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那些叫喀斯特的景观(三)
形腿望舞 发表于:2022-5-10 14:13: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3


龙门山:两种独特喀斯特



龙门山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挤压的前缘,发育一种独特的推覆构造,形成一系列的飞来峰。其中有一种飞来峰,是由二叠系的灰岩构成,于是在这些飞来峰上,形成峰丛、洼地、溶洞等喀斯特景观,它们是飞来的喀斯特。


响黄洞便是一处飞来的溶洞,形成于飞来的二叠系灰岩之中,洞中发育层层叠叠的钙华。





飞来峰上的响黄洞 杨金山|摄



砾岩喀斯特,龙门山靠近四川盆地的山前地带,发育出一种特殊的岩石,它们是由砾石胶结压实形成,我们称之为"砾岩"。


其中有一种砾岩中的砾石,其成分为可溶于水的灰岩岩,因而形成一种特殊喀斯特,砾岩喀斯特,这种喀斯特以石林(芽)、漏斗、洞穴为主,又由于溶蚀能力有限,因而形成的喀斯特极富特点。


砾岩石林分布于安县、北川一带,主要有汶江石林、巩家堡石林、龙鳞坡石林等,石林高度一般2~4米,最高可达10米。







围塔漏斗为一封闭的椭圆形洼地,长6000余米,宽2000余米,洼地深达400~600米,洼地内发育内流水系,在洼地底部还可见蚀余峰丛。







砾岩溶洞主要有芦山龙门洞,北川卧龙洞等,洞穴的形成除溶蚀以外,崩塌、冲蚀亦是主因之一,因而洞厅宽大,且地下漏斗和塌陷坑较为常见。


由于灰岩质砾岩的纯度不如灰岩,洞内化学沉积物不发育,仅发育少量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鹅管等。












青藏高原:高寒喀斯特



四川西部的青藏高原,发育了大量可溶于水的碳酸盐岩,在特殊高山地形和典型山地气候的条件下,发育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景观,被命名为高寒喀斯特。


这种高寒喀斯特,由于受高寒气候影响,溶蚀力降低,很难形成溶洞、天坑等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灰岩牙峰、残柱、“天生桥”、岩屋式洞穴等。


格聂穿洞发现于格聂西侧波密一带,发育中小型岩柱林以及,两个大型穿洞、天生桥。





格聂穿洞 杨涛|摄



扎萨格峡谷位于若尔盖县铁布镇,受构造作用以及,溶蚀、寒冻风化作用影响发育石林、绝壁、小型洞穴等。





扎萨格



亚丁喀斯特:著名的亚丁景区有许多高寒喀斯特景观,甚至有多处地表钙华和溶洞,但最多的是喀斯特孤峰、石林等景观,如圣水门石林、牛拥神山等。


圣水门石林由成景岩石为灰岩和大理岩组成,石林高10-20米,西侧一组10余个形石林并排临壁而立“十二尊者”。





亚丁景区圣水门高寒石林 李忠东|摄



卡斯溶洞位于恰斯村地狱谷沟口,于2019年8月意外发现。


洞穴发育于大约7亿年前的块状白云岩、大理岩,封闭性能较好,洞内化学沉积物得到充分发育,尤其是密集的鹅管群,其色泽洁白如雪,质纯似玉,极为难得。









—END—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