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高坪看振兴」解放农户双手 大数据让农业更智慧
我心如烟卸 发表于:2022-4-1 16:41: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20
从“下体力”到“用脑力”,从“靠经验”到“看数据”,今年以来,高坪区积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传统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新技术涌现,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连日来,记者走访高坪区多地,看大数据如何助力农户打好开春农业“第一仗”。
麦田里的“数据+”
眼下是南充地区冬小麦灌浆期,也是锈病、赤霉病、蚜虫高发季节,病虫害提前防控成为稳产保产的重点。3月29日,在高坪区长乐镇丁家庙村盛世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冬小麦种植基地里,中化现代农业高坪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杜联耀从地里选出一株麦穗,向记者展示:“你看,这就是小麦感染过赤霉病留下的印记。我们3月初开始密切关注这个地块的病虫害感染风险,3月中旬我们利用无人机飞药,现在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



盛世粮食专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谈到,一直以来受成本限制,他们无法投入过多人力精确巡田,这让病虫害在初现端倪时难以被察觉。今年,他们与中国中化旗下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合作,借助该平台的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基地方圆一公里内精确到分钟的精准气象监测,病虫害防控、苗情检测、农事活动都变得更有针对性。



“通过手机我不仅能看到长势,还能利用遥感影像深入判断:田地有没有受到病虫害或者杂草侵扰,土壤含水量如何,有没有缺氮……一旦田里出现问题,软件就会发送红色提醒。”谈话间,该合作社负责人打开智能平台手机软件向记者展示,只见在高坪区粮油产业园区农场遥感地图里,丁家庙村小麦地块、油菜地块精确显示出面积和地形。在病害易发预测界面,病虫害发生概率呈下降趋势,从3月中旬的“极易发”下降到了3月29日的“不易发”。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底区农业农村局引进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以来,全区已有229户粮油种植大户陆续使用起了卫星遥感检测系统监管农田,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平台有望服务全区1万亩农田,助农增收8%以上。
桃林下的隐藏“网络”
在中法农业科技园的循环农业区里,3万株桃树已经实现了“一树一灌”。智慧农业智能灌溉系统一端连着桃树,另一端连着电脑,把灌溉施肥变成了几个按键的事。



循环农业区管理员衡彪是一名“种田老手”,他向记者讲解了这套灌溉系统的智能之处。利用地上的气象站监测土壤环境湿度温度、降雨量、光照强度等,利用地下的滴灌、喷管管网实现水肥输送,两套操作在电脑端汇合,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用户只用设置好周期性水肥实施计划,系统就能按照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实现每株桃树的灌溉、施肥定时、定量。
“按照常规的管护手段,施肥、浇水大水漫灌,500亩土地一次浇水需要30名果农花费一周时间。”衡彪说,现在利用这套智能灌溉系统,园区实现了1人管理100亩地,节省劳动力30%,节水16%到30%,节肥50%。



灌溉变得更加智能化,对人手的需求极大减少,衡彪表示,他有可能将承担另一项职责——把循环农业园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作建立的特色水果专家大院利用起来,借助大数据平台,协助四川省农科院相关专家“远程诊断”果树生长情况。
“以往我们求助专家存在一个难题是,说不清楚果树有什么问题。现在,我正在学习如何使用这个大数据诊断平台,帮助专家远程调取包括历史病例在内的多种数据,这样图文、语音、位置、数据结合,专家诊断病虫害这些就会更容易。”衡彪对“远程诊断”协助充满期待。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接下来高坪区还将深入实施农业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云平台、农业专家库系统、益农信息社建设“四大工程”的建设,构建“天—地—人—机”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体系,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力,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条的升级。
全媒体记者 刘维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