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机水”构建立体交通网
南充同城 发表于:2020-12-15 20:06:3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76






有达成铁路线上最大的货运站———南充火车东站。兰渝铁路在高坪境内23公里,可北上直达兰州,中欧班列暨陆海新通道(南充)专列实现常发。公

公路通车总里程2900余公里 , 有过境高速公路5条、国道2条、省道1条,县道9条、乡村道372条;建成农村公路2400余公里。



高坪机场通达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拉萨等20余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大关。



通航水域近100公里,其中,嘉陵江水域76公里。 千吨级货轮可从高坪区都京码头出发,实现通江达海。

●周汉兵

“十三五”期间,高坪区围绕内畅外联目标,致力于建设对外大通道,推动交通“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城乡立体交通网络畅达,区域半小时经济圈形成,便捷的交通改变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航空、铁路、高速、水运立体交通畅达,“成渝西经济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区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900余公里。辖区有过境高速公路5条、国道2条、省道1条,有县道9条、乡村道372条;管辖通航水域近100公里,其中,嘉陵江水域76公里;高坪机场通达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拉萨等20余个城市。

“如今高坪的交通网络与几年前相比,真是今非昔比。”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谈起高坪畅达的交通感慨不已。他说,现在高坪人出门方便得很,到机场打车10余分钟就到了,到火车站也只需10余分钟,高速公路多个进出口就在家门口。

据了解,高坪机场目前的旅客吞吐量不断增长,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0万人次。如今,高坪机场正在按国家级开放口岸标准进行改扩建。高坪还有达成铁路线上最大的货运站———南充火车东站。兰渝铁路在高坪境内23公里,经兰渝铁路,可北上直达兰州,中欧班列暨陆海新通道(南充)专列实现常发。境内更有成南、南广、南渝、南大梁、南充绕城5条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有阳春路口、青莲、走马、阙家、小龙等多个进出口。千吨级货轮可从都京码头出发,通江达海。

根据“十四五”规划,该区将更加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发展,打通与周边省市的大通道、大走廊,密切区域内核心交通枢纽、航站、港口、重点产业园区的通道衔接,增强区域交通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区域半小时经济圈形成

村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产业路连接产业园,便民路直通家门口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经,这是高坪乡村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水泥路或者柏油路村村通,产业路连接产业园,便民路直通家门口。

东观镇灵观音村是由原莲花石村、高坡村和灵观音村合并而成。这3个村相邻,海拔均在600米以上,不通公路阻碍了3个村的发展。因山势太高,有群众曾与干部打赌:“谁能把村里的公路修通,我们手板心煎鱼吃。”

近日,笔者驱车前往灵观音村,虽然村道弯度较大、坡度较大,但还是很顺畅,公路联通村、组和农户家。村干部介绍说,如今灵观音村建成通村道路10.4公里、入户路8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路、户户有路。

像灵观音村这样的变化,全区乡村普遍感受得到。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高坪区通乡(镇)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各乡镇到城区的车程只需半个小时左右,最边缘的村到城区的车程也不超过1个小时。

近年来,高坪区把“路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致力于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不断完善交通路网,绘就“大交通版图”,为快速发展的产业搭建起“快速走廊”。按照“交通+旅游”“交通+扶贫产业”“交通+新村建设”等模式,加速县乡道路改造和村道、产业路的提升。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公路2400余公里。纵横交错的村道组道,蜿蜒盘绕在村庄,直通村民家门口,联通产业园区,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了交通的便捷。

相关新闻

公路成纽带 产业全覆盖

建成农村公路2400余公里,依托公路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12个

●周汉兵

高坪区佛门乡寨坡村曾经是个旱山村。乡干部回忆说,以前的寨坡村7个组近900亩耕地,90%都是山地,是有名的旱山村。

如今,寨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笔者站在寨坡村一高处放眼四望,只见绸带般的水泥路蜿蜒向前,四通八达。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交通扶贫”,该村新建道路12公里、入户便道6公里、硬化产业路3公里,彻底改变了以前交通闭塞的状况。

道路通了,产业也兴旺了。如今的寨坡村,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和产业基地,佛手产业和花椒产业蒸蒸日上。该村帮扶单位高坪区纪委的一名干部感慨地说:一条条村道路,也是村民的致富路。

高坪区围绕产业修公路、依托公路兴产业,全区建成农村公路2400余公里,通乡(镇)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依托乡村公路,该区发展起嘉陵江流域百公里柑橘旅游产业带、螺溪河流域蔬菜特色养殖生态康养产业带、中法农业科技园沿线特色观光产业带三条产业环线,连片发展柑橘、花椒、蔬菜等优势产业,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产业全覆盖。同时,按照“联户建园、分村建园、联村建园、跨乡建园”的思路,相继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12个,形成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路通人心通 思维在改变

●周汉兵

高坪区东观镇鱼家庵村4组村民杨继武,放弃高薪,回到村里,带领一家人奋战8年,把80余亩荒山变成“花果山”。

说起这几年的创业经历,杨继武深感交通的重要性。他介绍说,前几年公路不畅通,购买肥料和树苗、销售产品等都让人头痛,从外面运一批物资回来,得通过车运、马托、人挑,最后才能到家里、到地里。如今,物资直接运到产业园,果子或土鸡成熟,消费者直接到家里来采购。

“如果没有交通保障,哪个有信心回来创业嘛。”杨继武高兴地说,“交通便利了,我还得再努一把力,把产业发展也‘提速’,争取今年的收入再翻一番。”

像杨继武这样转变思维、不断提升的创业者,高坪还有不少。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交通提速了,我们的思维也得赶上趟。”

来源:高坪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