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守好“米袋子” 粮食安全有保障
形腿望舞 发表于:2020-4-27 18:01:2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69


为落实全省“扩大粮食播面,夺取粮食丰收”工作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切实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严密组织,有序恢复撂荒耕地复种,努力扩大粮食播面,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全面推广实用技术,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4月12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45.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10.3万吨以上,出栏生猪520万头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9.05万亩以上,全力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用好撂荒耕地 落实扩粮任务  

“这种长期撂荒的地土壤有机质比较高,无化肥农药残留,种有机蔬菜非常好。”在蓬安锦屏镇邓家渡村开阔的河滩地上,返乡创业青年江河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几年前承包了600余亩复耕撂荒地,萝卜、玉米轮种,使得这片撂荒地重获新生。目前,江河注册成立的绿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现代化的播、收、洗、装、运设备一应俱全,年产蔬菜上万吨,年产值近千万元,还吸纳了60余名村民入股。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和云南的季节性务工人员。今年春节前后,合作社新增就业岗位20余个。
  蓬安县是南充乃至四川的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加之蓬安境内丘陵纵横,耕地产出低,土地流转困难,撂荒现象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如何解决土地撂荒这一问题,蓬安县按照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要求,分析耕地撂荒的原因,制订撂荒耕地恢复生产计划,深入村组、入户到田,一户一户地查、一块一块地落实,确保适种的耕地应种尽种,解决撂荒耕地复耕实施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撂荒耕地、承包人、耕作人及耕作情况全面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撂荒耕地恢复耕种计划,做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
  “今年我们以土地流转、托管经营、招商引资三种方式,将剩余的撂荒地全部复种,力争盘活所有撂荒地。”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河的600余亩复耕地就属于土地流转的代表。
  “黄宗伟,快点来拿你的化肥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期。阆中市龙泉镇新文庙村村委会副主任伏吉祥,专门帮助村民代买代购春耕生产物质,保障春耕生产农用物资到位。同时,伏吉祥还深入田间地头,摸排耕地撂荒情况,明确撂荒原因和面积,并建立起台账,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定撂荒耕地复垦方案和禁止撂荒的应对措施。
  全市像伏吉祥这样代买代购春耕物资的村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联合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供销社、邮政、畜牧等单位工作人员服务“三农”、送货到户,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守好人民的“米袋子”,保障人民的“菜篮子”。
  据了解,为落实扩粮任务,全市各地因地制宜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同时,还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治理撂荒,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补贴。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确保补贴资金据实发放到种粮人手中,充分调动业主和农户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耕地撂荒,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培育种粮大户 扩大生产规模  

暮春四月,顺庆共兴镇3.5万亩水田、8500亩整治农田以及镇上新规划的万亩粮油基地,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种粮大户的出现,为我们镇撂荒耕地的复耕和扩大生产规模找到了出路。”陈小均就是共兴镇副镇长冯光容口中的种粮大户之一。在陈小均家的院坝里,停放着两台耕整机。最近,他正忙着春耕生产,两台耕整机一直在承包地里忙活。
  陈小均是村上的种粮大户,眼下耕种土地500亩。他发起成立的专合社,将村民们出租的土地和撂荒地进行集中耕种。同时,村上还建有若干家庭农场。这些举措,将村上近2000亩撂荒土地盘活。
  陈小均也曾是一名外出务工者,在外地闯荡一番后,萌发返乡创业的念头。几年前回家后,他不仅带头发展农业,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后很快成为村上领头人。目前,共兴镇已涌现30多个农业专合社,以及一批家庭农场。
  在阆中市水观镇,针对如何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永安粮油、海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泽敏、大波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探索,通过复耕撂荒地,扩大生产规模,走出一条促进乡村粮油产业振兴新路子。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水观镇注册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20家、种养殖大户达到65户,复耕撂荒地面积达到1450亩,占全镇复耕面积的70%。
  在西充义兴镇殿子山村的金科有机农业种植园内,蔬菜大棚一片连着一片。大棚外,一块块菜地郁郁葱葱;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在垭门粮油农业专业合作社稻苗培育大棚里,稻苗长势喜人……作为农业大县,西充是有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西充正全力打造“中国有机食品第一县”,大力引进业主大户,扩大生产规模,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记者了解到,按照“保面积、稳产能、提产量”的要求,全市紧扣粮食安全,紧盯消费市场,突出耕地综合开发,开展耕地撂荒治理,注重培育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结构,努力确保稳定粮食生产。 (下转2版)(上接1版)
推广实用技术 提高粮食单产  

在西充县青狮镇大石坝村田坎间,一块块农田连成片,水田里传出阵阵机械轰鸣声,种植大户阳云驾驶着旋耕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铁牛”驶过之处,层层“泥浪”翻滚,没过多久,一大片水田被翻整一新。
  “回想从前,以单个劳动力翻耕田地,一天连一亩田都难以完成。现在,这样的一台旋耕机,一天就可以翻耕40亩土地。”阳云感叹道。
  “快来看,飞机撒种子咯!”在共兴镇烂泥沟村,一台超低空多旋翼无人机,携带着水稻种子在稻田上空播撒。
  “机播秧节省种子,亩产量还可增加200斤左右。”当地的种粮大户陈树平告诉记者,过去共兴田块不成片,无法使用这一技术。如今整治后的农田用无人机播种十分方便,无人机“上岗”,既帮助农户减轻劳作辛苦,又节约投入成本,效率更高、播种效果更好、综合成本更低、遥控操作更安全,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倍。
  4月8日下午,在南部三官镇朱家梁村,种粮大户董国周正组织村民进行水稻人工直播。稻田旁,两名村民将宜香优2115水稻杂交种和陈稻谷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拌匀,在平整好的水稻田里采取人工直播撒种。
  “一亩稻田需要撒下拌匀的6斤稻种,水稻人工直播技术直接省去了育苗、移栽两个环节,将种植成本由原来的每亩900多元降低至700多元,亩产则可以提高5%到20%。”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研究员竭润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抓好今年增量增收工作,我市不断强化技术服务,面向全市推广实用技术,同时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大春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机插机播、科学施肥等综合防控生产技术的培训指导,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今年增粮增收目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45.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10.3万吨以上,出栏生猪520万头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9.05万亩以上。为确保目标实现,在明确思路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农业农村部门将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绿色发展、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强化组织保障,全力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黎德富说。

(来源:南充日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