpg

路北是一座大门。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6.jpg

这是一座三间敞轩门殿,斗拱抬梁结构,绿色琉璃瓦单檐单脊两面坡屋顶,琉璃鳌鱼正脊螭吻,旋子彩绘梁枋。这种两面坡屋顶应是秦汉式样;看那檐下斗栱,这应该是明初建筑,即使其后有重建,大约也是依原样重建。两边的红墙和屋顶的琉璃瓦说明这是一座敕建寺庙。
明间檐下挂赵朴初题写的“汉桓侯祠”,这是张飞庙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备入川自立汉中王时,封张飞右将军;玄德称帝后,封张飞车骑将军、西乡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张飞攻克巴郡和巴西两郡,刘备授飞巴西太守,驻阆中。曹将张郃进攻巴西郡,张飞率军大败张郃,曹军丢盔卸甲舍马攀山而逃。关公就义后,张飞欲随大哥刘备东出伐吴给二哥报仇。出兵之前,因气急败坏而鞭笞下官,被张达、范强所害。
张飞死后,在阆中这个他战斗和生活了七年的地方,盖起了张飞庙祭祀。后主刘禅(念刘善)登基后,追封张飞谥号汉桓侯(念环侯)。因而此汉桓侯祠即是张飞庙。张达、范强害死张飞,割下首级拎去孙吴请功。结果走到云阳(现属重庆)因惧罪,将飞首丢弃。最终,张飞首级葬在了云阳,而飞身则就地葬在了阆中。这座汉桓侯祠即是建在张飞陵墓前的陵庙。
庙门门殿东次间前有一座很新的石碑,上书“汉桓侯祠”。碑上题款说原碑是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四川总督常明所立,现碑是阆中藉当代书法家李文密补书。
西次间前也有一座新碑,上面刻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曾巩所著《桓侯庙记》。这篇文章虽是名为《桓侯庙记》,其实主要说的是圣人何所为:“圣人者,其智足以周于事,而其辨足以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故古之有为于天下者,尽己之智而听于人,尽人之智而听于神,未有能废其一也”。就是说圣人即使自己再聪明,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兼听则明嘛。只在文章最后才说“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废。侯以智勇为将,号‘万人敌’”。
当年,阆中属隆州,隆州府有尚书职方员外郎李猷卿,他请曾巩为刚修葺的这座汉桓侯祠题记。曾巩见其“好古君子也,乃为之书”。李猷卿曾在阆中做过一首七绝:“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繖盖门前半是花”。此碑上的时间戳是北宋哲宗赵煦的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春,这是立碑的时间,此时曾巩已经离世多年。
进了大门庭院中央是一座楼阁。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7.jpg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8.jpg

下层面阔三间,前后有檐廊。上层只有一间。斗拱抬梁结构,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这座楼把整个庭院都给填满了,一定是后来增建的,据说是明成化年间。
楼上挂“万夫莫敌”额匾,看那题款好像是“庚午夏湘人李辉题”。没有年号的农历干支应是民国时期的,这块匾应该是1930年的。楼下挂“灵庥舄奕”门匾,清道光二十五年,题者叫“英文”。灵庥舄奕(念灵休脱亦),灵即是张飞在天之灵;庥者庥庇也,就是庇护、保佑。舃奕,《后汉书·班固传》中有:“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舃奕乎千载”。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二子李贤曾召集文人批注《后汉书》,因为李贤叫章怀太子,此批本就称《章怀注后汉书》。其中注曰:舃奕,犹蝉联不绝也。因此,“灵庥舄奕”意为神灵保佑千秋万代。
敌万楼一层明间穿堂,东西两次间有四座彩绘泥像,其中有张飞次子张绍和长孙张遵。另外两位是张飞在阆中的同事。这里没有张飞长子张苞塑像,是否因为张苞一直跟随诸葛亮征战,并未随父驻守阆中?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9.jpg

敌万楼两边有庑殿,里面是一些美术作品,展现张飞当年神迹。看看这个。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0.jpg

这不是张飞马踏飞燕,而是长坂坡喝断当阳桥。
敌万楼后是一条青石月台甬道,直通后面的正殿。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1.jpg

正殿下有三尺青砖台基,带白石扶手栏杆,前出一路宽大的扶手踏垛。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梁结构,有一圈檐廊,东西檐廊封闭。灰瓦单檐翘角歇山顶,砖雕正脊,五级浮屠脊刹,清式螭吻。这是一座清式殿堂建筑。
上去站在前檐廊下看看。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2.jpg

