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老观古镇这座古寺庙,有个关于仁孝的传说
万胜 发表于:2020-7-1 20:35:3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13


从前,有一个书生在外攻书。一天,接到母病快回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便急急收拾行李往家赶。即便如此,也是迟了。突遭噩耗,书生日夜号泣,滴泪成血。土地公公被其孝心感动,化身为白发婆婆,对书生说。孩子,你这么想念母亲,去庙里可以见一面。书生谢了婆婆,赶到奉国寺大殿。由于思亲心切,连额头都磕破了,血染殿石。昏昏沉沉间,见金光万道,祥云缭绕。恍惚间,有神开口说:“因果前定,报应不爽。若诚心就要出家为僧,担上孝经和仁经普天传授,教化世人,待善德功圆,自然可以救回母亲,共享极乐。

”书生醒转过来,叩头跪谢。一声响亮,佛光连闪,书生已头发尽落。身披袈裟,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一装孝经,一装仁经。扁担上有三个字:孝和尚。孝和尚念一声佛号,就出了奉国寺,开始了漫漫传经路。风餐露宿,寒来暑往,孝和尚跋山涉水,闹市荒村,教化仁孝,所到之处,世风向善,人心祥和,一天中午,来到一处集镇,见一大群人在追打一条瘦骨嶙峋的白狗,那白狗瘸着一条腿,浑身带伤,窜到孝和尚面前,哀声连连,孝和尚宣一声佛号,白狗衔住孝和尚裤褪,浑身发抖,双眼滴泪,孝和尚对众人说“草木皆有命,有果必有因。列位施主,来打贫僧吧!”当头棒喝,人群便纷纷跪地膜拜,垂聆佛音。与在同时,一只白鹳半空中掠过,有横幅飘然而下。孝和尚接过一看,是一条偈语:前世为尔母,今生转为狗;万物同根生,天地共一祖,孝和尚紧紧搂住白狗,泪飞如雨。当下明白,遂把孝经、仁经装入一筐,把白狗放进一筐,担在肩上继续宣讲,刚抬步,忽然想起父母如天,怎可担在后,而仁孝为先也不能不担在前。左思右想,决定横担在肩上,让父母仁孝齐平,,孝和尚走出街头不远,遇到马桑林。见马桑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横生的枝丫挡住了去路。孝和尚既怕伤了白狗,又怕损了经卷,随口说。马桑树长不高,一长一个矮腰腰。”谁知成片的马桑齐刷刷倒伏。自此,马桑为灌木。后来,孝和尚回到奉国寺做住持,圆寂时飞升极乐,其母则复作人形,福寿一生。奉国寺殿内,原本绘有孝和尚救母的壁画,香火极盛。此为与奉国寺有关的民间故事《孝和尚》。奉国寺,建于唐以前(也有说建于西魏),在古镇东隅,距阆中东北九十里。明曹学恮《蜀中广记》卷一百一《诗话记第二》载。僧陆海《奉国寺》诗,可遥见奉国县和奉国寺旧日气象。按,海与陈子昂.、卢藏用为方外十友者。《全唐诗》卷一二四载陆海奉国寺诗并云“陆海,馀庆之孙,有才思,与陈子昂、卢藏用为方外卜友。工于五言,为贺知章所赏,性严峻,不附权要,自省郎出牧潮州。存诗二首”查《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元方传“元方从父馀庆······雅善、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时号方外十友。。《唐诗纪事》卷三二陆海"陆馀庆与陈子昂、卢藏用为方外十友。孙海,工于五言,为贺宾客所赏。自省郎典潮州,但赋诗自通(适)。题奉国寺诗云(同上)”由是可知,陆海是方外十友陆馀庆之孙,曹学恮、《全唐诗》均误以陆海为方外十友。奉国寺,于康熙时重修,。民国二年改为高等小学后,僧众星散。奉国寺今为阆中老观中心小学。奉国寺处于米仓大道之上,另有救建贞洁石牌坊一座,正中坊楣大书:贞节;左肩坊楣书:冰清;右肩坊楣书;玉洁(已毁。不可考)。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