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西充:产业让老百姓脱贫奔小康 小小花椒树结出致富果
123456811 发表于:2020-7-3 17:56:0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41




时下正值花椒采收季,7月2日走进西充广袤农村,但见各花椒基地内,颗颗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众多工人穿梭林间忙着采收,伴着电动剪刀的嗡嗡声,一曲丰收交响乐在花椒林间奏响。



姚氏祠村青花椒产业基地农户忙着采收花椒。衡欢 摄
近年来,西充县因地制宜,规模发展青花椒2.6万亩,其中贫困村8千多亩。重点发展义兴镇鸣龙镇等多个乡镇为花椒种植重点乡镇,建立种植专合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让利返包”等发展模式,带动全县2万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2020年,该县1.7万亩花椒已投产,预计产值将达5000余万元。

“青花椒三分靠栽,七分靠管。”日前,在该县槐树镇姚氏祠村青花椒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对青花椒树进行除草、施肥、喷药等管护作业。“目前,我们正在对未挂果的青花椒树进行常规管护工作。”西充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派该村第一书记李建勋说,现在每天都有80余名村民到基地管护花椒树。



飞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花椒丰收农户笑逐颜开。衡欢 摄
村民冯永年一边向枝条喷药一边介绍说:“我现在喷的药不是杀虫剂和除草剂,而是‘收老药’。”他说,这是为了让花椒枝快速生长、老化,为多挂果作准备。

“如果青花椒管护到位,进入丰产期后,每株能产花椒5到9公斤。”冯永年说,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每年的定期管护必不可少。同时,要让青花椒提质增效,还要做到生态环保,在整个生长周期远离农药侵害。

“今年预计产值10万余元,只要管护到位,明年的收益将是今年的两倍。”李建勋信心十足地说。

姚氏祠村青花椒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该县青花椒产业日益壮大的一个缩影。为了发展壮大花椒产业,让花椒产业成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产业,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对基地负责人、务工村民的技术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实地培训和技术指导260场次,培训人员1.5万人次。

位于西充金源乡的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成千上万株花椒树整齐排列,一串串寄托着众多残疾人致富梦的青花椒已经挂满枝头。这是四川飞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

“我和老伴在公司打工,每年工资有3万多元,返包的20亩花椒树已经挂果,除去农资等成本,今年的返包分红收入预计4.2万元……”60多岁的谢永江正乐呵呵地掰着指头算他今年的收入账。视力残疾的谢永江曾是贫困户,近年来,靠着在基地务工、返包管护花椒树,他不仅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还越过越红火。而在该花椒产业园区,像谢永江这样受益于让利返包模式的残疾人有39户。

该公司负责人唐雄介绍说,在西充县残联的支持下探索出“让利返包”模式,建立西充丰创助残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困难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目前,公司已在古楼镇李桥社区、席家庙村、贾家湾村、新龙寺村,义兴镇庙子嘴村种植“九叶青”花椒和云南青花椒累计3000亩,带动4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万余元。

而在鸣龙镇凉快垭村,采用“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村民工资按天发放,赢得群众一致好评。在槐树镇姚氏祠村,则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引86户群众入股,带动100余名村民增收……通过探索多种模式,近年来,西充县因地制宜,规模发展青花椒2.6万亩,其中贫困村8000多亩,带动全县2万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靠销售原材料还远远不够。”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花椒全身都是宝,叶、果、籽样样好,只有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最大化延伸花椒产业链,提升花椒价值,才能让花椒真正成为椒农致富的摇钱树、金豆豆。”为此,西充县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开发花椒油、花椒粉、青花椒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以提高花椒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效益最大化,助力老百姓稳定脱贫。

责编:何心耘

编辑:李小刚

来源:中新网

记者:王爵 衡欢



亲,看完记得





时下正值花椒采收季,72日走进西充广袤农村,但见各花椒基地内,颗颗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众多工人穿梭林间忙着采收,伴着电动剪刀的嗡嗡声,一曲丰收交响乐在花椒林间奏响。


姚氏祠村青花椒产业基地农户忙着采收花椒。衡欢

近年来,西充县因地制宜,规模发展青花椒2.6万亩,其中贫困村8千多亩。重点发展义兴镇、鸣龙镇等多个乡镇为花椒种植重点乡镇,建立种植专合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让利返包等发展模式,带动全县2万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2020年,该县1.7万亩花椒已投产,预计产值将达5000余万元。
青花椒三分靠栽,七分靠管。日前,在该县槐树镇姚氏祠村青花椒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对青花椒树进行除草、施肥、喷药等管护作业。目前,我们正在对未挂果的青花椒树进行常规管护工作。西充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派该村第一书记李建勋说,现在每天都有80余名村民到基地管护花椒树。


飞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花椒丰收农户笑逐颜开。衡欢

村民冯永年一边向枝条喷药一边介绍说:我现在喷的药不是杀虫剂和除草剂,而是收老药他说,这是为了让花椒枝快速生长、老化,为多挂果作准备。
如果青花椒管护到位,进入丰产期后,每株能产花椒59公斤。冯永年说,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每年的定期管护必不可少。同时,要让青花椒提质增效,还要做到生态环保,在整个生长周期远离农药侵害。
今年预计产值10万余元,只要管护到位,明年的收益将是今年的两倍。李建勋信心十足地说。
姚氏祠村青花椒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该县青花椒产业日益壮大的一个缩影。为了发展壮大花椒产业,让花椒产业成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产业,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对基地负责人、务工村民的技术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实地培训和技术指导260场次,培训人员1.5万人次。
位于西充金源乡的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成千上万株花椒树整齐排列,一串串寄托着众多残疾人致富梦的青花椒已经挂满枝头。这是四川飞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
我和老伴在公司打工,每年工资有3万多元,返包的20亩花椒树已经挂果,除去农资等成本,今年的返包分红收入预计4.2万元……”60多岁的谢永江正乐呵呵地掰着指头算他今年的收入账。视力残疾的谢永江曾是贫困户,近年来,靠着在基地务工、返包管护花椒树,他不仅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还越过越红火。而在该花椒产业园区,像谢永江这样受益于让利返包模式的残疾人有39户。
该公司负责人唐雄介绍说,在西充县残联的支持下探索出让利返包模式,建立西充丰创助残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困难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目前,公司已在古楼镇李桥社区、席家庙村、贾家湾村、新龙寺村,义兴镇庙子嘴村种植九叶青花椒和云南青花椒累计3000亩,带动4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万余元。
而在鸣龙镇凉快垭村,采用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村民工资按天发放,赢得群众一致好评。在槐树镇姚氏祠村,则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引86户群众入股,带动100余名村民增收……通过探索多种模式,近年来,西充县因地制宜,规模发展青花椒2.6万亩,其中贫困村8000多亩,带动全县2万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靠销售原材料还远远不够。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花椒全身都是宝,叶、果、籽样样好,只有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最大化延伸花椒产业链,提升花椒价值,才能让花椒真正成为椒农致富的摇钱树、金豆豆。为此,西充县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开发花椒油、花椒粉、青花椒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以提高花椒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效益最大化,助力老百姓稳定脱贫。


责编:何心耘

编辑:李小刚

来源:中新网

记者:王爵 衡欢






亲,看完记得

点赞评论分享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