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西充:村美民富 “红旗”在盐水垭村飘动
小妖花满楼满fx 发表于:2020-5-23 01:03: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13




初夏时节,沿着柏油铺就的乡村马拉松赛道,漫步在西充义兴镇盐水垭村,漂亮的民宿散落两旁,院落整洁干净;成片的李子、橘子躲藏在树叶之间,果树枝繁叶茂;肥硕的鱼儿畅游水中,河水碧波荡漾;勤劳的村民忙碌田间,腰包鼓鼓囊囊……一幅幅乡村美景,再现出村美民富。这都得益于该村通过内培外引,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采取“一建二定三管”发挥村支部作用,引领合作社;施展党员才能,带动村民致富奔康。在盐水垭村党员干部、群众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熠熠生辉的“红旗”在该村流动起来。



内培+外引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我打工20年后回到家乡,走在狭窄的泥巴路上,村子和以前一样,田地荒芜,杂草丛生,村里一点变化都没得。”盐水垭村敬文莲说,但在近5年时间里,在新的村“三委”班子的努力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路、联户路交错相通;田地里、山坡上产业兴旺,合作社、家庭农场应运而生;翻修一新的民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富起来了、村子美起来了、乡风文明树起来了。“看到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外面打拼的人们逐渐返乡归来。”

“当时村里基础设施差得很,路也不通,下起雨来,一脚泥一脚水,贫穷让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拼挣钱,‘留守’村民就靠种庄稼养点小家禽为生。”据该村负责人张奇毅介绍,他大学毕业在外创业,成了该村群众嘴边的“能干人”、“有出息的人”。2015年,他被推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要把村子建设好、要把村民变富,建强村级党支部迫在眉急,吸纳能人志士,通过培养成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发展。”张奇毅说,看到村里当时的情况,心里十分焦虑,当时,该村在家党员不足20人,6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他说,党支部要发挥其先锋示范作用,就需要培养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过认可度高的年轻人进入党支部。



“作为党支部的一员,我会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支部建设发光发热。”45岁的敬文莲说,她在广东务工20多年,2016年,她回到义兴镇,在镇上开起了一家小饭馆。张奇毅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多次给她打电话,隔三差五他就到敬文莲的的饭馆里吃饭、“软磨硬泡”。最终,将敬文莲培养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壮大了组织力量。

“支部要发展,就必须输入新鲜血液来推动。党员既要在村常住人口中培养,也要把外面的能人志士引回来。”张奇毅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懂电脑,眼界广,有想法,干劲足。”

和敬文莲一样,该村47岁的马伦在张奇毅的影响下,走进了村级党组织。他在外从事多年的啤酒销售工作,张奇毅正是看中他的销售能力,能为村里的产品销售出力。

在张奇毅看来,为了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将该村党员分成10个党小组,分别就各党小组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10余项进行季度量化评比,颁发“优秀党小组”流动红旗。

“一面红旗就是一份荣誉!”张奇毅说,在“优秀党小组”流动红旗的引领下,各党小组干劲十足。该村还通过“配党徽、亮身份”,提升党支部凝聚力,让党员队伍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据了解,该村为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探索本村组织建设与发展,逐步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向“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职能转变。全面落实“八公开一评议”要求。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支部积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行“党员示范先锋”,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该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坚持乡村振兴,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先后被评为省级四好新村、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支部+合作社 振兴村级经济

“支部建设起来了,人心聚起来了,要想村富起来,产业发展才是关键。”2016年,张奇毅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到眉山脆李基地现场考察,并引进业主赵银伟到该村种植脆李240亩。通过村干部、村民参与产业管理,决定村支部流转村民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脆李种植。

2017年,该村成立西充县脆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37户农户入股,流转该村土地335亩发展脆李。通过“一建二定三管”,该村村建产业2019年,脆李实现初挂果,产值15万元。今年预计产量20万斤,产值将达到200万。

