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王”许世友:为了让他不再“逼人”喝酒,周恩来想了个办法
勇敢的树袋熊1 发表于:2021-8-24 10:32:3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24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喝酒不是一种保持健康的常规方式,却可以成为一种载体,帮助人广结天下好友。对一个将军来说,喝酒不仅让他和士兵们打成一片,也能够展现自己的英雄豪气,在军队中树立威望、建立威信,实在称得上一个治兵有方的办法。

上将许世友就是这样一位“酒王”,也是“英雄嗜酒”的典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言:“许世友喝过的酒,如果用卡车装载,也得装三四车。”当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酒中英雄。



许世友

不仅爱喝酒,许世友还喜欢“逼”人喝酒,强人所难。如果谁能够在他的劝说下喝下几瓶酒,他会得意满满。但后来这位嗜酒如命的英雄却遇到了高手,并再也不敢劝人喝酒了,这位高手就是周恩来。一次宴会中,周总理和许世友饮酒,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劝他多喝,两瓶酒下肚后,许世友就不胜酒力,并因此出了洋相。从那以后,他立誓再也不劝人喝酒了。

1906年,许世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中无收入来源,吃饱饭都很困难。为了给孩子谋得一条出路,混口饭吃,父母亲狠心把他送到嵩山少林寺,一来强身健体,保全自己;二来解决了生存问题。



许世友一家人

在少林寺,日日吃糠咽菜,没有一点油水,日子过得清贫又克制,平常更是没有任何可供消遣的事情,喝酒更是想都不敢想。但也是在这段艰苦自律的日子里,许世友学会了各种拳脚功夫,强健了体魄,甚至包括飞檐走壁技术,为他后来成为将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岁时,许世友从少林寺返乡探亲,父母亲终于见到了多年未归的儿子。高兴之余,便请来好几拨客人,为他洗尘接风。到兴头上,许世友拿起酒杯敬在座的叔叔伯伯、父老乡亲,这是他第一次喝酒。



中间为许世友

初次喝酒,许世友并没有感觉到丝毫不适应,反而越喝越尽兴,甚至开始敬地主之谊,一口一碗挨个敬客人们。看到眼前这个小伙子酒量这么好,客人们都很惊讶,便想试探他的真正酒量。于是,叔叔伯伯们挨个敬酒,轮流登场,想看看什么时候能把他喝趴下。

几轮过后,许世友还是没有任何醉意,那些人不得不彻底打消这个念头。许世友对自己的酒量也百思不得其解,毕竟自己先前并没有喝酒的经验,但这就是天赋异禀的能力,也正式开启了他爱酒如命的生涯。



在少林寺时,许世友形成了威猛刚直、爱出头的性格。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即便是不问世事的少林寺也免不了被土匪洗劫。一次,少林寺遭遇了山匪骚扰,许世友凭借他惊人的体魄、出色的武功和勇猛的胆识,吓退了十几个劫匪,保护了少林寺众人的安危。

后来,许世友看不惯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并失手杀了他。为了防止仇家找上门来,他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生涯,到军阀吴佩孚的军队中当兵。1927年,许世友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之路。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许世友很快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不到三年时间,许世友便担任12师34团团长,成为执掌一方的军队指挥官。



尽管已经身居高位,不再是毛头小子,许世友爱喝酒的毛病也没有改变,甚至愈演愈烈。1933年1月,许世友率兵解放了巴中。要知道,巴中是川北重镇,其军事地位、战略地位可想而知,许世友又立了一大功,风头一时无两。四天后,参加会餐时,许世友要酒喝,并成功要到了玉米酒。

有人以军中“禁酒令”为由阻止他喝酒,并向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提出抗议。借此机会,陈昌浩便广而告之:“禁酒令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许世友可以喝”,从此,许世友便成为红四方面军唯一可以公开喝酒的人。



许世友展示拳脚

这不仅体现了上级对许世友的信任,也将他爱喝酒的嗜好展现得淋漓尽致。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喝酒都得偷着喝。也有人对这一“特批”公告不服气,并找上级理论,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许世友喝完酒能打胜仗,你能吗。”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了。

常年在外作战,居无定所,为了减少沉重,部队行进中只会带最重要的东西,其他一律不准带,但许世友的警卫兵经常要把酒壶装满,只要他需要,就可以酣畅淋漓的痛饮一杯,这也成为军中一道风景线。



