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这一年】南部:让贫困群众钱袋子鼓起来、腰杆硬起来
楚一帆 发表于:2021-4-24 12:55:5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7
【精准扶贫这一年】

【开栏语】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开局即是决战。去年7月召开的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指出,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要求,四川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今年,四川脱贫攻坚的目标是:105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这一年来,全省上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 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向深入。

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为展示全省精准扶贫这一年的成就,四川新闻网记者先后奔赴南充南部县、蓬安县和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华莹山市等地实地采访。今日起,四川新闻网将以“精准扶贫这一年”为题,陆续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讲述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精准脱贫中的一个个生动故事,描述全省精准扶贫这一年的成就。



在自家新修农家乐前,范素芳正在想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情况

南部:让贫困群众钱袋子鼓起来、腰杆硬起来

四川新闻网南充12月30日讯(记者 李春雨 熊强 摄影报道)临近岁尾,南充市南部县大堰乡纯阳山村67岁的范素芳带着自己的女儿在自家刚刚修好的新房内忙碌着。“再有几天农家乐就开张了,把准备工作做好,多吸引几个客人来。”虽然是满头银发,范素芳却显得容光焕发,忙碌的同时也不忘招揽生意,“你们下次再来的时候,说不定还要提前打电话预约呢。”

话音刚落,一阵爽朗的笑声传将开去……

极具民国风的青瓦白墙、青山之间蜿蜒宽敞的道路,严冬中的纯阳山村就像一幅水墨画:不到1年时间,远近闻名的的贫困村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再有半年,花海遍地、房亮路美的新村就建起来了。”纯阳山村“第一书记”魏小洁把对未来的规划存留在脑海中。

今年是南部县扶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南部县委书记张根生表示:“让贫困群众钱袋子鼓起来、腰杆硬起来,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今年,南部县66个贫困村退出、27569人脱贫,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



贫困户正在自家食用菌大棚内忙碌着

安居乐业居为先 全县搬迁入住2393户

南部县地处秦巴山脉西南端干旱走廊、深丘地带,历史上就是川东北最为贫困的县份之一,贫困程度深,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艰巨。

安居乐业,居为先,农村安全住房建设最该办又最难办。在纯阳山村,住房问题成为率先被解决的问题之一。范素芳老伴儿和儿女有残疾,一家人因病因残导致贫困,家里的房屋原本也是一栋矮旧破损严重的平房,居住条件比较恶劣,一直没有条件修缮。

根据范素芳一家的实际情况,扶贫帮扶干部为其量身打造了脱贫奔康计划。今年,范素芳一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支持下,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了全面的修整,建起了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并平整了院坝,改善了内务,把自家的住房改造成了农家乐。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解决了一家人的产业发展问题。“从未想过只花了一万多元就把新房修建起来了,还有了自己的农家乐,以后的日子有奔头了。”范素芳站在自家二楼,高兴的合不拢嘴。

“贫困户的房子都采取统一规划,地基都是打两层的地基,农户可以根据需要建一层或两层。房前屋后都是自家的菜园、果园,村里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魏小洁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以来,南部县建立了5000万元的县安全住房基金,贫困户可再申请住房建设贴息贷款,保证了每一户建房贫困户都能修得起、搬得进。

房屋建好后,该县还统一制定改危、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建园(小庭院)、建场(小养殖场)、建路(入户路)“五改三建”标准,在确保住房安全的前提下,生活设施与生产功能配套,安居措施和致富产业同步。截至目前,全县2016年计划实施的C、D级危房改造已全面竣工,易地搬迁的2393户已全部建成入住。



范素芳的新家

谋“五大计划”、 创“五大联盟”、 建“五大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贫困状况面貌现状大都一样,但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有不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成效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南部县以精准脱贫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瞄准“病灶”靶向治疗,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脱贫攻坚快速高效推进。

思路决定出路。南部县为对接省委“3+10”组合拳,制定了精准脱贫《决定》和《督查细则》,该县创新思路,制定了产业、安居、能力、基础、民生5个“专项扶贫攻坚计划”,推进精准识别数据平台、扶贫项目融资平台、驻村帮扶工作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五大平台”建设,创新构建“五大联盟”产业发展模式,由挂联县领导牵头,组织逐户进行会诊,并按照稳定脱贫的“模范户”、脱贫有一定问题的“中间户”和脱贫问题较大的“困难户”三个类别,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定实攻坚措施。根据精准识别,今年预计脱贫的7420户中,模范户5876户、占79%;中间户1381户、占19%;困难户163户、占2%。通过分类帮扶,精准攻坚,南部县今年实际脱贫8519户27569人。

