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南充各区县名字原来是这样来的!
顺势而为47 发表于:2020-6-25 17:38: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40
你了解南充

知道她每个地名的来历吗?

当你了解过她的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

或许你会更加喜欢她



顺庆区名字由来

顺庆得名始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当年升果州为顺庆府。1911年,因府县同城,裁除县署,留府,设顺庆府知事公署。民国二年改顺庆府署为南充县知事公署,正式取消“顺庆”之名。到1993年行政区划调整,作为南充城市的主体部分,顺庆地名重新被使用。



顺庆区金字招牌

开汉楼

上榜理由:纪念汉时将军纪信而建

开汉楼景区位于石材山顶,占地1000余亩,既是南充历史文化富集区,又是登高望远、鸟瞰南充城市全貌的观景台。开汉楼是为纪念舍生诳楚、义救汉高祖刘邦的汉将军纪信而修建,高30米,共6层。全框架塔形结构,汉代风格,是一座集南充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高坪区名字由来

汉高帝五年(前202),今境内设置安汉县。隋开皇十八年(599年),安汉县更名为南充县。明代,为顺庆府。1950年,建南充县。1993年7月2日,国务院调整南充地区行政区划,南充县撤销,设置高坪区,因原南充县高坪镇而得名!



高坪区金字招牌

凌云山

上榜理由:天下之奇在五岳,五岳之灵在凌云

凌云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独特地貌,山势连绵,林木参天,具有"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山顶凌云古刹始建于汉末,现存真武宫为清道光年间重建,有遇仙岭、降魔台、老君洞、老龙洞、望夫崖、舍身崖、将军坟等自然奇观,享有"果郡灵山"之美誉。



嘉陵区名字由来

现嘉陵辖区一直分属于南充县、南充市(县级)。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辖新设立的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县级)及原各县(市),嘉陵区从此诞生,因南充市作为嘉陵江上的一个主要城市,嘉陵区又是新设区,所以嘉陵之名来于该区位于嘉陵江旁而得名。



嘉陵区金字招牌

万卷楼

上榜理由:三国文化发源地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是陈寿治学之地。古书记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杰出"万卷楼倚岩而建,气势恢弘。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因年久失修,于20世纪60年代损毁。万卷楼景区是上世纪90年代政府另择新址修建的。万卷楼分三大展馆,保存了汉晋以来大量的珍贵史料、文物,景区内的浮雕、壁画以三国的历史和故事为背景,栩栩如生,引领游客追逐着陈寿的。



蓬安县名字由来

蓬安地域名称历经“相如县→蓬州→蓬安县”的变迁。公元507年(南朝天监六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以今蓬安绝大部分和周边地域设置新县,以相如之名为县名,以相如故宅为县治;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公元1913年,取蓬州、安汉县名之首,蓬州更名“蓬安”沿用至今。



蓬安县金字招牌

周子古镇

周子古镇景区以周子古镇为主体,约10000m2。古镇在嘉陵江东岸依山而建,从江边蜿蜒向上,直达龙角山景区。周子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现保留着顺河街、下河街、新华街、红军街等四条古街区,存有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的明清风格穿斗式木结构民居5000余套(间),还有武圣宫、万寿宫、濂溪祠等遗址遗迹。



营山县名字由来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 ,营山县是成渝南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支点,是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腹心重镇,是南充确立率先建成大城市的三个县市之一。



营山县金字招牌

太蓬山

位于营山县境内的太蓬山,曾为川北佛教圣地,古称绥山,因山状若海中蓬莱而得名。海拔731米,方圆40余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昭宗年间,即建有"太蓬寺"三重大殿,气势宏伟大,香火鼎盛。誉为"太蓬仙迹",列营山县十景之首。太蓬山有大太蓬和小太蓬之分。共三个游览区、60个景点,以朝阳洞、透明岩和天子读书台最为有名。



仪陇县名字由来

仪陇古隶梁州,战国前期为巴子国地。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设立郡县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顶名日仪隆县,唐大历年初(267年)因避讳唐太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



仪陇县金字招牌

朱德故居

上榜理由:开国元勋朱老总家乡

琳琅山雄壮巍峨,遍山苍松翠柏,中峰突兀,五条小山梁向五个方向延伸。新中国建立后,工程技术人员测量绘图时发现,此山等高线分布成五角星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质人员航测和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航拍,技术人员在飞机上鸟瞰此山,再次证实了勘测结果,此山恰是一枚硕大的五角星浑然天成,拔地而起。



阆中市名字由来

阆中名字,始于公元前314年。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故名阆中。



阆中市金字招牌

阆中古城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城中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阆中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如风景秀美的锦屏山和历史悠久的腾王阁等。



南部县名字由来

南部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已有人垦植。其上古属梁洲地,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西汉初(公元前205年)置充国县,南朝宋元嘉八年(433年)改为南国县,梁武帝天监二 年(503年)因地处巴郡(阆中)以南而得名南部县,后经多次分合更复,至明太祖洪武13年(1380年)复置南部县至今。



