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有争议的蜀汉大臣,谯周历史评价如何?
123456911 发表于:2022-12-7 08:29:4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34
谯周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地来到蜀汉国腹心地带,皇宫内立刻陷于一片惶恐不安的状态当中。在谯周的力主之下,刘禅终于做出了决定:向魏国投降。魏国以为谯周有“全国之功”(让魏国完整地拥有一个国家)封他为阳城亭侯。不过,到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时,人们就对谯周劝主子投降这件事情有了不少的非议,就是谯周本人也不敢居功,晋朝廷给他一个官做,他也是拖拖拉拉的不敢去上任。直到如今,对于这个人的争议也是不断,可以说,谯周这个人是蜀汉国最有争议的一个人。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州郡征召邀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应召。谯周家里虽然贫穷,但他立志学问,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直到建兴年间,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兼任益州州牧,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谯周这才算是走进了官场。蒋琬任职大将军兼任益州刺史时,谯周调任典学从事,统理益州的学者。刘禅策立太子后,任命谯周担任仆,后转任家令。

谯周一生除了做学问和劝谏刘禅,大概只有两件事值得一说,即为诸葛亮奔丧和劝刘禅投降。诸葛亮在战场上去世,谯周在家中听到音信马上飞奔前往,不久有诏书禁止到那里去,只有谯周因为急速赶路才得以到达。此事虽小,也可以算是有一定的先见性吧。第二件事就是劝刘禅投降魏国。当时,邓艾已经深入蜀汉国腹地,刘禅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的认为应该去吴国,有的认为应该去南中,刘禅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谯周以为,到吴国去也是向人家称臣;魏国大吴国小,如其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吴国早晚也会被魏国吞并,如其受两次耻辱,不如就受这一次好,结论是最好是直接投降魏国。并保证,如果投降了魏国,魏国人不能够划出一块土地来给他封王封侯,他就到魏国的京城去,以古代的义理向他们争辩。刘禅那意思是向南走南中,谯周则上书说,南方是蛮夷之地,平常国家无事的时候都经常反叛,现在有事了前去,谁又能保证他们就能拥护?何况国家此前对南人并没有恩德,有的只是调赋调税,这时候前去,人家反叛了还不向外赶人吗?刘禅和其他人都没有个正主意,于是决定投降魏国。



刘禅投降后,魏国丞相司马昭以为谯周有“全国之功”,也就是让魏国完整地拥有一个国家,下诏书让谯周到魏国去做官,谯周走到汉中,也不知道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停下来不走了。到了司马炎当皇帝,晋国也多次下诏征召他,谯周这才到了洛阳。

对于谯周劝刘禅投降这件事情,《三国志》的作者是给予肯定的,说“刘氏无虞,一帮蒙赖,周之谋也。”但裴松之在作注时立刻就带上了两个人的评论,颇有点儿直接反驳的意味。孙绰评论说:作为天子乞求投降,还有比这个更耻辱之事吗?作为皇帝,就应该随着国家社稷一同生死!所以孙盛认为,谯周建议一国皇帝苟且偷生,真的让人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蜀汉国远没有到了土崩瓦解之地,即便是京城保不住,还可以退到东部去再做打算的。当时,罗宪在白帝城拥有重兵,霍弋在夜郎也有强卒,还有姜维廖化等人的大军在握,怎么就认为国之必亡?齐国当年只剩下两座城池,田单照样打败燕国复国。还有申包胥秦庭乞兵恢复楚国,范蠡文种协助越王打败吴国,再看谯周的作为,不是和他们相去甚远吗?

即便是在今天,这种争议仍然存在。有的认为,谯周促使刘禅投降,客观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而刘禅的投降,又让蜀汉国的百姓免遭战火,一大批官员也得到了保护。

其实,对待谯周这个人在当时是阵线分明的,那就是晋王室认为他有“全国之功”,所以一定要用他;陈寿和谯周有师生之谊,他当的又是蜀国史官,所以要维护他。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谯周的计策是“苟存”之计,绝对不是正道。只有申包胥、田单、范蠡等人的作为才是正道。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我们完全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古人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我们说人人平等一样,在古代百姓能和官员平等,官员能够和皇帝平等吗?所以我们评论谯周和刘禅,不能脱离三国当时的环境,如果单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问题而脱离了古代的环境,这就好比要说,三国人打仗攻城为什么要爬云梯,他们为什么不用大炮!所以说,蜀汉国谁都可以投降,就是刘禅不能投降。结合当时的情况,看一看曹操就可知道,刘禅为什么不能投降?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上,天下很多人包括原来的老臣子都来到了他的身边,他站稳脚跟后就当了丞相。当时在外部不受约束的诸侯说他是“托名汉相,实则汉贼”,但内部还是一直看好他的。到曹操当了魏王,天下人说他篡逆,内部也不再是铁板一块,就因为这个魏王是脱离汉朝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刘禅来说,结合当时的环境看问题,从他接受谯周建议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死了,活着的只是一个肉体。后来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其实就是一种对他人格的羞辱,后来给他的一个谥号叫做“思公”,那意思是说,你到坟墓里也去“思蜀”吧!

弄清楚了刘禅的定位,就知道谯周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不过,随着现在的人面临着新的问题,人们不免要会拿古人出来比较一番,这就会给古人有一个新的不同的看法。更何况,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看问题的绝度不同,因而对一个人的看法也不会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谯周的争议,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