封坎庙村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如今绿叶红花水中飘,几百亩的荷塘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了种植荷塘发展莲藕相关产业外,还通过荷花吸引游客发展起了旅游观光产业。八尔滩湖风景区形成了互动效应,带动了周边20多户农民发展乡村农家乐,建起脱贫奔康产业园莲藕基地建设,户均增收3万多元。不仅如此,今年该村还采取“龙头企业引领、贫困户抱团致富”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脱贫奔康(家禽)产业园,带动周边张家坝村参与,建设肉鸡养殖大棚7个、9000平米,带动45户贫困户入股。每个养殖大棚每年可收益15万元左右,每户贫困户可保底分红2万元以上。

纯阳山村也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起了将27户贫困户全部入股纳入新成立的合作社,建立起了脱贫奔康(食用菌)农民产业园。15户加油劳动力的贫困户入股5万元(贴息贷款),年获利10万元左右,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参与公司和合作社营销环节分红,户均年保底分红7000元以上。“我们通过细分贫困户的情况,鼓励贫困户参与产业园建设,贫困户由工人变成了产业园的主人,自主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纷纷为产业园的建设出谋划策,让产业园的发展有了显著进步。”魏小洁告诉记者。

纯阳山村建起的产业园,就是南部按照五方联盟模式,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其中之一。五方联盟是按照“信贷跟着社员走、社员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模式,探索并建立起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民群众+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五方联盟”产业发展机制,在贫困户得到金融机构提供的产业发展“第一桶金”后,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全权负责,采取尽量全覆盖的方式吸纳有条件的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方式加入,在保证利润“兜底”的前提下,实行按股分红、稳定增收。同时,为预防贫困户在灾害条件下“伤不起”,政府广泛动员入股贫困户积极参保县财保公司等保险公司,保证受灾时有保险能“埋单”,消除其放心放胆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目前,南部在全县发展食用菌、肉鸡、果药、水产等脱贫奔康产业园53个,把千家万户的“小”变成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大”,解决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问题。

南部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谭必武表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脱贫“模范户”,鼓励其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全面兑现帮扶措施和脱贫政策;对加一把力、鼓一把劲就能脱贫的“中间户”,及时调整帮扶力量,抽调精兵强将,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实施精准帮扶;对今年脱贫问题较大的“困难户”,加派帮扶力量,一户落实一个工作组,按照缺啥补啥原则,针对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人均收入等硬指标,每项落实一个责任人,每天一盘点、每周一会诊,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确保如期脱贫。

为了强化督查工作,该县还由县级领导带队,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住到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走进项目现场,对照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标准,实施“现场验靶”巡查考核。根据巡查考核情况,好的授予流动红旗,差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3次被黄牌警告的“一把手”引咎辞职。



崭新的村级活动室

收入何来?长短结合南部产业就业攻坚计划破局

新修公路环绕产业带、特色民居绿树中,在升钟镇柏树垭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让这里的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好政策带来的实惠,更为这里的村民增添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村民敬先文期望不久自己也能开上小车在新修的公路上行驶。“我现在种了核桃树、还养起了鸡鸭,还能从村里建起的农业园区里务工、分红,未来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敬先文说。

“脱贫攻坚,重点在产业,关键在落实,但最终成效是要看贫困群众“收入几何”,是要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生活幸福起来。”张根生说。

面对艰巨任务,南部确立了书记县长第一责任、县级领导挂联责任、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村“两委”和下派“第一书记”直接责任、帮扶单位帮扶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六级责任体系”,将脱贫攻坚各方责任压紧压实。29名县级干部每人挂联1—3个乡镇和对应的贫困村,117个县级部门分别定点帮扶1—2个贫困村,成立198个驻村工作组,选派242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202名农技员驻村指导,实现每个贫困村1名县级领导干部、1个帮扶部门、1个驻村工作组、1名以上的第一书记、1名以上的农技员“五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到位率100%,重点任务就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千方百计为民增收,是南部脱贫帮扶干部群众的最重要任务,而智力帮扶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经过调查发现,南部县的贫困群众除务工收入外,种养收入成为贫困家庭的“第二大主要来源”,而知识、技能水平则是广大贫困户限制提升种养收入的瓶颈。南部通过设立红电助学基金和开展政府、社会教育助学,对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培养1名以上大中专学生。目前,县财政已安排资金严格按政策兑现了各阶段、各年级贫困学生的各类补助,全县9815名贫困学生中无1人因贫困而辍学。同时,县慈善总会和红电助学基金分别按2000至3000元标准,对今年考入大学的贫困生进行了无偿支助和奖励。结合贫困村各种产业发展的实施情况,南部以贫困村为单位通过开办“农民学校”,帮助1.1万贫困户每户培养了1名技术明白人,贫困户种养技能大幅提升。

