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太太重走长征路,儿女要背她走,她说:我是红军,我能上去
公路美学 发表于:2022-1-8 08:55:3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3
2004年,一位91岁的老太太来到了四川省天全县烈士陵园,老太太在儿女的陪同下“重走长征路”,以身作则地向社会宣传长征精神。


图|天全县烈士陵园

面对面前陡峭的山路,老人毫不迟疑,跨着大步就要上山,一旁的儿女赶紧拦住老人,担心老人上不去这陡峭的山路。

儿女商量了一下,决定轮流背着老人走,又怕体力不够,女儿建议干脆叫一顶滑竿跟着,背不动了就用滑竿抬着。

儿女们正聚在一起商量的时候,一旁的老人发话了,她大声地说道:“我是红军!我自己能上去!”说完,老人就迈着大步朝山路走去。



图|“百岁老红军”王定国

这位重走长征路的老人,还真的是一位老红军,她的名字叫做王定国,是我国最高龄的女红军,享年108岁,真正的“百岁老红军”!

王定国老人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年轻时候毛主席亲自为她颁奖,结婚也是毛主席批准的,建国后老人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于宣传长征精神的事业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对于王定国老人来说,只要走得动,长征就依然在路上。“共产党能够救中国、解放妇女,共产党走到哪,我就会跟着走到哪……”



图|王定国和孩子们合影

一、手一摸,脚趾就断掉了

上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当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定国家既无田地,又无房产,家中生活十分艰难。

父亲死后,王定国被送到一户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对于旧社会的女性来说,嫁人、生子便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图|旧社会时的童养媳

然而,王定国却幸运地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光辉让王定国再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王定国的两个舅舅是我党早期的地下党员,他们经常会带一些进步青年来家里开会,王定国就这样认识了杨克明、张静波等早期中共党员,并且秘密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王定国家后来干脆成为了农会的秘密活动地点。

母亲虽然不太赞同女儿和这些人打交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也被这些进步青年的热情和正直所感染,逐渐同意女儿参加革命了。

从地下党员那里,王定国了解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当她得知城里的小孩上学不要钱,城里的女娃不裹脚的时候,王定国的心彻底沸腾了。

她剪掉了自己留了好几年的长发,放开了缠了没多久的小脚,从舅舅和朋友那里凑来了40多块银元,迈出妇女解放的第一步,结束了自己的“童养媳”生涯!



图|红军时期的许世友

1933年,许世友带着红9军来到了营山,王定国想也没想就参加了红军队伍,从此,红军队伍中多了一个瘦弱却坚强的身影。

长征开始后,王定国加入了随军剧团,她在剧团里负责服装、化妆等演出后勤工作。这下子,王定国可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平时就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王定国进入剧团后,尽心尽力地做着宣传工作,和战友们一起为宣传党的政策和宗旨而贡献力量。

“山高路险,剧团就走在大部队前面,当啦啦队,战士们看了唱歌跳舞,疲劳和艰苦都缓解了,走得也就更快了!”



图|红军剧团演出时的老照片

年过百岁的王定国还记得长征路上唱过的那些歌,“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这首《渡金沙江胜利歌》王定国老人一直都记得,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唱上两句,随着老人的歌声,时间一下子就被拉回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年代。

长征是万分艰苦的,作为“开心果”的剧团要时刻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热情,高高兴兴地面对着战士们,苦和难只有王定国自己知道。

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红军战士的情绪,剧团经常要走在大部队前头赶路,部队休息的时候,还要调回头来进行慰问演出,别的战士们坐在原地休息,剧团的演员们则要打着快板、唱着歌,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这也就意味着,剧团的红军战士们不仅仅走过二万五千里,他们的双脚走过的路程要更多、更远,也更累。



图|红军过雪山

过雪山的时候,气温变化幅度巨大,上山的时候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以后气温就开始急剧下降,阳光也被云雾遮挡了起来,寒风吹得人骨头生疼。

