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八十年代照片珍藏版大全
我放心你带套猛 发表于:2020-6-17 04:55:2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07
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备注具有历史价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现在行政管理范围为主。

南充百年照片、五至七十年代和补档照片已更新。以及西充五六十年代补档也更新。前后结合看对了解南充人文历史效果更佳。

本篇共近九十照片七千余字内容,囊括了区、县、乡、村一级,内容丰富且具有人文历史价值。值得收藏!

编辑不易,若君喜欢请打个赏哟!

主城市区





南充市中心区 1985年3月29日 孙忠靖




婆媳 1980年7月30日 吴祖政



唐琼芳

四川南充齿轮厂劳动模范、党员唐琼芳,在生产上是能手,在家里也是个道德高尚、心地善良、尊敬婆婆的模范。
唐琼芳1962年与南充罐头厂工人袁继康结婚后,生下两个孩子,婆婆帮助料理家务。1970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独生子病逝,婆婆痛不欲生。唐琼芳满怀深情地劝慰婆婆说:“好妈妈别难过,我一辈子都不离开你!”岁月流逝,一晃就是十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她没有和婆婆顶过嘴、红过脸,尊老抚幼,久而不厌。邻里们都夸她是“贤媳妇”。不少热心的人张罗为唐琼芳再找个爱人,但她坚持要以赡养婆婆作为条件,她说:“我不能丢开婆婆不管,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被人称为“贤媳妇”的唐琼芳(左)是南充市的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机械工业战线上的质量标兵。在厂里她热情帮助青年工人把好质量关。




1980年8月30日 吴祖政

四川省培育出高产、优质、纤维长的“川杂”1、2、3号棉花新品种,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图为南充地区农科所棉花组助理农艺师卢云清(右)和工人一起进行人工授粉。




1980年9月24日 孙忠靖

四川省南充县水果公司用传统悠久的地窖、地库贮藏鲜果,做到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应国内外市场。这个公司近20年来,每年都有大量鲜果外销,仅1979年度运销到东南亚和香港市场的南充甜橙即达1300余吨。此外,还向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提供了上万吨的鲜果。这是南充县水果公司职工正在地库检查贮藏近一年的甜橙。




营业员把本厂生产的广柑汁、糖果、桔饼等送到社队,满足社员需要



石圭公社民安大队的社员,正在收获广柑,准备加工

盛产广柑的四川南充县石圭公社(今石圭镇),发挥本地优势,办起果工商联合公司,在完成国家下达的广柑收购任务后,就地加工其余果品,并开展综合利用,生产的芳香油、广柑汁、桔饼、果味糕等产品,销售省内外,增加社员收入。
石圭公社果工商联合公司不仅与省内外签订合同,批发经销果品,还设立门市部在当地零售,并送货上门,扩大销路。1980年10月6日,孙忠靖




1980年10月13日 孙忠靖

四川南充地区今年种植74000多亩良种花生——天府三号花生,普遍获得丰收。天府三号花生产量高、颗粒大、出油率高,深受群众欢迎。这是南充县双河公社的社员在淘洗天府花生。【这个双河具体是哪个?】




1986年7月29日 谢奇

四川省南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张贤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成功的早熟丰产、品质优良的“天府3号”花生新品种在国内10个省市推广,总面积达到700多万亩,目前已取得经济效益2.5亿元,曾3次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0年11月11日 孙忠靖

四川省南充县双河公社大磨塆生产队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林、蚕、果等多种经营,使地换新颜,队变富。这是双河公社大磨塆生产队新开垦种植的柑桔园已成林结果。
这个生产队地处深丘,荒坡岩坎多,溪沟河滩长,宜于发展多种经营。过去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单纯抓粮食生产,虽然亩产超千斤,社员还是穷得连买盐打油的零花钱都没有。近几年来,他们从实际出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荒坡、岩坎和河滩植树造林、栽桑种果,大大增加了收入,去年全队每人平均收入230元,今年又比去年强。社员们高兴地说,这样搞下去,我们就有好光景。
   




1980年10月14日 孙忠靖

四川省南充县李渡公社缫丝厂(今李渡镇)是一个主要利用五级等外蚕茧作原料的社办小厂。今年他们在扩大自主权后,调动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全厂开展技术练兵,使缫丝质量显著提高。1至8月,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符合外贸出口需要的双A级生丝。产量、质量、利润都创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被评为南充地区十个社办工厂的第一名。