谭必武表示:开展智力帮扶,不仅可以帮扶一些因学致贫的家庭,还能通过帮扶举措,提升贫困户的知识、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他们的产业发展技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贫困户的持续创收能力。”除开展技能培训外,南部县还依托已成立的15家南部驻外商会,与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子,通过“订单式”培训,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已帮助9400多户贫困户每户培养了1名劳务致富能干人。今年仅南部上海商会就回乡“点对点”招聘3次,帮助82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收,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相对于产业发展的长期收入,南部还根据因病致贫、因弱致贫、因水致贫、因房致贫占比较大的实际,在全县全面发展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让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短期增收的门路。南部县鼓励和支持贫困户贩卖农产品或经营小商品直销店,栽植以脆香甜柚为主的果园、菜园、林园等,开展生态水产和林下养殖,进行竹木制品或方酥锅盔、川北凉粉等土特产品加工,从最现实、最直接的地方下手解决“增收难”。目前,全县已规划实施“四小工程”1033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1%。其中,小庭院4713户、小养殖5500户、小作坊27户、小买卖99户。王家镇顶子山村,在支部书记张长英的带领和技术指导下,全村贫困户家家都有小养殖、户户都有小果园,“四小工程”收入成为该村今年如期脱贫的“顶梁柱”。

通过产业帮扶和长短结合的产业就业计划,南部县打出增收组合拳,截至目前,南部今年脱贫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4900元。全县66个贫困村的水泥路通村率达100%、通村民小组达97%、入户达78%。卫生室已全覆盖建立,面积、设施、医师、药品等全部达标。村村建有“农家书屋”,软硬件设施全部达到村级文化活动“六个有”要求。66个贫困村全部覆盖了“三网”移动信号,接通了有线宽带网络。



纯阳山村的村民活动广场

干群一家亲 新村也要新风配

楠木镇驷马村山高沟深林密,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这个村过去的真实写照。76岁的老党员伏先玉最大的愿望就是走着水泥路赶一次场。走访干部迅速把这一情况反应给相关部门督办,不久这个村修通了公路,群众直言“此举走进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雄狮乡西安村和金山村的农渠被毁坏数年,一遇到干旱天气,农作物就要减产甚至绝收。村民赵洪茂、范明月等向相关部门反映了群众的心声。不到一个月,这两个村毁坏的15公里农渠全部修补完工,近万名群众再不用为缺水问题犯愁。

让干部走进群众的“心坎”,是南部县脱贫攻坚过程中对扶贫干部的基本要求。南部县以“察民情、解民难、保民生”为主题,开展了家访住夜、代办服务、精准帮扶、扶贫济困、义工服务、送医进村、就业促进、新风培育、法律服务进村、扶贫专项巡察“十大”惠民行动。全县帮扶干部每周至少到挂联贫困村、帮扶贫困户走访帮扶1次,每月到挂联村或帮扶户住夜1次。帮扶干部把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细化成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常态为群众提供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办证审核、农机帮助等上门服务或代办服务,并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到帮扶贫困户开展就业促进、生产指导、抢种抢收、卫生清扫等义工服务。在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帮扶干部重点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重病患者、失独家庭、零就业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组织骨干力量深入贫困村开展巡回义诊,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治和癌症等大病预防。县级相关部门每年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2—3次定向招工,通过驻外商会转移一批贫困劳力。

摆脱贫困,既需物质上的满足,更需精神上的洗礼。美好新村也要文明新风配,南部县在各个贫困村推进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通过驻村帮扶干部,从点滴做起,倡导贫困群众树文明讲新风,将“形成好风气”的标准细化为遵纪守法行为好、尊老爱幼品行好、勤劳朴实家风好、诚信感恩口碑好、邻里和睦氛围好。并按照“三议”群众工作法,每年1月和7月底前,分两次开展“四好”星级示范户评选和“四好村”创建活动。评选程序采取入户走访调查、组织参观体验、全体村民决议、报乡镇(街道)备案等进行。凡被评为“四好”星级示范户的,由县、乡两级负责,予以公开表扬。

兴盛乡程家湾村贫困户程天国和老伴郑玉兰都已年过六旬,膝下无子,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政策兜底户。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扶开导下,他逐渐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想法。今年,他家除了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外,还利用“四小工程”发展补助金购买了100只鸡苗、4只小羊、3头小猪,搞起了“小养殖”,预计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底,程天国一家不要政策兜底也能摘掉“穷帽”。盘龙镇斑竹林村“牛倌”贾德选担心自己的养殖场影响村民创建“四好”星级示范户,组织人员搞环保,使养殖场周围无废水、无臭气,场内干净整洁,几乎把生态养殖做到了极致。为了帮助村民评建,他先后捐资19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建水泥路1公里,产业路4公里,铺设青石板便民道600米。

现如今,南部县各个贫困村正在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今年,南部66个贫困村全面达到“一低五有”退出标准;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县73个乡镇(街道)乡乡都建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和便民服务中心;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这只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阶段,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现有良好的发展局面不放松,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持续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张根生说。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