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触动“绵阳之变”
普通人物怨 发表于:2022-5-5 01:21:3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68
最近,很多绵阳市民发现,针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舆论监督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网端,绵阳媒体曝光的问题“辣”味越来越浓。



主城区崇尚国际的地面停车场占用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1月26日,“绵观辣1度”栏目对这一问题进行曝光。两天后,该停车场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完成整改,私划停车位已取消,加划了禁止占用消防车道路面标识。

2月22日,“绵观辣1度”栏目报道了经开区中川兴达市场存在安全通道被挤占、气管老化胶带缠等安全隐患。2月24日,记者回访发现,之前被占用的安全通道已清理顺畅,市场管理方对摊贩的液化气输气管进行统一规划。

路面破损、人行道障碍多……3月8日,“绵观辣1度”栏目报道了高新区虹苑路和滨河北路中段存在脏乱差问题。回访中,记者发现问题已整治完成,虹苑路拆除旧围墙、拓宽人行道,滨河北路中段施工路段围上围栏,绿道杂草被清理,焕然一新。



像这样通过舆论监督,促进立行立改的事例数不胜数。时针拨回今年1月下旬,市委主要领导坐镇,为舆论监督定下基调: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促进工作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要找真问题、拍实镜头、拿硬态度,用客观真实报道、实事求是评价,促进问题解决。

说干就干。绵阳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平台纷纷开设曝光专栏,让市民反映问题有着落,让当“耳旁风”者洗“阳光浴”,用强而有力的舆论监督,促进绵阳打开工作新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直击痛点 推进舆论监督常态化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1月23日,绵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织市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强调要通过“找真问题、拍实镜头、拿硬态度”,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安全隐患问题特别是交通安全问题入手开展大曝光。

闻令而动。绵阳市委宣传部赓即组织市级媒体及有关方面,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问题线索搜集、市县两级联动等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绵阳日报社、绵阳广播电视台成立舆论监督组,通过报网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分别开设“绵观辣1度”“直击”专栏开展舆论监督,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月24日,“绵观辣1度”专栏重磅推出《岔口多、超速多、警示牌缺乏,国道247线三台段“事故弯”隐患何日能消?》报道,打响了这场舆论监督“攻坚战”。



该路段缺乏交通安全设施被曝光后,当地迅速整改。几天后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探访,发现路面已增设多处停车让行标志、黄慢指示灯、限速标志牌等,并完成非机动车道和震荡标线的施划,以减少交通事故隐患。当地村民感慨:“现在过马路心里踏实多了!”



山体滑坡威胁绵江路龙门段,6年“观察通行”还要“观察”多久?超四成餐饮店未装燃气报警器,上马望蜀苑燃气安全难保障;同一路口一年发生事故近20起,村民盼望红绿灯盼了好多年……一个个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陆续曝光出来,亟待解决。

自今年1月底开始,以安全生产为主线,兼顾城市环境、民生焦点等,绵阳主流媒体携手出击,剑指“顽疾”,通过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直击百姓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舆论监督有力推动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地落实。

舆论监督已然成为生活的常态。今年清明节收假后,绵阳市随即启动营商环境领域问题大曝光、大整治,成立暗访组暗访调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推进舆论监督常态化、长效化。

截至4月11日,市级媒体聚焦有关地区和部门暴露的典型问题,采用“文、图、音、频”相结合方式,摆出现象、陈述事实、直击问题、深究原因,累计推出舆论监督报道79篇,曝光问题62个,推出追踪报道32篇,推动持续整改、完成整改问题26项。

以“曝”促改 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

如何在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形成“曝光-回应-解决”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1+1>2”的效果,这是舆论监督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绵阳已探索出了答案——在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运行机制上,提出了“坚持问题导向、客观真实报道、实事求是评价、助推问题整改、促进工作提升”的“五步工作法”,从而推动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

