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顿 | 西充县司法局关于顽瘴痼疾整治内容和措施的公示
落败的青春阳落s 发表于:2021-4-26 02:29:0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32
西充县司法局

关于顽瘴痼疾整治内容和措施的公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现对西充县司法局顽瘴痼疾整治内容和措施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一、整治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
(一)整治内容
一是违规说情打招呼。本人或授意身边工作人员、近亲属等,违规向相关人员打招呼,过问和干预案件办理情况,通风报信或意图违法私了结案、转递涉案材料。二是少数领导干部不了解、不重视、不带头记录填报工作,推动落实“三个规定”不力,造成责任传导层层递减。三是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干警不清楚、不掌握“三个规定”内容,不愿、不会、不敢或不如实记录、报告。四是与涉案对象或利害关系机构和个人不正当接触、交往,恶意串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私下会见、不当接触、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二)整治措施
一是教育警示。加强思想发动,将“三个规定”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范围,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领会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政策界限、熟悉填报要求,增强如实记录填报的自觉。二是全面清查。根据市司法局党委《关于转发〈中共四川省司法厅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对干预、说情打招呼的情况如实记录,补报个人应报未报记录表,报告局主要领导并报机关党组备案,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统一制发《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组织干部职工如实填报,主动交代问题。同时需提交自查报告。三是开展核查。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要求,保护和鼓励主动如实记录填报人员,及时将自查线索按规定移交,并组织开展全面核查。四是依纪依法处理。经查证违纪违法行为属实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据相关规定,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责令限期整改落实。五是切实整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中央纪委机关、国家监委《关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工作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整改。
二、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
(一)整治内容
一是个人经商办企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或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经营活动提供帮助。二是违反规定在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获取薪酬、奖金、津贴等额外利益的。三是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有关规定,在其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或违规任职、兼职取酬。四是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为当事人提供其他有偿法律服务,或者担任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设立人。五是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监狱、司法行政戒毒场所、院校劳务合作企业内参股、工作或者提供中介服务等。
(二)整治措施
一是教育警示。引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理解掌握有关纪律规定,全面提升法纪法规意识,通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二是自查自纠。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统一制发《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组织干部职工如实填报,逐一对照、逐项查摆,主动交代问题。同时需提交自查报告。三是调查核实。汇总干部职工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身份信息,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银保监、证监等部门进行信息核查。并对照自查情况,及时将自查线索按规定移交,进行调查核实,坚决查清违纪违法行为。四是甄别处理。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责令其予以纠正。拒不纠正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通报曝光。五是切实整改。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并将受处分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规范司法行政队伍管理,堵塞漏洞,补齐短板。
三、违规参股借贷
(一)整治内容
一是违规参股。投资入股或者变相投资入股矿产、娱乐场所等企业。二是违规借贷。利用公权力、关系网非法融资、高利放贷、有偿担保;低于银行利息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管理服务对象借款。
(二)整治措施
一是教育警示。引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理解掌握有关纪律规定,全面提升法纪法规意识,通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二是自查自纠。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统一制发《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组织干部职工如实填报,逐一对照、逐项查摆,主动交代问题。同时需提交自查报告。三是调查核实。汇总干部职工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身份信息,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银保监、证监等部门进行信息核查。并对照自查情况,及时将自查线索按规定移交,进行调查核实,坚决查清违纪违法行为。四是甄别处理。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对排查出的问题甄别研判,依纪依规依法作出处理。五是切实整改。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并将受处分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规范司法行政队伍管理,堵塞漏洞,补齐短板。
四、违规违法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一)整治内容