1980年12月10日 孙忠靖

地处深丘的四川省南充县二家公社八大队第四生产队(今二家乡)。坚持集体造林和鼓励社员在房前屋后、路旁沟边栽竹种树,实行谁种谁有,使这个长期贫穷落后的生产队富庶起来了,收入年年增加,还清了国家的贷款和其它欠债后,还有盈余。全队38户社员都过上了好日子。现在这个队的绿化覆盖面积已达90%以上,每户社员都拥有树、竹百余株(棚)。由于林业的发展,二家公社八大队第四生产队有了木材和资金,已经有计划地帮助34户社员新建和改建了住房。这是社员吴寿清一家在新居前做家务。




1983年6月12日 杨慎和

六届人大代表、南充地区第二缫丝厂工人谢桂芳(右)、万县丝织厂缫丝工人夏万洁(左)和四川棉纺一厂细纱工人宋廷秀(中)都是四川省纺织系统的优秀纺织女工。这是她们在会议期间就我国工业的前景交换意见。




白鹭



社员王忠信(右)、周成之(左)正在为白鹭燃灯



社员在白鹭栖息的大榕树下收积鹭粪

1965年,一群白鹭飞来四川省南充县三会公社青家嘴六队(今三会镇青家咀)的两株大榕树上,为保护白鹭,社员们制定了“爱鹭公约”,规定了一些保护措施。使白鹭从最初的五、六十只,发展到四、五千只。最近,南充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发出通报,表彰三会公社青家嘴大队社员护鹭,为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所作的努力,并发给奖金。
四川省南充县三会公社青家嘴大队六队社员精心保护白鹭18年……在白鹭栖息的大榕树上、竹林间挂上玻璃灯,用灯光来驱赶偷食白鹭蛋、雏的野猫、黄鼬等野兽。十多年来青家嘴六队48亩水稻田都用白鹭粪施肥,每年比相邻的五队节约化肥钱五、六百元。1984年1月9日,孙忠靖




1984年1月26日 孙忠靖

四川省南充县积善公社(今积善乡)共青团员张莉,自费订购农业技术书籍和报刊,建立养鸡场和养鱼池,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被群众称为“家庭养殖能手”。 




1984年2月7日 孙忠靖

四川省南充县积善公社社员杜海全(左),把磨粉机改装成红薯加工车,流动为社员加工红薯粉。这台加工车每小时加工红薯1000斤,比手工提高工效10多倍。杜海全服务周到、收费合理,深受社员欢迎。  




1984年2月9日 孙忠靖

养猫灭鼠之风在四川农村盛行。南充县积善公社公子山大队社员何元忠夫妇,为减轻村内鼠害,先后将繁殖的150只小猫免费送给乡亲,受到人们的称赞。




1984年4月30日 蒲涛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胡锦矗,为抢救大熊猫做出显著成绩。
1983年春天,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大熊猫主要产地的冷箭竹大片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饥饿和死亡的严重威胁。胡锦矗和其他科研人员,及时进入高山,对冷箭竹开花的灾情作实地调查,指导给大熊猫投食的工作……胡锦矗编写了《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和美国动物学家夏勒博士合写了《卧龙的熊猫》等,为进一步做好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图,略】
  




1984年11月1日 孙忠靖

四川南充嘉陵江大桥,桥高近30米,长776米,宽12米,共16孔。它沟通了该省成都至达县这条重要公路干线,促进了嘉陵江两岸地区的经济建设。




南充县县长青永秀(前中)带领县机关干部植树造林



人民解放军驻南充部队指战员在挖坑植树

1984年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评为“义务植树先进县”的四川省南充县,1985年初又及早行动,掀起了植树热潮。各机关、企业、部队、学校1月下旬以来出动1万多人,植树6万多株。1985年2月12日,孙忠靖




南充丝绸二厂工人在用丝织料生产各种款式的领带



丝绸二厂产品设订组的技术人员正在手绘真丝挂屏



绢纺厂梳绵车间的工人正在生产精梳绵片



手绘丝绸彩扇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川西平原中部,素称“丝绸之乡”。从唐代开始,南充市丝绸就被列为朝廷贡品。后来出口到日本,又被日本皇室视为珍品。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南充丝绸以其清白、光滑、柔软、轻薄的特点获得头等奖。
近年来,南充市丝绸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全市现有46个丝绸企业,能生产200多个品种,2000多种花色,其中35种产品被评为国家或四川省的优质产品。南充市丝绸业是目前我国丝绸产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1985年3月29日,孙忠靖




