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英烈 铭党史丨在阆中“红军村”追寻英雄三兄妹
我的苦恼冉 发表于:2021-3-31 18:31: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38
张晓东 四川在线记者 蒲南溪

清明前夕,小雨初歇,天空放晴。在南充阆中市二龙镇“红军村”—康垭口村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烈士后人和该村的党员代表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纪念碑属于革命烈士戚氏三兄妹和开国少将安志敏将军。

当天,戚氏后人代表戚翔宇等献上寄托哀思的黄色菊花和花篮,面向纪念碑三鞠躬。他说,作为红军烈士后人,一定不忘革命先烈遗志,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戚氏三兄妹何许人也?戚翔宇介绍:他的爷爷名叫戚应源,康垭口村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8-1934年在保宁联中、川大、川北组织学潮和择师运动,建立阆中城厢支部,秘密创办《疯子》《嘉陵江》邮报,成立3万余众川北第二游击军,为阆中2万余人参加工农红军做了重要的宣传发动工作。戚应源先后担任阆中地下党负责人、巴中中心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阆苍南边区委员会书记、川陕省委秘书长等职。他博学多才,敢于坚持真理,伸张正义。1935年春,因与张国焘极左路线的坚决斗争,戚应源被秘密杀害于巴中,年仅22岁。其兄戚应森、妹戚应雪受株连亦遭杀害。解放后,戚应源三兄妹平反昭雪,1957年阆中县人民委员会追认戚氏三兄妹为革命烈士。



沟壑纵横的一处坡下,有一个川北民居四合院,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戚氏三兄妹和戚应川、戚应山五名烈士诞生,并走向寻求真理的道路。村上还有很多的热血青年在这里接触到救国真理,毅然参加红军长征。据初步统计,该村参加红军和烈士有名有姓的有71人,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志敏将军。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康垭口村就有70多人参加红军?戚翔宇说,戚家当年条件较好,需要人手帮忙干活,白天他们在一起做工,晚上在一起参加识字学习。在戚应源进步思想影响下,大家一起参加农会,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土豪劣绅进行抵抗武装斗争。



在康垭口村村委会,一面鲜艳的 “红军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记录着红军村的红色记忆,71名红军将士姓名全部在列,并写有戚氏三兄妹和开国少将安志敏等红军将士的英勇事迹。很多村民都曾在此瞻仰缅怀。



“我爷爷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看书办公书写红军标语的,这个地方已经拆了。”在戚翔宇的指引下下,一行人来到厨房后的一个地方,这里叫做小堂屋。戚家院子是一个半封闭的院落,当年只要是屋外有狗叫声音或者异常响动,参加会议的地下党组织同志和村民就从此处后门转移上山到红军洞、石柱坪等处继续开展革命。



在这个院子里,还有一名活着的历史见证人——今年99岁的邢绍珍老人。她十二岁时作为童养媳来到戚家,那时戚氏三兄妹已经在巴中通江等地开展革命工作。

“我们这个院子为国家贡献了5个人啊……”邢绍珍回忆,安志敏当年也是在戚家放牛,被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宣传所感染,投奔队伍参加了红军。“走的时候,我看到他没有穿的,于是把我嫁妆带过来的三个银元给了他,叫他做一套像样的衣服穿上。”

今年70岁的戚应昭清楚地记得一句院子里曾经书写过的革命标语:“救国不分贫穷富贵,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抗丁抗税才能救中国。”戚氏三兄妹的星星之火就这样点燃了大家的心。

如今,这个人口2300多人的红军村,从2011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资金数百万元,修建了水泥公里,安上了自来水,维修了一系列塘库堰,使之千年困扰的旱山村成为历史。该村党支部抓住脱贫攻坚的契机,发展芍药、花椒、枳壳、白芍、核桃等经济作物,培育产业园区500多亩,引进业主发展大型养猪场、养鸡场。2015年该村贫困户为36户,2018年顺利脱贫30户,2019年康垭口村全面脱贫。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