等到山顶后,气温更是低得受不了,再加上强劲的冷风,吹得人的四肢都麻木了。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还是像一只百灵鸟似的,一边走一边高声歌唱着,为战士们加油鼓劲,嘹亮的歌声被呼啸的寒风淹没,为了让更多的战士听到自己的歌声,王定国来来回回地穿行在队伍之间。

最难熬的是在雪山上过夜,战士们只能找到一处避风的地方互相蜷缩在一起取暖,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子不够,王定国盖着一点点被子睡觉,脚都被冻僵了。



图|艰苦卓绝的长征

第二天早上睡醒,王定国的双脚都被冻得没有知觉了,她伸出手摸了一下脚趾,结果一根脚趾已经被冻僵了,手一摸,就直接断掉了。

王定国被吓了一跳,但是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王定国几乎感觉不到疼痛,鲜血也流不出来,王定国没有伤心,也没有难过,她就这样穿上了鞋子,继续跟着大部队长征了。

皑皑雪山上,只剩下“9根脚趾”的王定国依旧像一只百灵鸟一样,来回穿行在队伍中间,用自己的歌声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奋勇前行。



图|王定国

在这样的状态下,王定国依旧坚持和战友一起慰问演出,他们冒着风雪来到红五军三十七团,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王定国抵达三十七团的时候,脸蛋和耳朵都被冻得发紫。

但是在短暂的休息后,王定国和战友们仍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演出中,他们在寒风中放声歌唱,战士们激动地不停鼓掌,分别的时候,很多战士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回忆起“9个脚趾”的事情,年过百岁的王定国依旧没有太多的情绪,她坦然地说道:“长征时候很苦,死活都说不准了,还伤心什么呢?很多人还穿着单衣,靠嚼辣椒走过了雪山。”

是啊,长征很苦,但能活下来总是幸运的,多少年轻的红军战士长眠于雪山上,王定国觉得自己能亲眼看到革命胜利,已经足够幸运了。



图|长征过草地

过草地的时候,王定国整个人瘦得只有50多斤,树皮、野草,甚至是皮鞋都是可以拿来充饥的“美味”,她将艰苦的生活编成顺口溜来自嘲,什么“牛皮鞋底六寸长,草地中间好干粮……”,都是王定国自己编的,过草地的时候,王定国不敢再蹦蹦跳跳的了,她一边念着顺口溜,一边提醒战士们注意脚底下。

草地下面有很多沼泽,一脚踩下去,就很难再上来了,即便如此,王定国还是冒着危险来来回回地穿行在红军队伍中,为大家加油鼓劲。



图|红军战士营救掉进沼泽的战友

二、毛主席为她颁奖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王定国跟着红四方面军住在雪山下的藏族寨子里,眼瞅着就要过冬了,红一、四方面军都在紧锣密鼓地为过冬做着准备。

有一天,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一起在山坡上休息,突然,一位老同志拿着一个包裹朝着王定国等人走了过来。

老同志带着满脸的微笑来到王定国身边,不好意思地对王定国说:“小同志,可不可以帮帮忙,帮我把这两件单衣缝成一件,中间再装上这些羊毛,弄成一件‘羊毛衣’。”

王定国虽然不认识这位老同志,但是出于战友情谊,还是点点头答应了,晚上,王定国坐在煤油灯前缝衣服,只见衣服的下摆上有些歪歪扭扭的缝补痕迹,看来这位老同志本来想自己动手的,无奈技术不过关,又看到了王定国在山坡上休息,这才拜托王定国帮忙的。



图|谢觉哉

后来,王定国才知道这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就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他比毛主席还年长十几岁,毛主席一直很尊重学识渊博的谢老,将谢老视为自己的老师。

第二天,王定国拿着缝好的“羊毛衣”去找谢觉哉,谢觉哉不放心地叮嘱王定国,一定要多准备些辣椒,马上就要过雪山了,辣椒很重要。

后来,王定国和剧社不幸落入马家军手中,王定国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活了下来,还救出了好几位同志,组织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又被称为“八办”)后,才将王定国等人营救了出来。