大殿青石墁地,檐廊相当宽大。注意看西山墙上的两块刻碑。那块竖碑是张飞《立马铭》:“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这是建安二十年张飞大破张郃进犯后,于八濛山勒于山崖。此摩崖石刻现已不存,幸好古人留有拓本。此处这块碑是据拓本重制。传说张飞以矛刺石勒下此铭。我估计张飞虽做过屠夫,但肯定没做过石匠,以矛刺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张飞书,随军石匠刻。但是张飞那笔隶书也是非同小可,绝非一般屠夫可比。立碑旁的横碑是“纯正不曲书如其人”,钤的印是“洪武御笔”,朱元璋的字并不多见。这是元璋兄欣赏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后的题字,嵌在这里好像是夸赞张飞手迹?
明间开六扇黑漆隔扇门,门楣上挂着张爱萍题的“威宣剑阁”门匾。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3.jpg

剑阁是诸葛亮所造剑门关城楼,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走这里。此处地形十分险要,乃蜀道第一险关。李白在《蜀道难》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张飞战马超是在葭萌关(念家萌关)。张飞曾走剑门关出战张郃吗?应该不会。
进殿看看。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4.jpg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5.jpg

青石神台上神龛里坐着彩绘泥塑张飞,身穿衮服(念滚服),头戴帝冕,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我在成都武侯祠所见张飞像虽有金冠,却都不着衮服帝冕。为何此处张飞像是帝王打扮?原来清嘉庆帝曾封张飞“桓侯大帝”,那这座张飞像一定是他得此封号之后塑造。川大娘喜佛爱神,是见到像就要拜的。你看那大娘,眼见着她往神龛前香炉里插了三柱高香。
张飞像左手站着马齐,曾在阆中做巴西太守张飞的功曹,主要负责记录官员成绩,也可参政议政。张飞发现马齐有才,便写了一封推荐信,让马齐去成都见刘备求官。此处马齐手中举着的就是这封推荐信,看他那样子是乐得合不拢嘴了。张飞像右手站着大娃张苞。张飞死后,张苞继承了乃父的那杆丈八蛇矛,他握在手里的那就是。张苞是诸葛亮手下勇将之一,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时,战胜魏军一阵。张苞得意忘形,骑马漫山遍野抓俘虏,结果不慎坠崖而亡,这属于非战斗减员。我说前面敌万楼里怎么没有张苞像,原来是在正殿里。
正殿内东西山墙上嵌着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刻石,张飞并不曾读过这两篇天下奇文。张飞庙里镶嵌岳飞手迹,肯定是要呼应外面檐廊里朱元璋的“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刻石。谁要是想质疑,说朱元璋赞的不是张飞的立马铭,而是岳飞手迹。人家管理处就会说“喏,殿内就是岳飞手迹”,官家都是聪明绝顶。
看看正殿屋顶穿斗梁结构。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6.jpg

看看神台一角的石刻。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7.jpg

正殿之后是一座穿廊。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8.jpg

穿廊连接后殿,后殿过去是不是有什么神位之类的不知道,现在就是一座过殿。过殿明间两侧墙上挂的是两通法帖石刻,内容是据拓本重刻的《唐韩伯庸幽兰赋》,吏部员外郎黄庭坚奉敕敬书于绩熙殿。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19.jpg

绩熙殿应是北宋皇宫中一座便殿,相当于现在故宫中的文华殿,皇上在此办经筵讲书,还召集文人在此殿搞文娱活动。南宋理宗赵昀建此殿改称缉熙。此处的《幽兰赋》是黄庭坚书于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赵佶(念赵吉)是一个很文艺的皇帝,精于书画,却疏于国事。他的瘦金体书法名扬天下,但他也喜欢别人的好字。他便宣来黄庭坚书写自己喜欢的《幽兰赋》,文赞兰花“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宋朝是中国文化大发展时期,宋徽宗很文艺,那是因为他爸神宗赵顼(念赵须)就很文艺。赵顼曾招米芾(念米服)入绩熙殿写字,写的是南梁简文帝萧纲的《梅花赋》。
过殿之后便是张飞墓,墓前是墓亭。过殿和墓亭之间也有穿廊连接。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0.jpg

你可能注意到了,墓亭前穿廊的石刻龙柱非常显眼。你要是在现场仔细看,会发现此龙之爪是有五趾的,这是皇家建筑特征。汉桓侯祠门殿的红墙琉璃瓦和这里的五趾龙柱都说明了此庙的敕建身份。
墓亭內有一座青砖抹灰刷白拱券神龛,神龛内是一尊泥塑张飞戏装像,应该是晚清或民国所立。神龛的后墙就是墓冢的金刚墙,原则上说,墓道门也应该在这里。
墓亭前两边跪着张达、范强泥塑,身后立有操刀手,正准备将他俩宰了给张飞献祭。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1.jpg

