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西充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补档
音乐之家1 发表于:2020-5-8 16:58:1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94
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忘忧子”所有。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备注具有历史价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现在行政管理范围为主,按顺序排列。

注:在南充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发表之后发现还有部分早期照片没有上传,特补档一篇。

其他地方南充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补档已发布。结合更新的两篇图文一起看更佳!

编辑不易,请打个赏哦!




1959年1月28日 张齐才

四川西充开展积肥造肥运动。这是晋新人民公社(今晋城镇?)的一个妇女化肥厂,用页岩、硝渣等就地挖取的原料,生产颗粒肥。




1959年2月3日

春节,对孩子们说来,更是一个无限欢乐的节日。右图:河北安国县祁州人民公社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排练《小拜年》,准备在春节期间表演。左图是四川西充县晋新人民公社的小女孩王凤琴在试穿新衣。




1959年6月2日 张齐才

四川西充县各人民公社在收割完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后,及时栽稻大春作物和进行田间管理,力夺全年丰收。西充县晋新人民公社社员们在冒雨抢栽红薯苗。




1960年1月15日 张齐才

四川西充县晋新人民公社机械厂积极培养技术人才。一年多来,他们通过熟手带新手,到其他工厂观摩和开办业余学校等方式培养了40多个技术工人,其中有20多人已达到二级技工的水平,有些工人还学会了简易机械的设计制图技术。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钳工吉兆齐(左)和木工李天星已学会了简易机械的设计制图技术。这是他们正在研究绘制一种新农具的图样。 




同上

一年多来培养不少技术工人已达到了一级技术工的水平。这是新成长的翻砂工人,自左至右杨子玉杨伦庞吉林正在制造翻砂模型。




同上

工人张培友(左),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迅速提高了技术水平,现在已经当了师傅。图为他正在给新徒工讲解车床操作技术。




1959年1月29日 张齐才

四川省西充县商业部门和人民公社根据投资少、生产多、收效快的原则,大力利用当地取不尽、用不完的蓑草、棉杆(皮)等制成野生纤维,发展纺织工业。现在全县已办起了小型的野生纤维原料加工和纺织工厂一百多个,掺合原棉纺织成的五十余种花布、床毡、毛巾等混纺织品,不仅成本低廉,同时美观耐用。这些小型的野生纤维纺织工厂,根据现有生产能力,1959年可以纺一百多万斤纱,织九万七千多匹布,生产三万五千多床棉絮,对满足当地人民生活需要和市场纺织品的供应有很大好处。
下面介绍的是西充纤维纺织厂。这些花布,是野生纤维掺合原棉制成的,成本低廉,很受社员喜爱。




同上

棉杆皮、蓑草等野生植物,已被大力利用起来制造纤维,发展纺织工业。全县利用这些原料约可制造纤维二百四十多万斤。这是西充纤维纺织厂的工人正在翻晒用蓑草和棉杆皮制造的纤维。




1959年8月8日 甘洪广

西充县双凤公社青年生产队(今双凤镇)的社员们在抗旱斗争中,根据丘陵地区的特点,制造了一种高架筒车,能把河水抽上四、五丈高的坡地去。




1959年11月27日 张齐才

四川省甘薯高产县——西充县采取各种办法广泛利用甘薯和甘薯副产物,节省了大批粮食。西充县兴建了一座葡萄糖厂,利用甘薯制造葡萄糖。这是工人们正在包装。




1959年11月27日 张齐才

四川省甘薯高产县——西充县采取各种办法广泛利用甘薯和甘薯副产物,节省了大批粮食。西充县商业局糖果厂利用鲜薯块制糖。这是工人们正在削皮,准备熬糖。




1959年5月21日 孙跃冬

四川省西充县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水稻栽得早,栽得好。目前,社员们提出“早薅秧、勤管理”的口号,做好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图是这个公社第一大队的田间管理专业队在稻田里进行薅秧除草。