1986年10月25日 谢奇

四川省南充丝绸印染厂狠抓质量管理,生产不断上升,综合一等品率达97%以上,有些产品达到和超过国内先进水平。图为该厂的印花车间。




1989年8月31日 谢奇

受贿近2万元的四川省南充茧丝绸公司外销科副科长袁荣贵最近主动向检察机关投案自首,并退还了赃款。1988年2月至8月,袁荣贵利用手中权力,以收所谓“手续费”、“酬谢费”等名义,索贿受贿1.9万元,并非法获得其他收入3000余元。




1986年5月31日 孙恕

四川省1986年播种的1326万亩油菜籽,普遍获得好收成。这是南充县东观镇十三村社员正在翻晒油菜籽。




1986年7月22日

四川省南充县兴复乡农民孔宪胜原是个当地有名石匠,为了改变家乡荒山面貌,改行植树造林。9年来,他种植树木12,700多株,共46个品种,做到常年葱绿,四季有果。孔宪胜获得南充县人民政府授予的“林业状元”称号。




1986年7月28日 孙忠靖

“一任书记要绿化一个山头”四川省南充地区领导积极响应这一指示,10位正副书记、专员落实了自己承包的10个山头的绿化任务。图为南充地委书记康咸熙在南充县青松乡舞凤山了解封山育林情况。他曾为舞凤山50亩山坡地的绿化作出了贡献。




1986年8月11日发 谢奇

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催化裂化装置1986年7月3日在南充炼油厂试产成功以来一直运转良好。这座装置可年产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3万吨,投产后对缓解西南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将起一定作用。




1987年1月16日 孙忠靖

四川省南充县龙门镇农民企业家王佐祥和建筑专业户顾廷建商定,两人各拿出一千多元为全镇85位五保老人买鞋帽,做衣服,让老人穿上新装欢度兔年新春佳节。他俩这种致富不忘五保老人的品德,深受人们的赞扬。这是农民企业家王佐祥(右二)带着五保老人到缝纫店做新衣。




1987年1月19日 孙忠靖

巴蜀南充地区春节前城乡市场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气洋洋选购年货,迎接兔年的到来。图为来自山乡的村姑正在南充县农贸市场上选购时装。




1988年5月16日 谢奇

四川南充县农民蒲传永自1976年开始,用自己培育的小麦复合杂种与小麦T型不育系进行了连续八代的测交,选育出T型不育系恢复系“84——5”。经四川、上海等7个省市小面积试种,新品种优于目前长江流域普遍推广的小麦良种,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礼乐乡农民正在收获油菜籽



县委书记青永秀(右)在集凤乡观察玉米地套种红薯的情况。

在四川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南充县抓农业生产不动摇,在连续10年丰收后,1989年又迎来了第11个丰收年。入夏以来全县小麦、油菜籽丰收在望,农民们正在加紧收割,同时抢插水稻。1989年6月2日,孙忠靖

阆中





1980年6月12日 马山前

四川省阆中县9岁儿童杨凡,腹部长了一个肿瘤,严重影响他健康成长(左图)。今年4月,解放军五十一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他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手术。取出1个重达22斤的神经性纤维瘤。现在,杨凡身体已经复原,生活愉快(右图)。




阆中绸厂56岁的工程师、厂长王家湄(中)正在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进一步提高软缎被面质量的新工艺



阆中丝毯总厂的女工在为“松鹤牌”丝毯剪花。



阆中丝绸厂工人在整检室检查疵点



手工打结丝毯 1986年8月8日 孙忠靖

……(同上)近年来,南充市丝绸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全市现有46个丝绸企业,能生产200多个品种,2000多种花色,其中35种产品被评为国家或四川省的优质产品。南充市丝绸业是目前我国丝绸产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该厂生产的“梅花牌”生丝获1983年优质产品奖。1984年这个厂又生产了“金顶”和“银琅”名牌丝。1985年3月29日,孙忠靖




“凯尼斯”出口绣衣



丝绸新时装

阆中绣品厂。1986年8月8日,孙忠靖




1986年11月13日 谢奇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3年的四川省阆中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刘先缘,1986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几十年来,她组织教师制作能启发儿童思维活动的各种教具和玩具12000多件。图为她在自制的“可爱的家乡”模型前向孩子们介绍家乡的美景。




