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杨明强:老屋和炊烟
新北狂纱 发表于:2022-2-10 07:48:4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17
杨明强 文/图

故乡的老屋,就在金银寨下的清水湖畔。她注定是我行走一生的圣地。因为,她既是我的祖籍地和发源地;也是根,是故土,更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净地。

去年九月下旬,一个秋雨绵绵的上午,我们一行5人冒雨回故乡,观乡景,闻乡音,悟乡情------

驱车经过一段与“千里渠”并行的乡镇公路,新建成的宽阔而靓丽的双向六车道扑面而来,“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大牌匾映入眼帘,格外醒目。我下意识放慢车速。经过一公里多的旅游大道,车子左拐上山驶入了环湖旅游观光道。一路上,大树林立,苍翠欲滴。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前行。远远望去,汪汪一碧的清水湖浩瀚壮观,湿地公园的栈道已隐约可见。

步入绿荫里,走下湖中栈道,由西向东,信步观赏,大家不时盛赞清水湖的美。

其实,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湖清水,正是我的祖籍地——营山县清水乡金银寨下的老银村。以往,这里湖面开阔,水位较高,明净的绿水,汪汪一碧,渔船三两只,点缀山水间。而青山绿水的静谧,与过往船只和渔民撒网捕鱼的动态,正好形成了一幅动静交织的天然画图。

清水湖实际上是一座超大型水库。早在1957年,全县组织数万群众大兴水利,修建清水水库,开凿千里渠,打造成了连通10多座中、小水库的蓄水工程,形成了一个长藤结瓜、自流灌溉的“千里渠”灌区。清水湖水域面积数万亩,蓄水3760多万立方米,地跨清水、青山、福源三个乡镇。除了保障全县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外,还流经20多个乡镇,灌溉26万亩农田。 1973年7月,《营山千里渠惠及万亩农田》的新闻报道,还上了《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要位置。

近年来,清水湖凭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一流的湖水资源,赢得了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林业草原局的大力扶持,通过因地制宜的总体科学规划,建造了环湖公路,建成了湖上栈道、休闲长廊和观光亭,建好了连接青山和清水两岸的大型浮桥。同时,还调低了水位,在低水位区域种植了枫树、水杉等树种和各类水草植物,增投了多种鱼苗等等。再通过蜿蜒延伸、长达数公里的木质生态栈道,将金银寨下的湖畔四周连为一体。

这样,从金银寨到何家梁,从四方寨到大柏坡,在四周高山森林的簇拥之下,浩渺的清水湖面上,吸引了更多的野生白鹤、野鸭等数十种飞禽鸟类。同时,自然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水资源,也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踏春赏花,消夏游泳,秋游野炊,冬观捕鱼等等。一年四季,观光和休闲的游客,从未间断。

那一天,我们打着雨伞,漫步栈道上,流连湖水边。俯视着水面、水草,但见鱼儿游弋竞自由;稍远处,云水相连中,白鹤与水鸟齐飞。这样的真实场景,与理想的人间乐土的境界简直如出一辙。再加上,置身湖面的烟波上,又沐浴在朦胧秋雨中,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这反而让此次故乡之旅,凭添了几分浪漫和诗意。大家都不禁喜出望外,怡然自得。

驻足栈道的中心位置,对望在水一方那郁郁葱葱的金银寨,记忆中老屋的影子和祖坟总在我脑海萦绕。此时,乡愁、乡情、乡恋,齐涌心头,复杂的心情与心境,令我沉默良久,思绪万千……

30多年前,回到故乡营山,回到金银寨下的清水湖,总会看到我家老屋的房顶升起袅袅的炊烟,好一幅岁月静好的《归田园居》图画!而如今,与时俱进的新农村里,厨房的灶台下,蜂窝煤、液化罐和天然气,相继取代了“柴火烧”,山水相拥的画图里,那竹林掩映下的老屋,因为20多年无人居住和打理维护,已被茂密的竹林和树林取代。不再有袅袅炊烟了……

2022,迎来壬寅虎年。黄牛辞旧岁,金虎迎新春。近30年来,春节前夕,总会举家回乡与父母团聚。遗憾的是,去年盛夏,年逾八旬的父母相继离世,导致县城的家已没有家的感觉了。

常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都去了,哪还有家可回?有的,也只是无尽的哀思和真诚的怀念。

记得少年时,总是在父母的带领下,背着满满的行囊,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归清水湖畔的老屋,家族大团聚,四世同堂,共享天伦。

记得中年时,总是携妻带女,从省城回归故乡营山县城,与父母、弟妹欢度新春佳节。

而今花甲季,想到故乡县城人去楼空的住房,归与不归,离愁别绪,忧郁,犹豫,一切尽在无言中……,我竟变成了有家不忍归或无家可归的异乡游子了。

唉,不回也罢,就地过年吧。他乡也是第二故乡啊!

然而,我还是忘不了故乡清水湖畔的老屋。尽管不再有袅袅炊烟,但清水湖上的浩渺烟波,却永远荡漾在我的内心深处。

东坡居士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然而,此时,辗转反侧中,“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又一古人的两句诗也跳出脑海,萦绕于心。

2022年1月26日写于成都市锦兴路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