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勇:落实“双减”政策切莫“一刀切”
就放荡不羁就h 发表于:2021-11-19 08:25:5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19
“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公平,回归公益,回归秩序,回归学校主体,回归育人的本位,这应该是普大喜奔的大好事。

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过于强调形式,用工业的思维做教育,搞“一刀切”,那就偏离了教育本质,不仅收不到应有的“双减”效果,还可能让教育离“真”的方向越来越远。



时间“一刀切”

执行“双减”规定,为了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一些地区建议学校不早于某个时间上课,为了学生不再奔波于课外辅导班,也为了方便家长接孩子,一些地方建议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不晚于某个时间放学。

这本是一个建议,可一些学校在执行的时候,却变成了“一刀切”的规定。学生必须在早上某个时间之后才能到校,有的家长为了兼顾自己的上班时间,不得不先提前一点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但有的学校竟机械地执行到点开门,若到早了的孩子,因为不开校门而进不了学校,只能在校门外等着。

课后服务也必须在晚上某个时间之后才能统一放学,即使家长能够正常接孩子,能够早接孩子,那也一律不行,由此一方面造成一些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抵触,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高度吻合,加剧了晚高峰的交通拥堵。

作业“一刀切”

“双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强调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并区别不同学段和年级作出了具体时间要求。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这本来是很好的规定,但是有的学校和老师却同样搞成了“一刀切”,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于是连任何作业都不布置,这些娃娃放学回家后,一点作业都没有,孩子当然可以大玩特玩,可以扭着父母胡搅蛮缠,但是古人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学习的真谛,又怎样体现和实现呢?

我们虽然不能给孩子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是完全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的非书面家庭作业。比如让孩子读读绘本,做做简单手工,帮父母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一项适合孩子的体育运动,观察某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天气的变化,等等。这些作业也有可能会花费孩子的一些时间,但这是孩子们喜欢的“作业”呀,孩子们做他喜欢的“作业”,他绝对不会觉得是负担。

相反,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还能开启孩子们的想象,呵护他们的天性,发展他们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一切,将成为陪伴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作为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有了完成书面作业时间的限制,但是有的学校和老师,一味注重作业“量”的减少和作业时间的把控,却忽视作业的精选精练,优化设计,忽视作业的分层管理,弹性布置,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需求不同。

每个学生都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靶向”练习,这种“一刀切”的作业,看似降低了作业负担,但却不利于教育的科学减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考试“一刀切”

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重的重要来源之一,教育部发文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文件中规定的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进行更具趣味性的考试,更富情境性的考核,更有挑战性的考察。



但是有的地方和学校一说到不进行纸笔考试,也搞起了“一刀切”,连基本的考核,直观的考察,都取消了,趣味性的考试当然更没有了。这样的“走向极端”的做法,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把握教师的教学动态,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建构一种互动而良好的学习氛围?

前些年,阆中取消小学低段纸笔考试,我们要求学校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以游戏的形式,设置若干个情景式关卡,让孩子通过游戏过关的方式,在考核他们对知识简单认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察他们合作的意识,习惯的养成,品德的涵泳,想象力的培养。

对孩子的考试变成了真实的游戏场,孩子手中的试卷变成了有趣的游戏通关卡,既达成了“考试”的目的,又让孩子觉得好玩有趣,还在好玩有趣中,创设了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习到了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课后服务“一刀切”

“双减”下要求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但前提是本着家长自愿,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阶段、身体状况、兴趣特长、家庭条件,有选择性参加,并不是一定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参加课后服务。

对于老师参与课后服务,也要根据老师日常的工作量、年龄特征、个人爱好、身体情况、家庭实际,合理安排教师课后服务的任务。

还有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也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关在学校里,学校和老师只是负责课后的看护,只是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看住学生,不出安全问题,眼巴巴地等着家长接孩子。

可有的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却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不顾家长的意愿和需求,也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需要,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

另一方面也不考虑教师的现实困难与压力,给每一个老师平分任务,要求所有老师都必须承担课后服务。

现实中,有的老师身体差,患有多种疾病,有的教师年龄大,即将退休,体力、精力的不支,他们很难每天在学校撑下十多个小时。还有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具体问题多,他们或许迫于无奈,能够勉强承担,但突出的家庭矛盾,却有可能因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带来身心俱疲,难以长以为继。

作为学校必须从人性出发,加以通盘考量,统筹兼顾。如何解决课后服务师资紧缺的问题,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筛选,在当地动员和选取校外一部分热爱教育事业,且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士、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参与课后服务。

在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除了辅导学生作业,解答学生疑难外,更重要的是有效整合校内、外校教育资源,在课后服务中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兴趣特长的社团活动,阅读、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的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院、图书室等场所,开展各类参观、训练、体验、学习等活动,努力使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充电桩”“能量棒”“大舞台”。

在课后服务上,还有一点,有的整个县区,为了方便管理,农村与城市学校统一实施。这种农村学校课后服务与城市学校“一刀切”的做法,会带来很多弊端。

城市学校大部分父母都是上班一族,接送孩子的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通过课后延时服务,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最好,却是一种暂时看来相对有效的选择。

而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上下学大部分由爷爷奶奶接送。前些年,随着一些地方布局调整和小规模学校的撤并,农村孩子上下学的半径增加了,路程一般都比较远了,如果农村学校也来个像城市学校“一刀切”的课后服务,农村孩子回家或者靠家长接送回家,便非常不方便,甚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特别是到了秋、冬天,日短夜长,如果农村孩子等到课后服务五点半、六点才放学,天就已经全黑了,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区地带,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双减”的初衷是给孩子和家长减负,给教师解压,给教育提质,如果在“双减”中搞“一刀切”,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并带来怨恨,制造新的焦虑。

把“双减”的好经念好,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使命和担当!

来源 : 汤勇晓语(gh_3622cf6c3393)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