一是在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中,接受吃请、收受贿赂、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审核把关不严。二是接受社区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的吃请、贿赂,违规违法办理外出、迁居等,导致脱管、漏管。
(二)整治措施
一是自查自纠。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统一制发《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组织干部职工如实填报,开展个人自查,逐一对照、逐项查摆,主动交代问题。同时需提交自查报告。二是梳理排查。整理社区矫正人员台账,协调公安机关,批量查询、研判各种动态轨迹及违法犯罪记录,并反馈在矫人员非本地区轨迹、违法犯罪记录等信息,进行逐一核对,排查脱管、漏管等问题。三是调查核实。开展社区矫正专项执法检查,对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进行案卷评查,对照自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四是依纪依法处理。对排查和调查核实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予以依法依规处理。五是切实整改。对在册社区矫正对象逐一排查,充实执法力量,完善制度建设,密切部门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努力实现“智慧矫正”。
五、法官检察官离任后违规从事律师职业、充当司法掮客
(一)整治内容
一是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包括退休、调离、解聘、辞职、辞退及开除公职人员)违反规定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职业,或者在幕后担任“法律顾问”、行政辅助人员,充当司法掮客,搞利益输送。二是司法人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特别是律师向司法人员行贿或介绍贿赂等,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
(二)整治措施
一是开展自查。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本所聘用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担任律师或法律顾问、行政辅助人员情况开展自查,对离任人员二年内(担任过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在离任三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情况重点自查,填写《法官检察官离任后违规从事律师职业、充当司法掮客情况》,并建档立册。二是深入排查。加强与法院、检察院信息共享和沟通配合,对县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担任律师或法律顾问、行政辅助人员情况和其代理案件情况进行重点排查。三是专项清理。加强与法院、检察院沟通协调,对法院、检察院开除人员违规从事律师职业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申请注销律师执业证书;配合法院、检察院对法院、检察院退休人员违规从事律师职业或者担任法律顾问、行政辅助人员进行专项清理,由其在规定时间内申请注销律师执业证书、与律所解除劳动劳务关系,或者选择不再保留公职人员身份及相应待遇;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主动申请注销执业证书或者与律所解除劳动劳务关系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注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责令律所与其解除劳动劳务关系。四是查处通报。会同相关部门严肃查处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违反规定、充当“司法掮客”的问题。积极配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严肃查处司法人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的典型案件,对重大典型案件进行内部通报和公开披露,强化警示震慑效果。五是切实整改。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六、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
(一)整治内容
一是不按规定立案。针对律师、公证有违法行为,符合立案条件应当立案而未立案的。二是对受理案件不开展调查。立案后,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未就投诉事实进行调查,或调查拖拉、不深入、不细致,未制作调查笔录,久拖不结。三是未依法进行处理。对应当予以行政处罚、行业处分或涉嫌犯罪的,未按规定进行处理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二)整治措施
一是自查自纠。梳理律师、公证在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执法监督,开展案卷评查。二是总结提升。建立健全防止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问题发生的效机制,规范管理操作。
七、执法司法担当和监督不力问题
(一)整治内容
一是单位内部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执法司法过错问责追责流于形式。二是对党委、人大、政协和法律监督机关监督意见重视不够、敷衍应付。三是其他执法司法担当和监督不力的情况。
(二)整治措施
一是教育警示。引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理解掌握有关纪律规定,全面提升法纪法规意识,通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二是自查自纠。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统一制发《个人自查事项报告表》,组织干部职工如实填报,逐一对照、逐项查摆,主动交代问题。同时需提交自查报告。三是调查核实。对照自查情况及相关问题线索举报,及时将线索按规定移交,进行调查核实,坚决查清违纪违法行为。四是依纪依法处理。对自查和调查核实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予以依法依规处理。五是切实整改。将受处分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党委、人大、政协和法律监督机关监督意见的重视程度,加大办理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单位内部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


监督渠道
省第十一指导组
举报电话:0817-2811737;0817-2809961;0817-2809301
举报信箱:南充市A004号信箱


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举报电话:0817-3951873
举报信箱:西充县南台街道办南台路2号529室


西充县司法局
举报电话:0817-4203020
举报信箱:四川省西充县晋城镇莲花路36号--西充县司法局队伍教育整顿举报信箱
图文来源:西充司法行政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号内搜索

平安建设 | 扫黑除恶 | 普法

投稿邮箱:xichongzhengfa@163.com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