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祝田诗评鉴:何云春,将读者带入战争史实和英雄史诗高度融通的意境
明绍宗朱聿键鼻 发表于:2023-7-30 07:45:1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78
从军

何云春(北京)

那年晨露踏征程,绿色戎装稚嫩兵。

夜半频闻军号急,日偏颁令远途行。

天南海阔巡防线,地北山高任纵横。

几度熔炉筋骨在,一生豪放万般情。

这是先生何云春写给今年八一的一首七律,整体给人朝气蓬勃,和军旅钢铁意志的气度。首联把人带入青年军人,踏上保家卫国征程的坚定和勇气。“绿色戎装”点明诗人当年军装的特色,也点出了历史感。“稚嫩兵”,是回顾时的鲜明感觉,也意味着,虽然稚嫩,却意志坚定,是军旅风骨的开始。颔联写出了当年军人的扎实训练和实战的应激。颈联承上内容,延展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也上升到军人整体性的使命和担当。颔联和颈联上下连贯,高度概括了诗人军旅生涯的历练和奉献。在严谨工整的对仗中,语言流畅意致通达,体现出诗人对平仄对仗的驾轻就熟,和对诗意的高度把握简明的处理。尾联在前面高度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凝练的抒写,传达出军旅风骨对于军人一生创为、担当和奉献的积极意义。“一生豪放万般情”,道出军旅风骨的大爱厚德,体现于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热情柔情。诗题为《从军》,诗的内容重点在从军的回顾,起承转合层次有序,通过自身受益的感受,现身说法的礼赞军旅。整首诗集中内敛,满含深情,反应出庆“八·一”触发的精神力量和真情实感。内容是切身体验为主,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话语权,真正做到了不在历史话题上重复他人,也不在情感内容上重复自己,这正是节日庆典类诗词的创新有为。

在读过这首《从军》诗的同时,我有幸读到先生何云春,军旅主题的另外两首诗,都是战史事件军旅情怀的深沉抒写。

贺军博举办纪念建军九十周年展暨抗美援越援老筑路战争及文物捐赠仪式诗词作品(二首),这里一首七律《忆抗美援老筑路战争》,首联“铁血年华梦自多,硝烟回望月穿梭。”抒发战争经历的诗人,常做战场梦,感慨时间匆匆的同时,是“旌驰勐海降妖雾,剑指琅山斩恶魔”“寮国纵横冤载道,湄公上下怒连波”。颔联和颈联,在工整的对仗中,战场的情境重叠再现,奋战的英勇气场中,是对战争造“冤”之“怒”。正是善战却恨战争,弘扬正义制止灾难英雄情怀,所以尾联道出“雄师逐寇鹰翔远,筑路通天绣彩河”。

诗人何云春先生词作《沁园春·题军博抗美援越援老筑路战争文物捐赠仪式》上阙眼前景,胸中意“览尘封往事,湄公逐浪”抒发“何堪忍,换戎装蓄甲,怒斩魔妖”的弘扬正义之情。下阙“举利剑长空虏恶雕”追忆战史,合题道“沉吟久,幸今朝军展,留誉华昭。”

此一诗一词,律工辞严,抒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两起战争史实的军人情怀。和前面《从军》诗,一起读来,史实和诗人军旅情怀,融贯通达,情感丰沛诗思深厚。使读者深深感受到,军旅风骨的诗人,独特的“八·一”感触,独到的诗意抒写。将读者引入战争史实和英雄史诗高度契合情境中,感受到正义的力量英雄的气度,使读者更深入的感受“八·一”,庆祝“八·一”。

诗人简介:

何云春,男,1953年3月,四川西充人,中央某国家机关退休后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和编著中心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诗词创作组负责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野草诗社常务副理事长,玉南诗书画社社长,玉南诗书画苑、玉寿文化艺术苑院长,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受聘于光明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和话剧剧本等,作品多次获奖。

诗评鉴者:

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滨州作协会员、阳信作协理事。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全息审美论者,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常获邀为诗友作品专集作序文写书评。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元月至6六月份,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