华光楼



大东街



古城新貌

阆中古城。1987年9月19日,孙忠靖

营山





任益智在给孩子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



孜孜不倦地学习

任益智1881年12月6日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一个贫农家中,1933年10月参加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战争年代,曾三次负伤,五次立功。1955年离职休养,回到家乡,带领群众修渠造田,发展农业生产。如今,他仍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贡献余热。1984年1月3日,马山前、杨虎




1985年1月22日

王定国,四川营山人……图为1983年王定国(右)在青海和老红军战士在一起交谈。【于本月6月9日去世】




1986年11月13日 陶文祥

四川省营山县建起了一座题名为“思源”的石雕像。雕像由一位少女和一位红军战士的形象组成,表现营山人民不忘革命前辈的主题,雕像背后刻有近300字的“思源铭”。【2000年被拆除~~~可叹!】

南部





1985年1月22日 王绍业

段玉明,四川省南部县人,1920年生,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当班长,长征中任排长,1937年任红二方面军后勤部代理连长。1938年在延安兵工厂工作。解放后,她先后担任江西省石油公司仓库主任和江西蚕桑场妇联主任,1971年离休。




1986年7月19日 孙忠靖

四川南部县定水镇新场村20岁的杨琼华(右),科学养猪远近闻名。4年来,她和妹妹杨琼慧开办家庭粉房,就地转化粮食70多万斤,交售肥猪132头。她写的《捞糟机械加工粉条、淀粉知识新编》荣获四川青年科技小论文一等奖。1985年,她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命名为四川青年科技致富标兵和新长征突击手。




老人们碰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家常事



镇上一位老奶奶背着小孙孙悠闲自得地逛街

四川南部县伏虎镇路边所见。1986年9月20日,孙忠靖




1986年10月4日 孙忠靖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曾平江立志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川中地区恢复生态平衡。他以南部县保城乡为试点,指导群众育苗造林。经过四年的努力,全乡3.5万亩荒山全部绿化,其中90万株油桐,1986年已有20万株挂果。




1986年8月7日 孙忠靖

西南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四川省南部县升钟水库的大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项目已经完工,并蓄水四亿多立方米,1987年即可放水受益。这座大型水库的库容为13.39亿立方米,可灌溉南充地区六县一市的208万亩耕地。




升钟水库一瞥



水库通水的景象 1987年5月25日 谢奇



右总干渠上跨度最大的凤鸣渡槽

四川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钟水库,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于1987年5月正式通水、灌田、发电,开始发挥效益。升钟水库蓄水量为13亿多立方,可灌溉南充、广元地区的208万亩耕地。1987年5月25日 谢奇




1989年1月26日 孙恕

四川省南部县采取“民办公助”办法筹集资金700多万元,出动12万多劳动力,修建43条总长300多公里的农用灌渠,加速了四川省大型水利工程——升钟水库的配套工程建设,今春可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万亩。图为大王乡农民在修农渠。

西充县





1980年8月1日 吴祖政

四川省西充县今年春茧获得丰收。社员们踊跃向收购站交售蚕茧,支援国家建设。




社员在养蚕



这是顾客在展销门市部踊跃选购他们生产的各种丝织品



多富区联合企业已生产出净度、匀度合格的生丝和各种丝织品

四川省西充县多富区(今多扶镇)五个公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联合办起了桑蚕丝绸联合企业。这个联合企业有3万张蚕种场一处,1600绪的缫丝厂一所,25台织机的绸厂一所,加上原有的茧庄三处,形成了栽桑、养蚕、制种、缫丝、织绸“一条龙”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他们生产的绸缎被面、洋纺、富春纺等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
多富桑蚕丝绸联合企业实行农工商“一条龙”,取消了中间环节和迂回运输,为农业生产积累了资金,增加了社员收入,还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多富区是有名的老蚕乡,现在全区养蚕8000多张,产茧40多万斤,为联合企业提供充分的原料来源。1980年8月8日,吴祖政




1983年12月27日 孙忠靖

四川省西充县槐树公社观音坝大队(今槐树镇观音坝)青年种植的“入团纪念树”、“结婚纪念树”、“独生子女幸福树”等各种“纪念树”已达3000多棵,既美化了家园,又得到了经济利益。这是赵洪凯罗通芬夫妇在为他们的“结婚纪念树”——广柑树进行冬季剪枝。




1984年1月28日 孙忠靖

四川省西充县槐树公社观音坝大队团员、青年,实行分工包户的办法,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这是助耕小组的团员、青年准备到困难户赵中云(中)家的责任田里去劳动。




