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展风采,教学练兵促提升
- 西充县晋城中学2020年高2019级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纪实
为落实县教体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入推动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2020年11月17日上午,西充县晋城中学高2019级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隆重举行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
活动分文科和理科两个组别进行。12位参赛教师经过赛前认真积极准备,潜心研究教材,比赛中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风格,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PPT课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听觉、视觉盛宴。
启动仪式
活动由教务处冯志雄主任主持。高2019级年级组长王均洲副书记宣读比赛规则和评委名单。分管教学蒲明春副校长和党总支书记何太彪校长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何校长在讲话中希望全体教师要做一个灵魂丰满的人,学会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精彩瞬间
夏瑜老师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带领我们走进了马克思哲学科学的物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整堂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时政,让学生理解了运动,静止,规律三个概念。学习了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阙燕老师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三个演示实验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从实验着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结论。
谢小萍老师的《咏怀古迹》以问题入手:1.了解王昭君的事迹。2.背诵诗歌。3.掌握炼字题答题技巧。围绕着这3个目标,希望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能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李茂成老师从杜康酿酒开始话巜乙醇》,通过乙醇汽油、交警测酒驾、酒精进入人体的变化,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健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通过教材阅读、实物展示、模型拼装、实验操作、动画演示,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设计得生动有趣、简单直观,最大程度地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不断撞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思索中学,在表演中学,在探究中学,把课堂交给学生,降低了难度,突破了重难点。
杨春艳老师的《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三位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孔子、孟子、墨子。通过讲述三位哲学家的事迹和学说,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加深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运用他们思想。
赖小燕老师的《声声慢》通过读、背,以及“抓意象”理解作者情感的方法,让学生既积累了诗词,又掌握了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李程老师的《线面垂直》引领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探索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在探索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魏平艳老师的《其它生物激素》以苏轼格物粗谈中提到木瓜催熟红柿现象导入,以趣激疑,引发学生思考其气到底是什么,从而引出其他植物激素,以几种激素产生部位和生理作用要求学生自学然后课堂展示,在通过资料情境引发学生探讨几种激素的相互关系,而激素的应用则通过视频新闻让学生自己看听找到线索,结合教材材料归纳总结,最后升华到生活当中具体事例,解决具体问题。
李雪倩老师的《神权下的自我》以“人”作为讲述的线索和核心,分成三个部分:焕发“人性”之光;激荡“人性”之永恒;升华“人性”之美。
胥洪良老师的《线面垂直的性质》主要让学生掌握线面垂直的性质,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与讨论中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在自我实践操作中认识与掌握知识。
阳柒梅老师的《The Green Movement》以The Green Movement为话题,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蒋红兵老师的《非洲》这节课主要是初高中融合、能力提升部分。对地理的学习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注重图文分析和理论的运用。
反思评价
活动结束后,参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思路向在场评委及听课教师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各学科评委分别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给予了参赛教师们非常专业性的意见与建议。本次“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
参赛教师总结
学科评委点评
总结表彰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教师高效课堂,西充县晋城中学2020年高2019级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至此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我、展示才干以及交流学习的平台。这种新颖的教研形式也将为我校的教研注入更多的活力,使教师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练,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全员课堂教学大练兵,我们且行且思,在不断总结中完善,在互相影响下升华。一声声鼓励,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一次次探索,我们千帆竞发,激流勇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片、文字:魏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