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最美仙女”刷屏!艳压赵丽颖,青绿腰秒杀3亿网友:让我一眼沦陷
们至熟两创 发表于:2022-2-7 08:29:3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43
我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支国风舞蹈刷了屏吧~

不用多说,那一定是《只此青绿》。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

画中人在舞,人在画中舞,一副《千里江山图》在演员的演绎下似乎活了过来。



而领舞孟庆旸更是惊艳了全场,被称为“春晚最美的仙女”。

舞姿温柔且利落,她的每一帧每一格,都展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别说是国内了,就连油管IG都被她刷屏了,

一支不到6分钟的古风素宴,却向老外输出了“中国人过年的仪式感”,展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蕴意。





如果经常5G冲浪的宝贝,应该早就发现了,

其实不仅仅是舞蹈,小到美食佳酒,大到过年地方习俗,近几年我们在推广传统文化上做的是越来越棒了。



以前不被发掘的舞剧,走向了央视春晚舞台,

以前不被重视的地方过年风俗,也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2022伦敦唐人街)

在全世界都在推崇“中国年”的时候,

还有一些算不上名气的地方小城,更是把当地的“年俗”搞得有声有色。

它们是中国最美传统文化的隐居地,也是拥有最热闹年味儿的宝藏山。

趁着大年初四迎立春的快乐劲儿,

今天就来给大家盘一盘,除了《只此青绿》外,还有哪些地方代表着中国文化?



阆中很小。

小到常驻人口只有62w,小到很多外省人不知道那个字读“làng”。



不过小归小,这座城可不简单。

它不仅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也是春节文化的故乡。

这两个名头加在一块,年味就扑面而来了。



为什么称它为“春节之乡”?

这得从春节的象征人物——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说起。



西汉时期,落下闳通过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制定了《太初历》,

将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了“春节”。

从此,落下闳被民间称为“春节老人”,而他的故乡阆中也被叫做“春节之乡”。



作为春节文化的发源地,阆中古镇的春节更加隆重。

比起很多地方“贴门神”的习俗,阆中的门神可是一笔一笔画上去的。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腊月廿五要“送灶王”。

这些都是每年迎新前雷打不动的“准备工作”。



送灶王

从除夕夜开始,阆中的年俗就愈加丰富。

在阆中,除夕夜要“守岁”,还不能洗脚。

阆中的朋友说,因为这样“会洗掉一年的财运”。



而在阆中西北思依镇、桥楼乡一带的乡村里,至今还保留着“赶年”的习俗。

每到除夕夜,村中青壮年便会敲锣打鼓,嘶吼呐喊,以此来吓唬年兽,保护村庄。



大年初一的清晨,阆中春倌身穿古代官服开始“说春”。

他们走进家家户户,根据主人的职业背景、家庭情况,送上一些吉祥话。

如果主人满意,也会给春倌喜钱,表示感谢。



在春节文化中浸泡了一代又一代的阆中人,把2300年来最原始、最地道的年俗流传至今。

18年,阆中民俗活动“亮花鞋”被编排成舞蹈,登上了央视狗年春晚。



看灯会、舞草龙、游百病…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这些阆中独有的年俗活动,热闹了整个古城。



这些古老的习俗扎根于此,依然鲜活如初,成了一种浓郁又迷人的阆中专属年味儿。



在张家口成为2022冬奥会主办城市后,各大旅行社都打出slogan:“去崇礼滑雪”。

然而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

“到蔚县过年”。



每到春节前后,蔚县的古村就生动起来。

其中最热闹的是“暖泉古镇”,这里保留着两座修建于清康熙和明洪武时期的古堡

——西古堡和北官堡。



白天,西古堡的年味儿最浓。

主街上热闹的人群和鲜艳的大红灯笼,让古城的青砖灰瓦重新焕发生机。

带来一种北方独有的喜庆。



城门的戏台上在唱评剧,城内的四合院在卖剪纸。

“蔚县剪纸”不是剪刀剪,而已拿小巧锐利的刻刀,在薄薄的宣纸上刻。

前段时间,蔚县为《你是我的荣耀》打造的剪纸海报,就美到让人惊叹!



到了晚上,北官堡就热闹起来。

蔚县的传统民俗“打树花”就在这里开演。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选出的2015年度“旅行中最美的瞬间”,蔚县“打树花”赫然榜上。

那是不需要火药的烟火。



据说从前逢年过节,暖泉镇的富人们都放烟花庆祝,

而买不起烟花的铁匠们,从打铁时的火花四溅中得到灵感。

他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的砖墙上,甚至比烟花绽放还要壮观。

北官堡的城墙上焦黑的斑驳,就是多年来铁水侵蚀、附着的痕迹。

那是世世代代蔚县百姓,在年复一年的春日里,留下的年味记忆。





潮汕的年味里总是带着点“仙气”。



千百年来,潮汕这样一个“地少人多”的海边城市,靠天吃饭,赖天穿衣,

各路神明就是潮汕人心灵的港湾。



每年春节,这方百姓对神明的重视程度就达到了峰值。

一句“老爷保号(上天保佑)”,一句“含人甲想(心想事成)” ,

点亮了潮汕人生活的希望,也汇聚成了潮汕独有的年味。



在潮汕,一切好吃的,都得先让神明和祖先享用。

像人们除夕日“拜老爷”时的供品,就比年夜饭还要更丰盛的。



供品中除了丰富的斋菜、水果和零食,还必须要有“三牲”和“粿”。

“三牲”指的是鸡鸭鹅、肥猪肉、鱼肉等牲畜,

而“粿”指的是一种用大米和糯米制作的点心。



不同的“粿”代表的祝福也不一样:

发粿寓意发财顺遂,甜粿代表甜蜜圆满,桃粿象征健康长寿,菜头粿预兆着好彩头……

各式各样的“粿”,似乎就是潮汕人和神明对话的“摩斯电码”。



桃粿

正月十二一过,早就不满足于在家里、庙里祭拜神明的潮汕百姓,还会把老爷抬出来巡游。

这就是潮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营老爷”,也叫“游神”。



那天,村里的青壮年会用八抬大轿,抬着老爷绕遍村里的大街小巷。

加上舞狮队、花篮队、英歌队等充满特色的队列点缀,站在同一个位置欣赏,看到的表演两小时都不会重复。



其实除了祭拜,还有很多传统风俗被潮汕人民完整地接纳与保留。

比如正月十六,潮州溪口村的“游蔗灯”。

一些村民把灯笼绑在甘蔗上,站在村巷两旁形成一条长长的“蔗巷”,

迎接近千名村民从中穿行而过,祈望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甜蜜。



还有拜年时,一定会有的“换柑活动”。

去亲戚家拜年,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即潮汕柑,谐音大吉)送给主人,

主人也回赠两个大桔,祝福彼此都“大吉大利”.



潮汕的年俗总是带着”你来我往“的体贴,让年味中充满了温情。

……

用从前传承下来的年俗文化,打造着浓厚的春节氛围,让所有异地返乡的打工人心含温暖。

年味是故乡的水土,是老友的欢声笑语,

是爸妈精心准备的年夜饭……



其实,年味,在你决定回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渐浓。

有家人的地方,哪里都是中国年。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