两边墙下是几块古碑,都是先人谒桓侯祠记。
墓亭后即是宝城,宝城內是封土堆宝顶,张飞欠首尸身应该就是葬在此处。四川有三座张飞墓,一座就是阆中这里的汉桓侯祠。张飞首级葬在云阳城外,墓前建了一座张桓侯祠。这座张飞庙就在长江边,修建三峡工程时被整体搬迁到蓄水线之上的新云阳城外,乘船游三峡时曾去看过,已经是搬迁后的。张飞头颅墓现在应该是已经淹没在三峡水库中了。成都过去还有一座张飞庙,叫做桓侯庙,庙后有墓葬封土堆,传说那是张飞衣冠冢。后经考古发掘证明这只是西晋末年成汉时期贵族墓,与张飞无关。成汉是五胡十六国的十六国之一,氐族(念低族)胡人李雄所立。
你看,张飞死后是身首异处。关羽死后也是身首异处,尸身葬在了湖北当阳,现在那里是关陵。关陵经过历代修建,现在的规模等级都比阆中汉桓侯祠大得多,相当于一座帝陵。孙权斩杀关羽后,将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以王侯礼将关羽首级葬在洛阳关林。桃园结义三兄弟中,二哥、三弟都是身首异处,只有大哥全须全尾儿葬入汉惠陵,想起来也是让人颇为唏嘘。
一边唏嘘,一边走出张飞庙。沿着西大街继续向东走,不远就又见一座古宅。前面张飞墓是阴宅,这座古宅是阳宅。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2.jpg

这是袁天纲故居,袁天纲就是袁天罡,中国古代神人。古代相卦最早神人是姬昌,有文王演周易之说。文王之后,有荀子论相,曰:“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后人有评袁天纲为荀子之后善相第一人。
据《后唐书》载:“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也。尤工相术”。此处既非成都,则应为袁天纲曾驻地是也。我且进去瞧瞧。
门道里有两条标语。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3.jpg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4.jpg

“察人事,道天机,解乾坤玄妙”;“观天象,堪地理,窥寰宇奥秘”。说明了袁天纲学问的两个方面:玄学和天文。
这宅子占地不大,进门是一座小小的天井。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5.jpg

这天井里真有一口井?却见工作人员用水管子往里面灌水,难道是高家庄的地道口?主人说此乃伪井,实为水缸。古时人家天井下是有水窖的,四周屋顶流下来的雨水集入水窖。水窖上有井口,便可汲水过活。
这所宅子并不是规范的院子,但还是把那正房叫堂屋吧,它确实也就是堂屋。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6.jpg

门上挂“隆州别馆”横匾。唐高祖李渊一上台,就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将巴西郡改为隆州,州衙即在阆中。别馆之意是说袁天纲在长安有宅,此处仅是别墅?
屋内对着正门是一座神龛。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7.jpg

神位上写着“袁氏堂上历代祖先”,这是集成列祖神位。大概是因为神龛太小,放不下那么多神位;要么就是忘记列祖名讳了。神龛上挂“光前殿后”横匾。光前就是光宗耀祖。殿后应该不是排在队尾的意思,而是为后人立庙。
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袁天纲在隋大业年间就已小有相面名气。他便出祁山入洛阳给人相面说前途,到了唐武德年间,这些被说前途的人还真走上了所说之途,这更加重了袁天纲之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袁名已然传进了帝闻范围。一次皇帝去在宝鸡的九成宫避暑期间,就把袁天纲招去。太宗问袁天纲自比前辈蜀中老乡严君平如何?严君平是西汉相士,以“知天文,认星象,善占卜,通玄学”而史上留名。严大师虽有名,却未曾入宫奉君。袁天纲对太宗说:“严君平生不逢时,臣胜其多矣”。当场给太宗周边诸人相面,后都应验。因为曾在太宗面前施相术,后来便称是“奉旨堪舆”。现在我们把看风水叫做堪舆,古时的堪舆是包括玄学诸门的。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8.jpg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天出彗星,蜀西地震。太宗向天纲问策。袁天纲愿入蜀踏看果有“王气”龙穴否,若有则断其龙脉,保大唐国祚无恙。天纲自长安入蜀,走到广元一处高地,远观阆中方向,见瑞气缭绕。他走来阆中,登上城外锦屏山,见大小蟠龙山真是如龙欲升腾。他便赶紧下山进城,令知府率民工在大小蟠龙山之间开山凿石,算是斩断龙颈。此后,此山中再无瑞气腾出。太宗怕天纲人单力薄,又派太史令李淳风前去支援。李淳风也发现了阆中大小蟠龙山之虞,见龙颈已被袁天纲带人斩断。这大概是袁天纲为何来到阆中居住的原由。
袁天纲在此组织施工挖山,就住在这座隆州别馆。每天在下面这张八仙桌吃饭,还不时招待十六方。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29.jpg

