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 四川阆中“红军村”纪念先烈
伊索谗言 发表于:2021-4-2 19:00: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64
张晓东 封面新闻 记者 苏定伟

3月26日,清明前夕,雨后初歇,天空放晴。在四川阆中市二龙镇“红军村”--康垭口村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戚氏三兄妹后人和该村的党员代表已经在戚氏三兄妹烈士纪念碑和开国少将安志敏将军纪念碑前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

戚氏三兄妹后人代表戚翔宇等献上寄托哀思的黄色菊花和花篮,面向纪念碑三鞠躬,作为红军烈士后人,一定不忘革命先烈遗志,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戚翔宇的爷爷名叫戚应源是康垭口村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8-1934年在保宁联中、川大、川北组织学潮和择师运动,建立阆中城厢支部,秘密创办《疯子》、《嘉陵江》邮报,成立3万余众川北第二游击军,为阆中2万余人参加工农红军的宣传发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春,因与极左路线的坚决斗争,而被秘密杀害于巴中,年仅22岁。其兄戚应森、妹戚应雪受株连亦遭杀害。解放后,戚应源三兄妹平反昭雪,1957年阆中县人民委员会追认戚氏三兄妹为革命烈士。

康垭口村沟壑丛生的一个坡下有一个川北民居四合院,戚氏三兄妹和戚应川、戚应山五名烈士诞生于此并走向寻求真理的道路,村上还有很多的热血青年在这里接触到救国真理,毅然参加红军长征。据初步统计,该村参加红军和烈士有名有姓的有71人,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志敏将军。

在康垭口村村委会,一面鲜艳的 “红军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记录着红军村的红色记忆,71名红军将士姓名全部在列,并写有戚氏三兄妹和开国少将安志敏等红军将士的英勇事迹,每次到村上办事,很多村民就会在瞻仰缅怀,一个个名字就是一座座丰碑。



一个小小的康垭口村就有70多人参加红军,戚家当年条件较好,需要人手帮忙干活,白天他们在一起做工,晚上在一起参加识字学习,就是在戚应源进步思想影响下,参加农会,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土豪劣绅进行抵抗武装斗争。在戚氏三兄弟居住过的院子里,后人还记得有一副红军标语最鼓动人心,今年70岁的戚应昭清楚的记得:救国不分贫穷富贵,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抗丁抗税才能救中国。所以戚氏三兄妹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二龙片区,纷纷参加农会,参与各项斗争。

这个人口2300多人的红军村,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从2011年以来,投入资金数百万元,修建了水泥公里,安上自来水,维修一系列塘库堰,引进业主发展大型养猪场、养鸡场。2019年康垭口村全面脱贫。



康垭口村以“红色”为引领,结合“红军村”的红色资源和构溪河湿地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把红军村建设成为富裕村,幸福村。

据了解:1933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建立红色根据地,阆中22000名热血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奋斗史上,7822名阆中籍红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长眠在中华大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四川, #嘉陵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