南部县金字招牌

升钟湖

上榜理由:是中国西南最大的人工湖

以升钟水库大坝和库区为主的风景名胜之地升钟风景区,位于南充市南部县西北部,相接于剑门蜀道。升钟库区横跨南部、阆中、剑阁三县、市。水面积56平方公里,水面最宽处达3000余米,库容13.9亿立方米,是我国西南地区较大的一座水库。其间碧波荡漾,小岛星罗其中。西岸山峦叠翠,峡谷纵横。为天然旅游避暑胜地和重要风景区,享有"峨眉青城逊升钟"之誉。



西充县名字由来

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是南充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西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因适宜薯类作物生长被南充人亲切的称为“苕国”



西充县金字招牌

张澜故里

上榜理由:表老是中国民主党派创始人之一,中国开国功臣

张澜故居,位于西充县莲池乡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占地3000亩。老宅是依山而建,面向玉带河呈"京味"浓郁的四合院布局,四合院东西是厢房,与南房、北房四面围合,封闭而安稳,环境清净,居住舒适。房屋以灰青色墙为主,外围彻着砖墙,墙壁和屋顶显得厚重而稳固,别具特色。四合院内房屋之间有石板路相通,或小阶梯式路相连。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除此之外南充各个街巷和路名的来历也很有意思你都知道吗?金泉路

当地百姓砌砖为井,称之为“金泉井”,此山因此也得名“金泉山”,而对面(老西桥东头)的一段小街也获名“金泉街”,想来,此街名难不成也有上千年历史?

古人还留有一首

《金泉山怀古》

纪念这段轶事或传说:

无端游戏亦神仙

钗化清流岂偶然

袁李不知何处去

空余夜月在金泉



马市铺

舞凤乡马市铺得名北宋,原名“马死铺”。当年王安石变法,规定每保(当时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只能养马一匹,专供驿站使用。为鼓励养好保马,利于政令畅通,规定各州县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马会。但每年,果州的赛马会结束后,保马途径此地回厩馆都会突然倒毙。这样,此地就被传言代称为“马死铺”,而故名反倒被遗忘了。这一缪用就是几百年,1985年农民开荒翻地时挖出一块残碑,上面就刻有“马死铺”三个字,时间为明朝弘治年间。

至清代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南充知县 马道节 任上,认为这地名冲了他的官讳,不吉利,于是下令改名为“马市铺”,寓意“市场繁荣”,由此沿用至今。



孔迩街

此街因靠近文庙而得名,“迩”就是临近的意思。顺庆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原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为纪念孔子尊崇儒术的地方。



三公街

原来此地古时还真有一寺庙名为“三公庙”,所处位置恰好是西充、盐亭、南部等地来南充的必经之地,民国年间又形成了几条街道,即三公后街、三公外街、三公左街和三公右街。

那么这三公庙是供奉的哪三位“公”呢?清代编修的南充地方志里有解答,原来关羽死后,不但其忠义彰于天下,声望地位日渐提高,被尊崇为“关圣帝君”。其祖上三代也被追封为“公”:曾祖光昭公、祖父裕昌公、父亲成忠公。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 )果州奉朝廷旨意,修建三公祠,日久成俗,庙名成地名,地名有街名。



长征路

南充建市后,大兴城市建设,1956年新建了一条宽8米的碎石城郊公路,南邻金鱼岭、东接胜利路、西至人民北路,初名“和平东路”。

因此时金鱼岭上成建制的安排修建了离退休老红军居住的“红军院”,故将街道定名为“长征路”。现在红军院已经拆除了,长征路却保存了下来!



解放街

清嘉庆年间,在明、前清古南充县城的基础上,重建了一条主街,定名为“正南街”。民国初年在后来的果山公园内建有一功用不明的六角砖塔一座,后军阀罗泽州占领顺庆,将六角塔改建,更名为“戡乱碑”。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改建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刻有正楷蓝色题字“呜呼壮士,英勇无双。名芳千古,永志不忘。”落款蒋中正。同时,将正对此碑的正南路改为“中正路”。

1950年,纪念碑改建为“南充市解放纪念碑”,同时,将中正路更名为“解放街”。



仪凤街

明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顺庆府南充县城由北津渡上游迁址今模范街附近地段,城高八丈,濠深一丈九尺,城门八道。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扩建增修城池,新设城门一座,将原正北方城门“阳复门”(今大北街口,天主堂附近)更名为“仪凤门”。

因顺庆府为嘉陵江中游经济军事重镇,水陆贸易发达,而仪凤门外又有一“北校场”,平时被利用为川中各州县物资的集散地,堆码场。校场东边则因客商往来,形成了一条新街,因街南端接仪凤门,故得名“仪凤街”。



都尉路

火花乡原名都尉坝,据说,古时候有一座都尉坟,但其主人则说法不一,来由不详,明朝县志里称其实陈寿墓,但清朝修县志时又考证出陈寿从未有过都尉头衔。 据《碧梧杂录》记载,西充有女子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数年以军功获都尉衔归乡,但其嫂子疑其不贞。该女子遂遍邀乡里亲朋长老,置办酒席,于席间洒泪陈情,当众剖腹以示清白。死后葬凤垭山,当地乡民称之都尉娘娘墓,这一带也遂称“都尉坝”。因此此路取名都尉路。



涨姿势了吗?那还不快在你小伙伴面前去炫耀一下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