王定国留在了“八办”继续营救其余同志,在这里,她再一次遇到了那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并且知道了他就是谢觉哉。



图|王定国和谢觉哉合影

通过“缝毛衣”相识的谢觉哉和王定国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但是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两人的身份非常悬殊。一个是毛主席尊敬的老师、学富五车的老革命家,一个是没有文化、年纪轻轻的剧团女战士,能走到一起确实不容易。

最终,谢觉哉将自己和王定国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知道后十分高兴,亲自批准了两人结婚,就这样,王定国和谢觉哉在“八办”简陋狭小的房子里成婚了,组建了一个幸福的革命家庭。



图|毛泽东和谢觉哉合影

红军到达陕北后,条件并没有比长征好多少,面对如此困境,毛主席没有气馁,他积极动员部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无论男女老少都加入了这场运动之中。

王定国和谢觉哉夫妇也没有例外,养猪、纺线、开荒、种田,王定国一个都没落下,几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两口子养的那头猪还成为了中央机关里最大、最肥的,毛主席知道后十分高兴,提笔写下了“再接再厉”四个大字,还亲自为王定国颁奖。

毛主席为王定国戴上了大红花,王定国高兴地站在领奖台上,这个场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



图|延安大生产运动

三、重走长征路

王定国和谢觉哉组建成的“红色家庭”共有7个孩子,其中5个儿子,2个女儿,孩子们都很争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有的还在国际上得了大奖。

谢觉哉去世后,王定国主动找到了党中央,申请搬出原来带着大院子的房子,她对中央的同志说:“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我有自己的工作。”其实,遗属是可以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的,但是王定国不愿意占一点国家的便宜。



图|王定国、谢觉哉一家人

退休后,王定国过上了清闲的生活,唯一的工作就是整理丈夫谢觉哉生前留下的著作,但是奋斗了一辈子的王定国始终闲不下来,她总想用自己“9跟脚趾”的双脚再去做些什么。

1983年,王定国再一次来到了甘肃,当年西路军有一些被俘和失散人员一直联系不到,如果这些人还活着的话,大多都到了风烛残年,作为当年历史的参与者,王定国认为如果自己不做些什么,不了解历史的后人,就更难做什么了。

于是,王定国联系到了战友伍修权,两人用双脚跑遍河西走廊,四处寻找当年战友的下落。



图|“老革命家”伍修权

那段时间,甘肃的戈壁滩上出现了几个瘦弱的身影,他们日夜兼程,奔波在乌鞘岭、湟(huáng)水河间,寻找着当年西路军留下的线索,尽力营救着当年的流散人员。

有一次,王定国回家乡营山县看望小时候的玩伴,当年的小伙伴一直生活在大山里,从来没有去外面看看,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王定国说:“听说县城里有个灯,一拉绳子灯就亮了,我真想去看看。”

当年的四川大山里没有通电,老百姓用的还是油灯,听到小伙伴的心愿,更加坚定了王定国重走长征路,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伟大理想!

王定国老人的心愿有很多很多,哪怕是活了108岁高龄,老人依旧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参加过革命的王定国,总是想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但是个人的力量又能有多大呢?为此,王定国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日地奔波在老区,尽己所能地帮助老区人民。

后来,长城周边出现一批“不法分子”,他们拆掉城墙的砖,运回去盖房子、盖猪圈,王定国为此心痛不已,她联合罗哲文等人成立中国长城学会,向公众宣传长城的价值。

老人从未向国家索要过一分钱的经费,长城学会的一切活动全都是自费,为了让世人都意识到长城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老人连续三年组织了慕田峪长城越野赛,还拍摄了专题电视剧《万里长城》,将中国长城推广到了全世界。



图|“民族脊梁”万里长城

2003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王定国决定“重走长征路”,小儿子谢亚旭陪着母亲制定了“重走长征路”的计划。