“我负责管理这片脆李。你看,李子一棒一棒的,好爱人哦。”张奇毅有些骄傲地说,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横成排、竖成列,长势喜人的一片脆李地,青涩的李子依偎在枝条上,靠挤在一起。他说,他管理着52亩脆李,平时没有工资待遇,只在效益中提成,并把在村任职的待遇也纳入脆李产业管护,作为产业管理员,还要接受村支部的月评比,管护好的将获得“产业管护之星”流动红旗。

“把集体产业划片管理,责任到人、到地块、到树苗,奖惩逗硬,解决建集体产业容易,管产业难的问题。”西充县义兴镇党委副书记庞仁强说,村支部领建合作社,村民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在“一建二定三管”农村党建促促村级产业发展机制下,该村成立了西充县稻田鱼养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稻田种养结合新模式;成立了西充县盐水垭村民宿等5合作社以及远志种养殖家庭农场、兴龙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等10家家庭农场。分别由该村10名党员分片管理,并依托农业产业发展起乡村旅游,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该村基层党组织领建合作社,解决农村产业谁来组织、谁来实施、怎么管理等问题;党支部协同村民定好产业发展方向和经营主体;党支部牵头实施“八公开一评议”制度管理村级资产、培训和利益链接。

据了解,目前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37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9.5%。现已形成脆李、稻田鱼、有机产业、水产养殖等产业格局,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利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村“四职”干部牵头,由股东参与管理,让群众以土地入股、自筹资金的方式,按入股比例分红,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预期收入为120万元。

党员+群众 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员和群众形成一个整体,共同进步,才能让党员的作用实现最大化。”张奇毅说,该村采取“党员1+1”、“党员干部1+3”的制度,即一名党员结对帮带一户村民,一名党员干部帮带3名群众。结对后,帮带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党员息息相关。每周,党支部将在村民中评选出“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勤劳之星”等,向他们奖励牙膏、水盆等生活用品,并授予相应“卫生之星流动红旗”、“文明之星流动红旗”、“勤劳之星流动红旗”等标志,得到流动红旗的村民,结对帮扶他的党员也将在党员评优中加分,进而推动相应党小组的加分。



“这次‘卫生之星’的流动红旗又在我们家哦,这个月要做的更好才得行,不能让其他人把红旗抢跑了,哈哈哈。”65岁的杨兴碧指着挂在门梁上的“卫生之星流动红旗”高兴地说,这都得益于党员杜成刚的帮助。

“以前,一到夏天,那味道确实难闻,自己都觉得难受。”杨兴碧不好意思地说,他家长期养有鸡、鸭、鹅等小家禽,由于数量较多,又经常处于放养状态,导致房前屋后卫生条件较差,蚊蝇乱飞。自从杜成刚结对帮扶他家后,隔三差五就会来找他的“麻烦”,帮助他在屋旁的空地里进行圈养,并指导他做好家禽的消毒工作,还买来消毒用品。“还是多亏了杜成刚的帮扶,这面红旗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党员杜成刚对杨兴碧的帮扶只是该村采取“党员1+1”、“党员干部1+3”的制度帮带村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党员的示范下,在一面面红旗的流动下,已逐步展示出民风淳、环境优、产业兴的新农村画卷。

“除了党员带村民,还发动村民 ‘先富带后富’的传帮带作用。”张奇毅说。“致富能手”的流动红旗在杨兴龙家的大门上格外显眼,54岁的杨兴龙由于小儿麻痹导致下肢残疾,但他喜欢看书,喜欢钻研,尤其对水产养殖很有兴趣,2019年,他成立西充县兴龙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发展了30亩水产养殖基地。之后,带领村民张远志成立西充县远志种养殖家庭农场,搞起养殖业。村民张瑞金成立了金龙养殖场,养殖猪、羊等,并带动在其养殖场内务工的孤寡老人张景绅发展养猪……



随着亚洲有机峰会永久会址落户盐水垭村,“亚洲有机示范村”声名远播,加之在该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张奇毅有着新的打算:依托“有机”品牌,该村逐步形成休闲、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一体的特色村落,开着各种具有参与、体验性的活动,让游客来了有玩的、住的、吃的,打造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来了还想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责编:何心耘

编辑:李小刚

记者:赵荣 衡欢 贾均



亲,看完记得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义兴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