喝酒不仅满足了许世友的个人喜好,也帮助他团结了将士,提高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打完胜仗,许世友就会摆下庆功宴,而酒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人人面前的一碗酒。他还立下规矩,每个人必须喝,不喝不准吃东西。在他的军队里,不会喝酒是行不通的,也大大提高了其他将士们的酒量。

许世友是离不开酒的,但喝酒毕竟不是一件好事,长此以往,还会给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出于对这位爱将的关心,毛主席曾劝他适度饮酒,不要酗酒。但许世友却给出让人啼笑皆非的回复:


“我的一生有三大爱好:练武、打猎、喝酒。这3个爱好陪伴我的一生。我知道,主席让我戒酒是担心我的身体,但是,你让我戒掉其他坏习惯,我一定可以接受,甚至让我戒饭都可以,唯独戒酒不行,酒是我的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我的命。”





毛主席和许世友

眼看劝说不奏效,毛主席便想出了一个计策,与许世友约法三章:


第一:每一次战斗打响前,在摆兵布阵的时候绝不喝酒。第二:与敌人激烈战斗中绝对滴酒不沾。第三:打败仗,心情不佳时绝不喝酒误事。


这也是许世友后来严格遵守的“三不喝”原则,而且没有打破过。1933年,许世友率兵进军仪陇营山,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战斗。在这段时间里,他从头到尾践行了“三不喝”原则,真正做到了滴酒不沾。尽管警卫兵的酒壶里还是为他预备着丰盛的酒,但他却丝毫不为所动。也有人劝他喝一点,不耽误大事,但以许世友严词拒绝告终。



在作战前夕,还有人劝他喝酒,并以武松的事迹来鼓励他:


“武松打虎还要连喝十八碗才能上阵,最终才将老虎打死,拳震景阳冈”。


许世友回复:


“打虎凭的是勇气,而战争面对的是人,不具有参考性。”


1935年,张国焘率兵阻击薛岳的七个师,许世友提出自己的想法,必须在守峡口安排五个团,以防后患,但陈昌浩轻敌并没有采纳。最终,因为和敌人人数悬殊,战斗失败,导致我方将士三分之二人员伤亡。



事后证明许世友的建议是对的,为表歉意,陈昌浩投其所好带着酒来向许世友赔礼道歉。许世友并没有给他太大的面子,而是委婉批评他:“打了败仗喝什么酒”。陈昌浩没讨到什么好处,还惹得自己下不来台。

由此可见,许世友是一位具有极强自律性的军队将领,也是一位头脑清晰、时刻保持警惕性的首领。他爱喝酒,但不会因个人喜好影响大局。并且时刻将毛主席的警示扎根在心中,言必行,行必果。



左为许世友

喝酒不仅鼓舞士气,也帮助许世友征服了人心。济南战役前,许世友被任命为攻城兵团司令员,副司令员为王建安。早在红军时期,这两人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生死之交,但在“抗大出走事件”中,因为王建安的举报,许世友等人受到了处分,昔日旧友便因此分道扬镳。

而这一次机缘巧合,又让两个人重新聚首,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为了缓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全情投入到战斗当中,许世友安排了酒局,一来为王建安接风洗尘,二来希望和他冰释前嫌,放下个人恩怨,共同抗敌。在酒桌上,许世友先举杯真诚地说:“延安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见过,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当从来没发生过。”



许世友的大度也让忐忑不安的王建安吃了定心丸,他也拿起了杯子,一滴不剩地喝了下去。这次酒局,彻底解开了两个人心里的结,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攻城过程中,二人齐心协力,原计划20-60天结束战斗,因为二人的英明领导,攻城兵团将时间缩短到8天,赢得了攻打济南的最后胜利。

所以,喝酒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它练就了许世友豪爽的性格,也宽阔了他的胸怀,还成为它征服人心的重要工具。一杯酒就能够解决的事情,怎么能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不仅爱喝酒,许世友还喜欢劝酒。在劝酒这一方面,许世友也有一套自己的策略。因为在他眼里,能在一起喝酒的人才能成为好朋友,才值得深交。为了广结朋友,许世友还发明了一套劝酒理论,并且次次奏效。

在酒局中,一开始,许世友会很客气地请对方喝酒,如果被对方委婉拒绝,他便会一步步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第一步,他会说:“你是不是怕老婆”,以此来刺激对方。在那个年代,男人是家中的脊梁,怕老婆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许世友一下就捏到了别人的软肋。



如果对方不为所动,以各种理由推辞,许世友会拿出他的第二招:“你是不是怕死。”在一群军功卓著、身经百战、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老朋友面前说这话,多少会让人难堪。架不住好面子,有人便会举手投降,开始喝一点。

