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脱贫摘帽的“顺庆脚步”
顺势而为47 发表于:2020-3-12 19:11:1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20
今日顺庆 刘洪和
青山如黛,道路似练。顺庆区双桥镇袁家沟村活动广场上,64岁的冯碧英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跳得满头大汗。她和村里文艺队其他队员,正在排练自编自导的舞蹈《映山红》。她们所在的舞台,一年前还是一片撂荒坡。





2018年,顺庆区紧紧围绕 “17个贫困村出列,3280人减贫”的目标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啃“硬骨头”,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坚持农村发展与精准扶贫协同实施、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产业致富的新路子。截止2018年底,该区17个村,3230人顺利脱贫“摘帽”。
基础扶贫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宽敞的乡村道路、时尚的太阳能路灯、雅致的乡村民宿、敞亮的党群中心、完善的基础设施、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这是省级贫困村——顺庆区双桥镇袁家沟村如今的真实写照。





“昔日住危房,今朝住‘新屋’。国家‘三建五改’政策好啊,让我住上了安心舒适的房子。” 65岁的袁正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指着自己粉饰一新的房子告诉记者,他家原先盖的3间土坯房已有30多年了,破损严重,去年上半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家进行了“三建五改”,新建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室,住着非常舒心。
“过去,出门只有一条小路,屋里屋外都是土地板,吃水只能用管子拣山水。一到晚上,到处黑黢黢的,只有闷在家里。”回想过去,袁正清老人感慨万千。他说,如今出门就是水泥路,“幸福公交”直达镇上、通向城区,自家房子内外粉饰一新,地板和院坝全部硬化,不仅如此,自来水接到家里,晚上还有太阳能路灯照明,家里所有人都由政府代缴了医保,老两口再也不为看病犯愁。“有这样的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袁正清心怀感激。
据该村“第一书记”彭洪舟介绍,2018年,袁家沟村新修了700米脱贫奔康产业园生产便道、1公里村道环线路、拓宽了3公里村道,52户村民人居环境改善。“截止2018年,全村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9人顺利脱贫摘帽。”彭洪舟说。
袁家沟村的变化只是顺庆区基础扶贫的一个缩影。据该区扶贫和移民局局长熊红介绍,2018年,该区深化城乡医疗、供水、公交“三个一体化”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全面实施贫困户医疗兜底政策的同时,加强城乡医院结对,推动市、区级医院向基层医院延伸服务,完成了17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城乡供水主管网延伸到组。加大对贫困村塘、库、堰及灌溉渠系的新建和修缮力度,夯实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实施村、组道路建设23公里,完成入户路建设34公里,对10个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了提升改造。完成C、D级危房改造3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100%。实施农网升级改造项目10个,新增配变设施23台,更换低压线路13.5公里,解决贫困户用电97户,贫困人口安全用电达标率均达100%。为贫困村安装IP广播11套,贫困村网络信号覆盖率达100%。
产业扶贫 夯实群众增收根基
“这些果树苗长势还可以,但稍微缺点肥料。”1月15日,在双桥镇袁家沟村晚熟柑桔脱贫奔康产业园内,该镇党委书记杨军、镇长邓裕国、驻村第一书记彭洪舟正在察看果树长势。几名当地村民正在产业园为果树除草。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彭洪舟告诉记者,晚熟柑桔脱贫奔康产业园有400亩,以“支部+农户”的模式运行,老百姓以400元/亩土地入股分红,同时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园打工。
发展产业是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说起都不好意思,我去年才脱贫。”68岁的饶国群是辉景镇毛坝子村的精准贫困户,丈夫是老党员,10多年前,因为生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两个女儿远嫁他乡,沉重的负担落在一个年近七旬瘦弱的老妪肩上。“我能够脱贫,就靠几个产业园。”饶国群说,过去依靠种点小菜等农作物,一年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去年在村上的帮助下,她不仅在产业园打工挣钱,自己还种植了黄精、柑橘,一年收入有近2万元。“现在有稳定收入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感谢党的好政策。”饶国群感激道,她会经营好自己的柑橘和黄精,争取向致富路迈进。





“脱贫要实实在在,实打实让百姓增收。” 辉景镇镇长曾晓玉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该镇加大“造血式”脱贫工作力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贫困户养殖竹鼠,种植黄精、瓜蒌等中药材。如今,辉景镇已建成瓜蒌套种黄精示范基地200余亩,瓜蒌套种白芨达20亩。“为了让农民真正增收,贫困村民和非贫困村民可通过土地入股、自己种植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曾晓玉介绍,正是这种“造血式”扶贫,科技助力短、平、快的产业增收模式,助力该镇95户278人如期脱贫“摘帽”。
“长短结合、农旅结合,筑牢脱贫根基。”熊红介绍,2018年,该区实行“产业园、庭院经济、乡村旅游”三翼齐飞,按照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新建奔康产业园12个,在双桥、芦溪、李家等乡镇连片打造晚熟柑橘基地3万亩,在辉景、桂花、龙桂等乡镇建成核桃、藤椒等木本油料基地1万亩。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长效增收。同时,实施“四小”工程,支持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促进短期见效,并充分依托顺庆城郊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以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建立机制 摘掉群众“贫困帽”
“脱贫攻坚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全区上下必须紧起来、动起来,‘用心、用力、用情’,‘高举高打’,各级各部门务必将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 ‘保满分、争第一’,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去年9月6日,在顺庆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区委书记陈泽斌掷地有声。
为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顺庆区咬定2018年17个贫困村出列、3280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针对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比大、产业发展增收困难、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一张蓝图”强引领,“两支队伍”聚合力,“三位一体”夯基础,“四项创新”促增收,“五大机制”求实效的“12345”工作法,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一张蓝图”强引领:对全区31个贫困村进行产业发展全域规划,实施挂图作战、按图施工,一个个脱贫产业、脱贫奔康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在田间地头竞相迸发;
“两支队伍”聚合力:以党建为引领,管好用好帮扶力量和社会各种资源,建强脱贫一线生力军,凝聚脱贫攻坚最大合力;
“三位一体”夯基础:从老百姓最盼、最难、最关心的地方做起,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问题,夯实脱贫攻坚底部基础;
“四项创新”促增收:创新实施产权融资、金融扶贫、资产量化分红、电商扶贫,实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五大机制”求实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监测、落实脱贫攻坚奖惩、建立扶贫资金监管、构建脱贫攻坚督查“五项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在区委地坚强领导下、政府地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12345’工作法,在顺庆广袤农村,贫困堡垒一举被攻克。”熊红说道。
后记:
脱贫之初,脱贫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更需要扶上马,再送一程。而记者在顺庆区感受到的,正是全区各级干部、群众工作不减、状态不变的精神。
区委、区政府落实后续帮扶计划,出台健全长效机制,做到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同时,全区各级筑牢政策、保险、捐赠、救助“四道保障防线”,切实做到攻坚期内原有的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顺庆, #双桥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