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乐、产业兴--西充这个村绘出乡村新画卷!
123456865 发表于:2020-9-9 20:53:3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43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

西充的乡村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文化振兴、乡风文明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一个个美丽乡村

正在西充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初秋,行走在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一栋栋川北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林木间,房前屋后的庭院整洁规范;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环绕各个产业园,宛如玉带的宝马河穿村而过,河畔成片的柑橘树、花椒树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方方鱼塘成片相连;村民们在产业园内开沟、除草、施肥,一幅村美民富、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三种模式 推动产业兴旺

凉快垭村村地处鸣龙镇西北隅,与盐亭县接壤,辖26个居民小组,777户,2436人,耕地面积3602亩。2016年以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经济发展滞后。“要致富,就得从发展产业着手,要变‘输血’为‘造血’。”该村支部书记邓如云说,2016年,为了促进村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该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经过多方考察和共同商议后,决定流转本村土地发展花椒产业。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后,邓如云先后前往重庆江津、南充等地,学习花椒种植经验、管护技巧,并四处奔波招引业主,最终招引本村人马攀回乡发展。马攀成立“西充县英飞公司”,流转该村土地1270亩种植花椒,公司与凉快垭村建成联合党支部,共同管理花椒产业园,通过“联合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花椒产业。2019年,投入325万元建成全自动花椒烘干房和冷藏库。今年,300亩花椒实现初挂果,收获干椒近50000斤,产值70余万元,明年花椒进入盛产期,预计产值将超过150万元。

“目前花椒已实现粗加工,要想保证最大效益,还得做出品牌,走精加工的路子。”马攀说,下一步,他计划在村上建起花椒精深加工厂,生产花椒油、花椒粉等,扩宽销售渠道,形成花椒产业链。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联合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推动花椒产业的发展只是凉快垭村促进产业发展的模式之一。据邓如云介绍,该村引进业主,建立“民兴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420亩,发展水产养殖,每月产小农虾1500公斤,年产值130余万元。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种植柑橘800亩,带动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12000元。

多种方式 促进群众增收

九月的凉快垭村,处处是一片农业管护的繁忙之景。花椒、柑橘产业园内,村民们开沟、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收工了,大家辛苦咯,快来领今天的工资了!”9月8日下午6点,花椒产业园内,65岁的邓俊太放下手中的剪刀,从裤兜里掏出一摞现金和“记账本”,此时,园内务工的村民们已簇拥过来,“苏翠蓉50元,数一下对不对。”“邓元太50元,拿好哦......”不一会儿,当日所有在该区域务工的村民工资已悉数发放。

“在这里务工是按天发工资,就算做半天都要按时发。天天都有实实在在的钱拿到手头。”刚领到工资的村民苏翠蓉攥着手中的钱,高兴地说,“每天发的工资我都记了帐的,去年有1万多哩!”

据了解,在该产业园,村民务工工资是采取“每日结薪”的方式发放。“每天下午6点按时发工资,村民把现钱攥到了手里,腰包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马攀说,“不仅普通工人每天按时领到工资,区域负责人、管理人员每月还有补贴和奖金。”

务工村民“每日结薪”,区域负责人的工资和奖金、管理人员的补贴“按月发放”,为凉快垭村村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在该村,村民还通过土地租金提前支付、入股分红等方式促进增收。

74岁的邓元太将自家3.1亩土地流转给村里的花椒产业园,平时他在产业园务工,一年务工收入近万元,除此之外,每年还可得土地租金收入900多元、集体经济分红120元。

“脱贫户巩固脱贫,村民致富增收,公司、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日益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邓如云说。自2016年村里发展产业以来,近200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为村民发放务工工资达400余万元。

民主自治 夯实基层治理

“我认为扩大柑橘种植面积更有利于村上的产业发展。”“撂荒地变成柑橘园,柑橘面积增加了,我们每年的土地租金也增加了。”9月8日,凉快垭村关于柑橘产业发展的村民大会在村委会召开,经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共同商议表决后,决定增加流转本村土地150亩发展柑橘产业。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先后召开了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商议,今天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听取村民们的意见。”邓如云说,在凉快垭村,像这样的会议一年要开展10余次,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并且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人心齐,泰山移。邓如云认为,要想使村得到发展,必须取得村民的信任,全村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这第一步,就是要让村务‘上墙’。”邓如云带笔者来到村委会门口的公示栏,只见村集体账务和村民的低保、残疾补贴等信息都分门别类地逐项公开,危房改造、退耕还林等涉农补助的每一笔金额数量、资金去向都可在此找到答案。“我们随时欢迎群众来监督,任何账务都可以接受大家的检验。”邓如云拍着胸脯说。

村务公开透明、账目有条有据,使凉快垭村的全部“家底”都如期晾晒在“阳光”下,村上再没有“糊涂账”。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村里的大事小事实现了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

近年来,该村围绕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勤俭节约等方面,让村民“既当制定者,又当执行者”,主动参与建章立制,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建立并通过了“建房申报制度”、“材木管理制度”等,实行“八公开一评议”,坚持以制度管村,保障村务公开透明、民主管理。在村支部带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下,村容村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



在实现村美民富、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凉快垭村护住了土地资源、守住了青山绿水,兴旺了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如今,凉快垭村村容美、设施齐、产业兴、村民富,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700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2020年被评为西充县“美丽乡村”。
责编:任良平
编辑:李小刚 王 春
记者:衡 欢


亲,看完记得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