以公开为切入点,“监督”之针一扎入,让难题迎刃而解——

站在推进工作的立场上,绵阳主流媒体把“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作为鲜明导向,将解决问题推向“快车道”。



高新区永兴镇境内连接磨秀路和科技城大道的临时便道,是河边场镇及磨秀路车辆进出城区的唯一通道,日均通行上千辆车,却频频出现逆行现象,十分危险。绵阳广播电视台《直击》专栏曝光后,相关部门及属地政府立即整改,修建新通道,并将道路拓宽成双向4车道,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市县联动打好舆论监督组合拳。绵阳市级媒体按照“小问题十天内回访,大问题每月一跟进”和“整改完成及时销号,长期整改持续关注”的原则,紧盯曝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绵阳各县(市、区)、园区积极组织本地融媒体中心开展舆论监督,推出涪城“晒”场、安州“今日直击”、三台“直通一线”等品牌,引导各地各部门形成“自查自纠找短板、直面问题抓整改、建章立制补漏洞、改进作风促发展”的新风尚。

监督本身不是目的,促进问题整改才是关键——

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聚焦民生实事,分类分级建立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台账清单,加快了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及时闭环销号。截至3月底,我市累计排查发现安全隐患2000余处,逐一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对20处隐患进行市级挂牌督办,及时整改。

市住建委围绕“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工作目标,梳理市民反映相对集中的城市建设管理10类常见问题,公开承诺严格按照时限进行办理。同时,聚焦高速出入口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梳理5类163个具体问题,建立台账逐一销号。

市安办牵头统筹推动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低速电动车销售监管工作……随着舆论监督报道持续升温,一个个安全隐患被公之于众,一批涉及该领域的长效机制随即建立,一些“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全市保安全、守底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全市发生的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以改促“变” 干出绵阳新天地

媒体的报道得到群众的积极反馈,收获大量点赞。有网友留言:“舆论监督,需要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心为心。”“这是民心所向、百姓所盼!希望通过公开曝光促进问题解决!”“舆论监督就像是这个城市肌体经脉的‘清道夫’,时刻保障这个有机体的健康发展。”

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何显兵看来,绵阳用舆论监督推动问题整改,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舆论监督促进全民参与,助推阳光政府建设,有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其次,通过舆论监督关注民生,将推动党委政府深度了解人民关切,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2个多月来,持续性的舆论监督报道触动了哪些“绵阳之变”?

在绵阳,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是许多百姓感受到的变化。

比如,2月21日,媒体以《设施陈旧、绿化缺失、垃圾乱丢……这10个“城市脸面”不太好看?》为题,曝光绵阳南、绵阳北、绵阳仙海等10个城区高速出入口存在的环境问题。

而就在同一天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一段关于“城市门面”的视频“走进”会场,让现场一度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视频内容很单一,正是媒体曝光的城区高速出入口存在的环境问题。

问题曝光后,各地迅速整改,一周后丰谷、杨家、松垭、游仙长明、科学城、高新区完成整改,其余4个出入口加快推进整治工作。“这是大家对绵阳的‘第一印象’,现在两边栽种了各种绿色植物,让绵阳的颜值提升了。”经常往返成绵两地的司机陈潇告诉记者。



在绵阳,政府部门的工作氛围也在转变——从“问题找上门”到“上门找问题”,让转作风与抓落实在一线“会师”。

“对职能部门而言,只有直面舆论监督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有改正问题的勇气和改进工作的智慧。”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副大队长谢明亮深有感触,通过舆论监督曝光了一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难点、热点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推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绵观辣1度”报道组在采访中发现,随着舆论监督报道的深入,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回避问题”,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欢迎监督”。参与报道的记者表示,“我们会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抓住典型性问题公开曝光,给舆论监督这盆火锅再加料,让‘麻辣’味更足。”

改变,绝非偶然。这来源于绵阳市委市政府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直面问题,更来源于坚定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的决心。我们坚信,随着舆论监督的常态化长效化,绵阳的未来越来越好。

四川观察(来源:绵阳日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