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服务相邻的好儿子 记仪陇县大寅镇优秀返乡农民工谭清荣先进事迹
我是的十八簿 发表于:2020-3-31 05:32:1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78
四川民生报道网讯: 仪陇大寅镇周围,人们一提起谭清荣都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是一位认真做事、大胆创业、敢于闯市场、紧跟时代潮流的优秀农民工、农民的楷模、大山里的优秀儿子。
谭清荣,现年53岁,高中学历,家住大寅镇回龙村六组,有着外出打工后返乡创业经历的谭清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国农民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打工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九十年代初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都发家致富了,外面的广阔世界在他们的述说中显得那么的绚丽多彩,这些都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的青年劳动者们蠢蠢欲动。
2007年刚过完大年,谭清荣就在谭敬忠的介绍和带领下去北京了。一下北京火车站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首都北京的恢弘大气、来往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市场,谭清荣想看来这次是来对地方了。但由于在家没有一技之长,木工砌砖工都不会,只好在工地上干最普通的劳力活,等到月底结工资的时候虽然只有3800元,但这对于辛苦一年种庄稼才能有些收入的谭清荣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少的款项。就这样,谭清荣在北京这一干就是两年,在北京奥运会停工了两个多月,于是背起行囊回家做短暂的休息。那个时候,谭清荣家里还有一个大学、一个高中生需要家里供读,一年花费大概需要1-2万元,家里的经济本来就不宽裕,于是心里就在想,在北京一年能赚 4万多元钱,除去生活费和车费基本能够保障家里开支,那个时候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情亲的不舍和无奈让他萌生了大胆的决定,回家自主创业。
像那首歌儿唱的一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既然要回家创业,就要干出样子来,苦对于谭清荣这个农村汉子来说不算什么,由于村上的青壮劳动流失严重,村上主要以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主,撂荒土地多。好多以前的口粮田都没有人种,种养是农村人的强项,不怕苦不怕累,独立自强,艰苦奋斗是农村人的优良传统,现在谭清荣一年栽种水稻玉米十五亩以上,出栏育肥猪20头左右,2009在家办起了煮酒小作坊。好酒不怕巷子深,农村人的朴实厚道在谭清荣身上不需要话语,他那黝黑的皮肤和厚厚老茧就能够说明一切。加上物美价廉,市场上很快就打开了,现在很多已经销售到了县市和省外,返乡回家过年的人甚至把他的酒带出去招待工友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粮食煮过的酒糟还可以喂猪养鱼,在2011年谭青荣包有鱼塘1.2亩,加上煮酒和养猪收入一年有十来万元,现在在家盖起了三层楼房,去年大儿子在重庆买房还支持了10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谭清荣的返乡发家致富除了自己勤劳的品质外更离不开乡亲们支持与厚爱,打工道路上成长起来的他,时刻不忘父亲的教诲:为孝之道,有家有德;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始终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的义举。他自幼年起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去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报答养育过他的父老乡亲。由于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居多,好多都把热心的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有事找清荣成为了常例。记得有一次,邻居谭周朝(抗美援朝老兵,两个孩子在深圳和浙江务工)老人生了重病,半夜凌晨都是谭清荣叫车送到医院急救,谭周龙老人生病也是他叫人安排车辆送去医院。年底鱼塘起鱼了,一百多斤鱼全都送给左邻右舍和村民,有的村民需要酒糟养殖生猪和牛鸭,他即使自己不够也要送给别人,乐于助人是他不可多得品质,从回家创业到现在都是我们回龙村六组的社长。在村上也积极支持村上的工作,团结同志,各项工作都冲在前头。
返乡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见证了都市的繁华,经历了农村的变迁。回家是需要勇气的,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这块养育万千子民的土地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未来像谭清荣这样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只会越来越多,希望他们都能在农村大放异彩,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仪陇县大寅镇人民政府 高海畅供稿 )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