袁天纲为保阆中王气被彻底镇压,便为自己在阆中寻了一块风水宝地做墓地,埋下一枚五铢铜钱为记。李淳风来阆中后,也要在此选墓地。他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便插下一根金针为记。袁天纲知道李淳风所作所为后,说那块宝地是我的。两人来到彼处发掘记号,结果发现李淳风的金针正扎在袁天纲的钱眼里。两位大师决定各退一步造墓,而在穿针入钱处建一座宫院,其后二人在此观天象,还写书。他们二人合作的那本书,很有名,就是《推背图》。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0.jpg

此书记录了两位大师对大唐及其后朝代重大事件的推演结果。书中所记按天干地支排列一共六十象,每象一图一谶(念趁)一颂。看看第二十象“癸未(念鬼胃)”。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1.jpg

图中是金批《推背图》,其实这是民国年间有人假借金圣叹之名所作。
顺着狭窄的楼梯走上二层。这里有一座小型神台,上面是袁天纲本尊手持罗盘的泥塑覆铜坐像。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2.jpg

像前牌子写着“袁天纲祖师之香位”,那这就是袁天纲的神位了。前面祭案供桌上有熄灭的香火,也摆着有供果。房檩上挂着一块“天清纲正”横匾。墙上挂的是爱新觉罗·溥佐的一幅人物画,不知是唐太宗还是钟馗,反正不是袁天纲。
二层还推出了几件袁天纲相术机,那个年代没有电,这些机器都不是电动的,只能是手动的。看看八宅罗盘。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3.jpg

看看推运塔。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4.jpg

只要用机器推演,那就有一定之规。如此看来,人的命运也是很机械的吧?如果一万个人和蔡京落在同一个格子里,这世上就会诞出一万个蔡京?或是一个蔡京重生一万回?果然人间万物是有轮回的!
前面那座汉桓侯祠里是张飞的阴宅,这隆州别馆是袁天纲的阳宅。阆中城里还有一处有公共香火的地方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5.jpg

这大街的巷门上挂着“德配天地”横匾,这是孔庙的匾呀!果然,巷门额枋上写着“阆中文庙”。进了此巷,前面那座门便是文庙左手的“礼门”。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6.jpg

对面那当然就是文庙右手的“义路”门。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7.jpg

文庙中路少不了泮池和棂星门。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8.jpg

此处的棂星门不是按制的冲天牌楼,而是四柱三楼的牌楼门。进了棂星门,当有杏坛。这里是左右手一边一座杏坛,孔子每周一三五坐左手坛上讲学,二四六坐右手坛,周日抚琴吃肉休息一天。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39.jpg

看看坐北朝南的大成门。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40.jpg

很规整的一座王府大门,东西梢间里安放着左钟右鼓,预备着定期祭祀时敲打。
进去看看大成殿。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41.jpg

大成殿下面有青石台基和月台,上有白石扶手栏杆。不施斗拱抬梁结构的五间大殿,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鳌鱼螭吻,蜀中特有的三角形脊刹,祥云宝葫芦。大成殿两边也有庑殿,当是表示有从祀的先儒先贤们。进去大成殿瞧瞧。

巡天入川观蜀物之阆中古城(上)-42.jpg

孔子着衮服帝冕坐在神龛里,嘴里也有标配的二颗板牙。像前有统一文字的神位,祭案上摆着仿青铜五供,香炉里插着盗版高香,供桌上那些供果看着不像是塑料的。殿内横枋上挂着清皇们给孔庙题的匾,明间的当然是第一块匾,康熙所题“万世师表”。
这座文庙是清代所建,损毁严重。十年前重建,所以看上去是锃新的。
入城看了名人阴宅、神人阳宅和圣人庙堂,还必须要去古城老街上行走、小巷中钻营、民居内探访一下才好,否则何言逛古城。这些活动不可一蹴而就,须慢慢逛吃。且听下回分解。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