提起“重走长征路”,王定国的情绪很高涨,很兴奋,但是谢亚旭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沿着长征路再走一遍不现实,便挑选了一些关键的地方,其中有王定国参加红军的地方,入党的地方,第一次参与战斗的地方……



图|“百岁老红军”王定国

2004年6月,91岁的王定国老人来到了四川省天全县红军烈士陵园前,儿女们担心老人走不上去,纷纷犯了难,有人提议背老人上去,有人提议叫一顶滑竿抬上去。

王定国老人生气地一拍大腿,大声说道:“我是红军,我自己能上去!”

说完,老人站起身来,迈着大步朝着山上走去。

后来,王定国一行人来到了泸定县的大渡河边,这里依旧保留着铁索桥,面对着湍急的河水,大家都不敢上铁索桥,王定国老人一把推开搀扶自己的人,伸手抓住铁链,来回在铁索桥上走了100多米,周围的人都震惊了,谁能想到这是91岁的高龄、还做过大手术的老人呢?



图|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其实王定国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当年没有走过大渡桥这条路,但是谢觉哉走的就是这座铁索桥,当年过桥的时候谢觉哉已经50多岁了,王定国走上铁索桥以后,真切地感受到了丈夫当年的不容易。

回忆起艰苦卓绝的长征,王定国非常地平静坦然,她说:“草地我走了3遍,雪山我翻了5座,我们文工团走的路远不止2万5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

关于自己掉了的脚趾头,王定国不愿多谈,也毫不在乎,在她心中,自己并不算是长征英雄,因为真正的英雄都牺牲在雪山上、牺牲在草地中了,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图|精神矍铄(jué shuò)的王定国老人

王定国老人的精神头一直很好,她心里有一股精气神,那就是“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支撑着老人在生活中一往无前。

后来,王定国老人又开始关注国家的林业生态建设,她强撑着年迈的身体,亲自来到各省市了解林业建设情况。2010年的时候,王定国和重庆市民一起来到长江边植树造林,看着眼前的母亲河,王定国感慨万分地说道:“这是一条‘绿色长征’之路!”

在102岁之前,老人每年都要去长征沿线的老区群众家里做客调研,然后写成报告交给中央,每年老人都在为老区发展而四处奔走,老人说,只要走得动,长征就依然在路上。



图|王定国在书房

后来实在是走不动了,王定国老人便寄情于书画之间,她的书房里挂满了她写的书法作品,书桌上摆着老人亲笔画的画。

王定国没有受过太多文化教育,她是和谢觉哉在一起生活后,才爱上了写写画画,从70岁的时候老人就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学有所成后,经常有人上门索字要画,王定国老人皆是来者不拒,尽力满足。



图|王定国写下的“红军万岁”

老人最爱的诗词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最喜欢画的是梅花,梅花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王定国老人。

“我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走,因为咱们共产党能救妇女、救中国,不论共产党走到哪,我一定会跟着走到哪。”这句话成为了王定国老人的口头禅,老人经常挂在嘴边,说给大家听。

在2017年的央视春晚上,王定国老人出现在了镜头前,在“致敬老红军”的特别环节中,王定国老人和其余参加过长征的4位老红军一同出现在现场,向海内外华人宣传“长征精神”!



图|王定国在春晚亮相

结语:

这些年来,王老一刻都不敢忘长征精神,她最爱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爱写的书法是“红军万岁”,能够成为参与过长征的一员,王定国老人十分骄傲。



图|“百岁老红军”王定国

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王定国和战友们一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在那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战友们相互扶持,一步一步走向了胜利的终点。

寒风呼啸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大草原、密林遍布的山沟中、满是沼泽的草地里,全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为了伟大的革命胜利,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红军“万里长征”虽然早已落下帷幕,但是属于后人的新时代的“长征”才开始,我们要充分发挥长征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勇往直前!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营山, #房产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