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韵味——评阆中古城景区
胡37 发表于:2020-4-24 23:05: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89
作者:李俊杰

国庆长假第三次来到了阆中,虽然这次也是走马观花,但是比前两次有了进一步的感悟。这次主要参观了贡院、川北道署、张飞庙、文庙,梳理了一下历史的脉络。

一、贡院——读书人的局子

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本质是一场淘汰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出局”。从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这个“局”就已经部署好了。该局分为三部曲,一是设局、二是布局、三是出局。能够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人那是人中龙凤,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学霸”“考霸”,假如科举考试有面试的环节,一定会造就杰出的“面霸”。



因此,鱼跃龙门还是非常难的。秀才、举人、进士,如果把秀才比作常规跳高的话,那么举人就是背跃式跳高,进士就是撑杆跳;如果把秀才比作立定跳远的话,那么举人就是跑跳,进士就是三级跳。没有想到的是,在明清时代秀才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然秀才最怕的就是遇到兵,因为有理说不清。举人、进士待遇就非常不错了,举人可以做小官,进士可以做大官。





比较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出了这么多状元,还有状元中的“战斗机”——连中二元,状元中的“火箭”——连中三元,可是大家能记住的没有几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倒是有一些进士,在历史上做出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想起和尚唐曾,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西天取经,经过《西游记》的传播则家喻户晓。因此,有情怀的事情,诗和远方的事情,还是值得一个人一生去追随。

出局了的读书人怎么办?毕竟贡院里面我们看到的只是成功典范,那么绝大多数的“炮灰”去哪呢?川北道署和文庙提供了思路,后面将涉及。

不管是龙门,还是内龙门,也不管什么鱼跃龙门,更不管门槛高还是不高,在女儿心中依然把门槛当成了木马,“驾——驾——驾”骑了起来。







如果一个人能一直像小孩这样心中充满童趣,那么人生就会少很多烦恼。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检验一个人是否有趣,就看这个人是否经常提问“这有什么用”,如果经常提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的有趣就会打打折扣。

二、川北道署——当政者的平台

道署的设置介于省和市之间,级别比副省长低,比市长要高。四川当时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道署的行政长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片长。



从这个角度看总督有点类似,由于总督管辖2-3个省,介于国家和省之间。从级别上看,总督(加尚书衔)是从一品,巡抚(加侍郎衔)是正二品。比较奇特的是四川总督只管四川一个省,清朝前期设置过川湖总督、川陕总督,但最终定格为四川总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府之国”的原因。想起一个段子,有朋友来四川可以说欢迎来到天府之国,还有哪个地方敢说“国”?苏州、杭州好说欢迎来天堂吗?酒泉好说欢迎来九泉吗?结果必然含笑九泉。

川北道署的管辖范围扼守四川的北大门,由于地势险要,作为备战、备耕的区域,为当政者提供了平台。从介绍看川北道署也出了一些清廉、有作为的行政长官,可以作为廉政教育基地。用老百姓的一句话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回到读书人去向的这个话题,没有考中的读书人一部分当了师爷。从师爷的分类看,原来也实行了精细化管理,突出了人才的专业化建设,师爷当中也要分关键核心岗位,事实上形成了三六九等。











师爷没有正式编制,属于官员的幕僚,需要主人自己掏钱来供养。师爷都是脑袋聪明之人,要想搞点名堂进行创收,借助权力中心易如反掌。如何将师爷的合法利益维护与私欲的膨胀斩断,除了靠主人的清正廉明约束外,不知道有没有制度和机制进行规范。如果遇到官员贪腐的话,估计师爷也很难独善其身了。





三、张飞庙——老百姓的情怀

猛张飞,是我们看电影《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千百年来,忠诚信义的张飞,又是勇猛雄威的代名词,连他刚烈、莽撞的性格也可敬可爱。百姓总是把除暴安良的愿望寄托在威猛无敌、智勇双全的英雄身上,张飞正是合于理想又真实可信的英雄。社会需要英雄,就会营造培育英雄的沃土,时势造英雄。

只是张飞的去世有点遗憾,被两个无名小卒所害,本来不想去提及这两个小人物的,结果所塑造的跪像,反倒让人们给记住了。







想起一句话: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人们能记住的历史人物,往往位于两个极端,要么名垂青史,要么遗臭万年。看着张飞庙的匾额“汉桓侯祠”,汉朝时已经有了“三公九卿”,爵位公侯伯子男,公爵是一等,为啥刘备没有给张飞封公爵呢?

看到一个图案“封侯封王”,里面居然有猴子,难道真的与猴子有关系。想到美猴王孙悟空,从名字看自动就封侯封王了,可它还不满足非得自封为“齐天大圣”,难道想和圣人孔子媲美。



四、文庙——中国人的精神

文庙也叫孔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看了下文庙的分布,很庆幸四川有两处,在阆中和德阳。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是孔子、二是王阳明、三是曾国藩。





在几千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让普通老百姓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孔子那时创办的是民办教育,是对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为了让贫寒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学。我们现在的民办教育也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只是由于户籍限制好的公办教育上不了,多数的民办教育则上不起,归根到底还是两个字“缺钱”。孔子的主张是为了让贫穷不再遗传下去,可目前的情况寒门则很难出贵子。

再次回到读书人出路的话题,假如没有考上,会家乡当私塾教师是一条出路,可以养家糊口。除了师爷、私塾教师之外,不知道读书人还能走什么路子?

看了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追封,有封“公”的,也有封“王”的,还有封“先圣”“至圣先师”的。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从孔子的生平和智慧,还能读出写什么呢?

阆中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出了四名状元,还有其他有作为的人物。





就用一句话来表达:你阆我阆大家阆阆迹天涯,命中高中接连中中举夺魁。阆中一朋友,也喜欢历史,不巧国庆长假还坚守在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精准扶贫,要不然参观上述景点时他可以做导游。送上一句祝福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峰值锋芒峰回路高峰勇攀,占天占地占人和独占鳌头。

作者:八字一捺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2dcfdd97b99

來源:简书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