1983年12月27日 孙忠靖

四川省西充县仁和公社(今仁和镇)社办总厂总会计、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先琪,是位由解放初期的互助组记分员成长起来的财务干部。他不仅业务熟练,而且敢于同违反、破坏财务制度的现象作斗争,被人称为“万笔清”。这是王先琪(左)在帮助青年会计人员搞好1983年年终结算。




1984年1月9日 孙忠靖

四川西充县仁和公社二大队女青年黄琼芬,热爱幼儿教育工作,最近光荣地出席了全县文化教育先进代表大会。黄琼芬是高中毕业后担任幼儿教师的。她教育有方,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爱戴。这是她正在教孩子们唱儿歌。 




1984年1月25日 孙忠靖

四川省西充县仁和公社的农民技术学校,几年来已培训了近两千学员,平均3户农民中有1人经过培训。由于重视智力投资,这个公社1983年的粮食总产量比1981年增加了344万斤,社员人均收入增加了81元。这是农民技术学校在上小麦培育管理课。




1984年2月1日 孙忠靖

老汉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四川省西充县仁和公社75岁的郑兴川老人正在公社农民文化宫里津津有味地看报纸。仁和公社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由穷变富。




仁和农民文化宫



阅览室室内挤满了人

上面两张是1984年2月21日孙忠靖摄影




1984年1月19日 孙忠靖

四川省西充县义兴区(今义兴镇)供销社干部胥国昌(中),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出柑桔、海椒生产的一套完整经验,并在研究防治烟青虫上获得显著成果,被农民誉为“土专家”。这是他在给社员传授柑桔冬季修枝技术。




1984年3月16日 孙忠靖

四川省西充县义兴公社女青年在场镇里选购各种领花装饰服装。

仪陇





1980年9月6日 谢奇

盛产白蜡的四川省仪陇县,今年白蜡总产将比去年增产10%以上。这个县连续三年白蜡产量名列全省第一,去年共收获14万斤。这是新长公社团结大队【哪里?】社员在收白蜡。白蜡是我国特产之一,主要产在四川省。它是栖息在白蜡树或女贞树上的蜡虫分泌的蜡质,颜色洁白,无臭无味,可制成蜡烛或药丸外壳等。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朱德故居

1982年8月1日正式在四川省仪陇县开馆。1982年7月29日,程旭




1986年4月7日 孙恕

四川省仪陇县观紫区(今观紫镇)良种繁育专业协会的会员们采取办板报、有线广播讲座等形式向农民讲授科学种田知识,并在各基地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




同上

四川省仪陇县观紫区农民自发组成的良种繁育专业协会,两年来在全区建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27个。发展良种繁育专业户1900户,从外地引进各类作物优良品种70多个,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协会理事长唐克云(前左)和会员们实地观察良种油菜的生长情况。




1986年6月20日 谢奇

四川电视台在朱德同志的故乡——四川省仪陇县拍摄电视连续剧《朱德》。青年时代的朱德(右)由北京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黄小雷扮演。




1986年8月8日 孙忠靖

四川仪陇县离休老干部高步(右)热心扶贫致富,受到群众的尊敬。高步1983年离休后,刻苦钻研种瓜技术,培育了数千棵良种西瓜苗分送给几家贫困户,并亲自在西瓜的栽培管理方面给予指导,这几家贫困户种西瓜一项获纯利3000多元,一年就脱贫致富。这是高步在给将军乡水碾村农民讲解培育西瓜的技术。




1986年12月29日 陶文祥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小学爱好篆刻的孩子们组成了金粟少年儿童篆刻班。他们精心篆刻的作品构思精巧、各具特色。图为孩子们在切磋篆刻技艺。

蓬安





1980年10月22日 孙忠靖

四川省蓬安县新河公社(今新河乡)劳弱户社员陈淑杰一家,在公社的扶持下,除完成集体生产的投工投肥任务外,利用工余时间从事养蚕、养猪、种植蘑菇和黄麻等家庭副业,1980年全家增加收入1570元。这是陈淑杰(左)和儿媳在晾晒自留地收获的黄麻。




同上

四川省蓬安县石门公社(今石梁乡)有栽培和管理柑桔技术的农民李万清,今年受聘承包管理邻近三个县八个生产队的三十一亩柑桔,获得了大丰收,产量和产值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按照合同规定,李万清获得报酬320元,粮食200斤。他管理本队的柑桔也获增产,也分得了超产奖金和粮食。这是李万清(右一)在向外队社员传授防治柑桔病虫害技术。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