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很多自称来自湖北麻城孝感?
什么大师特 发表于:2022-2-18 09:18: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22
为啥“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很多自称来自湖北麻城孝感?



"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 , “麻城孝感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研究,“自称祖籍麻城孝感的四川人祖籍并不一定就是麻城孝感”,“麻城孝感现象”的本质就是冒籍,绝大多数自称祖籍麻城孝感的都是冒籍。冒籍本是在权衡了风险和利益后采取的权宜之计,但后来局势失控,导致冒籍现象延续下来。

当然,“冒籍保命”的推论要成立,必须在行为的基本要件和关键环节上拿出证据或者提出符合逻辑的推导。




光绪《麻城县志前编》之“疆域·乡镇” 载:麻城县在“明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统一百三十里。成化间并为九十四里,并孝感入仙居为三乡。嘉靖间析太、仙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注:此处之“里” 为里甲,110户为里,里分10甲)孝感乡在明初即见记载,至成化八年裁撤并入仙居乡,作为建置和地名在明代虽只存在百余年,然其影响却延绵数百年。


首先是行为主体的问题。亦即谁冒籍的问题,是清代移民还是明末土著?

在诸多研究中,陈世松先生的《“麻城孝感乡现象”探疑》较为全面。他给我们提供了三条证据:一是清初流民最先被招辑定居;二是“查川省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氏……所以见存之民,祖籍湖广麻城者更多”;三是明代从其他省份迁入四川的“旧家”存在冒籍湖北的现象。由此可见,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不是冒籍的始作俑者,也不是必然参与者。而且清代已无麻城孝感(据陈世松著孝感乡“仅仅存在于明代中期”),清代移民不可能率先、主动地冒籍该地。证据和逻辑都表明,冒籍一定是明末四川原住民所为。

其次是冒籍的动机问题。

有可能在张献忠及其下属入川后屠杀四川人时,对湖北籍人网开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冒籍湖北就成为四川人保命的必然选择。

至于冒籍地最后选中麻城孝感,既有一定偶然性,也有逻辑必然性。资料显示,张献忠曾经两次进占麻城,在此招兵且作战顺利、实力得到扩充,麻城对他而言颇有些“福地”的意思。因此对祖籍麻城的四川人手下留情。而据古籍可考,四川人中确实有明成化八年(1472年)前的麻城孝感移民,他们如实报籍,通过了核查,得以幸免。于是,“祖籍麻城者可免死”和“冒籍麻城只能冒籍孝感”的说法便不胫而走,在四川人中间悄然传播。人们为了活命,纷纷冒籍麻城孝感。

再次是后果问题。亦即冒籍的后续发展和影响。

张献忠不杀麻城人的说法在四川人中传开,人们便开始隐瞒原籍,谎称祖籍麻城孝感。为防查验,人们还可能把家谱、碑刻匿藏或销毁。当时可能他们并不想把实籍一直隐瞒下去,也许还想着天下太平后恢复实籍。但紧接着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大量四川人沦为难民,长期逃亡,流浪,无法安居,恢复不了原籍。且流亡过程中,对真实祖籍有记忆的老人大多颠沛流离而死,剩下的年轻流民很可能就按照被灌输的记忆,承认祖籍是麻城。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四川逐渐安定下来,清政府安顿流民,第一批被安顿的流民大都报籍麻城孝感。官府见这么多人都祖籍同一县乡,起初是不太相信的,但因为蜀中初定,百废待举,地方政府没有精力彻查此事,就认可了流民们的报籍和解释,也照着这种说法给朝廷交了差。

至此,冒籍麻城孝感的真相已现轮廓。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