1959年6月2日 张齐才

四川在西充县东风公社的田野里,一边在整水田,一边在插秧。【注意上图上半部分路边草垛子】




1959年6月10日 张齐才

割麦归来。四川西充县东风公社社员们正忙着把麦子从地里拉回场上。




1959年6月12日 张齐才

四川西充县东风公社社员们照精管小麦的做法,在早稻田里拔除杂草。




1959年8月7日 张齐才

四川省西充县有部分农作物,曾因干旱受到损失,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展开一个增种减种、大抓秋田作物管理的运动,利用雨后蓄水的空田栽种晚稻,利用地边、沟边、甘薯地等可以种植的土地,种秋甘薯、秋玉米等作物,加强秋田管理,争取丰产,以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为了争取晚秋作物增产,西充县各级党委书记和负责干部都深入田间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这是中共西充县委农村工作部长李君文(左)和东风公社党委书记王国洪(中)等,在田间研究中稻的壮粒措施。




1959年11月9日 黄怀德、张齐才

四川西充县东风人民公社战胜了大旱,甘薯获得了丰收。这是社员们在及时挖甘薯。




1960年3月17日 陈捷

四川西充县东风公社社员巧绣河山,把起伏不平的土地变成了大面积小麦高产田。社员们正加强管理,力争高产。




正在抢收小麦 1960年5月27日 何光复



运输队的社员们把刚割下来的小麦及时运往麦场 1960年5月27日 陈捷、黄陆衡



东风公社青年男女社员把丰收的小麦堆成麦垛 同上

四川西充县东风公社的丰产路两旁的小麦,由于社员们从种到收,不断同旱、虫、病等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先进耕作方法,千方百计促使小麦长得穗大、粒多、粒重,终于赢得了丰收。东风公社由于合理安排了劳力,保证了收、运、藏各项工作环环相连,井井有条。




1960年10月12日 陈捷

四川西充县东风公社第十生产队的社员们,抓紧时间,在红薯地边赶盖红薯窖,以便随收随储藏。




1960年3月8日 陈捷

正当各地人民公社开始进入春耕的忙碌季节时,在工业战线上也响起了“现在多流一滴汗,秋后多收几担粮”的口号,工人要和农民合力夺取今年农业生产的丰收。四川西充县兽药制造厂用草药制造了大批兽药,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春季预防畜禽疫病的需要。这是工人把一批兽药装箱待运。




1960年10月15日

为支援“三秋”,四川省西充县机械局、机械厂等机关企业,一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下到各人民公社整修旧、坏的加工工具,一面制造新的加工工具,为红薯、玉米、棉花等秋熟作物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有利条件。西充县东风机械厂的技术人员正在赶制棉杆脱皮机,为棉杆的综合利用提供利器。




同上

西充县东风机械厂正在赶制脚踏玉米脱粒机。这种脱粒机构造简单、轻便,每天可脱粒五、六千斤。这是工人正在安装。




同上

西充县农业机械局在积极安排赶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到各人民公社帮助整修一些旧、坏了的加工工具。这是县机械局的技术人员正为东风人民公社第十管理区整修红薯切丝、片、块的三用机器。




1959年8月7日 张齐才

四川省西充县有部分农作物,曾因干旱受到损失,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展开一个增种减种、大抓秋田作物管理的运动,利用雨后蓄水的空田栽种晚稻,利用地边、沟边、甘薯地等可以种植的土地,种秋甘薯、秋玉米等作物,加强秋田管理,争取丰产,以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干旱遇雨赶快利用。凤鸣公社(今凤鸣镇)社员,在雨后积水的田地里,抢栽双季晚稻。




1961年6月28日 孙忠靖

四川西充县凤鸣公社第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加强夏菜管理,以便及时供应市场和满足社员生活需要。图为社员们在给莲花白菜追肥。




1961年7月1日 孙忠靖

四川西充县凤鸣人民公社三大队第七生产队,抓紧夏收夏种基本结束后时机,发展集体副业生产,以增加生产队收入。图为生产队纺织组的社员在利用当地出产的竹子编织畚箕、箩筐等小农具,以供本队和市场需要。




1959年8月6日 张齐才

四川省西充县多扶公社社员在薯田里追肥锄草,勤加管理,力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1959年8月7日 张齐才

四川省西充县有部分农作物,曾因干旱受到损失……寸土不闲,力争多种多收。西充县多扶公社(今多扶镇)社员正在甘薯地里间种秋玉米。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