只要对方沾了一滴酒,许世友的伎俩就得逞了,他会乘胜追击:“明明能喝酒,还弄虚作假,罚酒三杯。”这便是许世友的劝酒策略,并且屡试不爽。虽然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但这点点滴滴也透露出了这位将军的可爱之处。

许世友爱劝酒这一嗜好闻名遐迩,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里。为了治一治这位将军,周总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治一下他爱劝酒的毛病。

一次许世友到达北京,周恩来便邀请他喝酒。一开始喝酒,周总理便使出了激将法。一上来,周总理便称赞许世友是老实人,就是喝酒的时候爱吹牛。许世友一听这话就急了,急忙向总理解释自己是真能喝,不是吹牛。周总理便顺坡下驴,要和他比拼酒量。



为了证实自己是真能喝,许世友喝酒又快又猛。而反观一旁的周总理,一口一口慢慢喝,一点一点的酒下肚,还不忘吃菜。不到一会儿,许世友瓶里的酒就见底了,他又叫服务员拿了一瓶。这一次,他也没有丝毫收敛,喝酒的速度还是一如既往地快。不到一会,许世友就不胜酒力醉眼朦胧,甚至跌坐到地上,让人捧腹大笑。

而周总理还是一边吃菜一边喝酒,并没有被打乱节奏,两瓶茅台酒也见底了。看时机成熟,周总理开始劝说:


“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不能强人所难,自己能喝不代表别人也能喝。今后喝酒桌子上不能放大碗,也不能站个监酒的。同志们一起喝杯酒本是好事,你这样一搞就容易伤和气。”


听了周总理的话,许世友深感惭愧,从那以后,他再也不会劝人喝酒了。而这一次,周总理的酒量也让许世友刮目相看,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并逢人就夸奖周总理酒量比自己好。

虽然嗜酒如命,但许世友坚持早上不喝酒。这是他在毛主席的建议下,给自己立的规矩。许世友是武将,只需要上阵杀敌立军功,但毛主席一直主张武将也要读书,并建议许世友多读书,读史书,百益而无一害。

许世友将主席的话谨记在心,早上便成为他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时间,从来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喝过酒。每天早晨,许世友都会闭门读书,诵读经典佳作,有了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他还会和好友们一起交流。



毛主席和许世友

“早上不喝酒,只读书”,也成为了许世友流传了很广的一段美谈。毕竟让一个酒王不喝酒,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许世友爱喝酒,但也不是什么酒都能够入他的法眼。要说他的最爱,当仁不让是茅台。在抗战时期,物资供给不足,许世友喝的是高粱酒。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就有机会接触茅台酒,并且只喝茅台酒。

但许世友做事讲究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绝不能混为一谈,哪怕是喝酒这件小事。处理公事时,他会喝公家的茅台。在自己的私人时间,他会自备茅台酒。为了不混淆,公家的茅台会被贴上“公”的标签,私人的茅台也会被贴上“私”的标签。



哪怕嗜酒如命,许世友也绝对不占公家的便宜。当然,有时也避免不了在私事上喝了公家的酒。遇到这种情况,许世友会自掏腰包,购买茅台酒弥补空缺。也会有人说他的做法多此一举,毕竟作为一个战功显赫的将军,喝几瓶茅台酒不为过。但许世友却不认为这是一件小事,这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

因为长期喝茅台,许世友对茅台的味道了如指掌,别人也休想糊弄他。一次许世友暂住在一家宾馆想喝酒,而刚好,放酒的柜子锁了,工作人员拿不出茅台,只好在茅台酒瓶里兑了五粮液拿给他。他拿起酒瓶一闻,就知道这不是茅台,立马大发雷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蒙混过关了。

由于一生饮酒过度,给身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到了晚年,许世友深受肝病困扰。医生下了死命令,提醒他绝对不能再饮酒,许世友却说:“不能喝酒我宁可去死。”一次许世友陷入肝昏迷,医生无计可施,情急之下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拿着棉签蘸着茅台酒滴在他的嘴上,没想到,许世友竟奇迹般的苏醒了。



1985年,许世友逝世,坟前摆着两瓶他最钟爱的茅台酒。后来,有人祭拜他,都会带着茅台酒,还会出现坟墓前茅台酒触目皆是的盛况。一生爱酒,酒已经成为许世友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但回顾他的一生,却也戎马倥偬、潇洒肆意。酒成为他生活中的诗意,甚至铸造了他的精神,也不失为一条尽情享乐、快意恩仇的人生之路。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仪陇, #营山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