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生猪稳产保供 端稳群众“肉盘子”
啤酒瓶空了缓 发表于:2020-11-13 01:25: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05






猪粮安天下。今年以来,西充县多举并措打好生猪增产保供组合拳,全力推动生猪增量提能,以实施“龙头培育工程、中小场建设工程、散户复养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防控体系建设工程”为抓手,严格按照“三强、四严、两提升”的目标,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恢复生猪生产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存栏生猪41.8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93万头。为全年58万头生猪出栏任务打下基础,切实稳住群众“肉盘子”。

龙头引领 5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11月6日,记者来到西充县义兴镇杨家庙村蓝润集团青龙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扩繁育种场、生猪育肥场、饲料场等功能区一字排开,颇为壮观。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底座,一根根钢柱撑起整个骨架,工人们各司其职有序进行作业,大型机械往来不绝,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据了解,西充于2019年10月成功招引蓝润集团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项目占地共6300亩,其中生猪养殖项目占地约6000亩。项目于2020年2月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底完成全部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存栏种猪3万头、年出栏商品猪50万头、年产饲料30万吨、年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年深加工肉类1万吨、年产有机肥10万吨,打造集饲料生产、生猪饲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



(蓝润集团5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
“前期下雨影响了工程进度,最近我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生猪养殖青龙项目预计在年底建成并投产。”蓝润集团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龙项目占地400余亩,规划建设存栏2500头种猪场2个,万头育肥场1个。目前,育肥场已全面建成投产,存栏后备母猪4000余头,预计11月底存栏规模达5000头。种猪场部分圈舍完成地下作业和漏缝地板安装,正在进行建设钢架及顶棚安装,预计今年12月10日前完成圈舍主体工程。



(蓝润集团5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效果图)
据了解,近年来,西充先后培育茂源、远大、蓝润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6家,对接温氏、正大、正邦、新希望等企业签订仔猪供应协议,保障仔猪供应,仅今年,就从外引进仔猪14.5万头。同时,通过自繁、商品猪选育、县外引进等方式选育种猪1.8万头,截至目前已新增能繁母猪1.2万头,新增自产仔猪33.1万头。

代养模式 走出生猪养殖新方向

在龙头企业引领西充生猪养殖产业欣欣向荣的同时,全县各中小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因地制宜制定养殖规划,发展势头良好。自2019年10月以来,西充启动54个中小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现已陆续建成41个,其中已投产35个。

西充县占山乡“安宁院鑫源家庭农场”就是该县已投产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之一。11月2日这一天,对该农场负责人杨礼清来说,是个无比高兴的日子,因为当天他猪场里的首批5800头生猪出栏了,带来收益近180万元。



(西充县占山乡安宁院家庭农场)
“外来人员是一律不允许进入养殖场的,就算是工作人员要进入猪舍,都必须经过‘4道程序’才行。”据杨礼清介绍,进入猪舍必须依次通过外大门、前置门、生活区、生产区的4处消毒间,在各个消毒间内分别使用不同功效的药液清洗全身,再穿上专业的防护服。“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外源性病菌,避免外部病菌对养殖区的污染,保证生猪健康。”杨礼清说。

“首批生猪已全部出栏,目前我们正在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和清洁,以迎接下一批猪儿。”杨礼清对养殖场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新的一批猪苗将在下个月“入驻”该养殖场。

据介绍,为稳定生猪生产,做好统一防疫,使全县生猪养殖产业更加规模化、标准化,西充积极创新生猪养殖模式,“代养”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罗浩是西充县常林镇范家堰村的村民,2019年10月,他从北京返乡发展生猪养殖业,流转土地150亩,成立“西充县茁然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存栏量6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养殖场内现存栏育肥猪5000头,12月底就可以出栏了。”罗浩说,“我们与正邦集团携手,代养的模式让我们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罗浩介绍,该养殖场采用全漏缝规模、全自动饲喂模式,公司为养殖场提供猪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养殖场提供养殖场地和人工,生猪达到出栏规模后,公司再以统一的价格进行收购。



此外,罗浩在该县莲池镇莲池社区、仙林镇华光社区的另外3个养殖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3处养殖场也将采用代养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全部投产后,生猪存栏量将达2万余头,年收入将超1000万元。同时,带动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增收。

01



02



03



04



粪污利用 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充一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一手抓生态种养循环,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建设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一体化产业链,推动生猪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槐树镇元宝山村“海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一排排猪舍环境整洁,毫无刺鼻气味,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猪场的印象。

“这都是生态循环养殖带来的好处。”该专合社负责人蒲若灵说,他在山上建有存栏量1500头的全自动生猪养殖场,山下种植柑橘、柠檬、小麦、玉米等,并套种中药材黄精。生猪排出的粪便经沉淀后进行干湿分离,然后依次通过化粪池、氧化池进行处理。蒲若灵告诉记者,经过处理的生猪粪便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对于改善地力、调节土壤性状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山上生猪粪污制成的有机肥滋养农作物,山下收获的玉米、小麦等又用来喂猪,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而在常林镇范家堰村“西充县茁然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近5000头育肥猪产生的粪污则免费提供给邻村“活佛山村奔康产业园”,成为800余亩柑橘的有机肥来源。“我们养殖场的粪污已经被‘榨干取尽’,实现了零排放。”该专合社负责人罗浩指着一套粪污处理设备对记者说,猪粪在设备内经过多道程序后被分离成污水和干粪,干粪输送至活佛山村柑橘产业园,经过堆码发酵后成为农家肥,滋养柑橘树生长。而污水则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供养殖场内部生产和周边农户生活使用。



走生态农业之路,步循环发展之道,这是西充县破解养殖污染的“良方”,也是产业提质增效的有益尝试。近年来,西充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低碳化、产业化”的要求,构建生猪产业链发展一体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和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坚持“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平衡、农牧结合”分类探索资源化利用治理路径,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因地制宜,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利用。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场178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37%。


责编:任良平
编辑:李小刚
来源:四川经济网
记者:衡欢


亲,看完记得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