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王家镇:小屿珊瑚列画屏
123456790 发表于:2020-8-2 06:13:1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8



炎炎盛夏,让我们去王家镇赶海吧!看那海鸟如云飘过,望那海中“雕塑”浮光掠影,生命的光辉伴着潮起潮落,追梦的心灵倒映金色晚霞……









飞翔。(摄影:赵明明)

王家镇也称海王九岛,地处黄海北部,北距庄河市城区15海里,东至鸭绿江口60海里,由大海王岛、小海王岛、寿龙岛、元宝岛、井蛙岛、海龟岛、观象岛、双狮岛、团圆岛等九个岛屿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海王岛,陆域面积仅为4.9平方公里。

王家镇风光旖旎,岛礁分布疏密相间,大大小小的岛屿如颗颗珍珠,在碧波银浪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境内鸥帆比翼、水清沙洁、林带如屏,海蚀柱、海蚀洞等海滨地貌和海岸景观随处可见,有如神力雕凿的雕塑公园,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王家镇如今正大力开掘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提出打造北方鼓浪屿、中国夏威夷、国际海岛的旅游口号。









俯瞰海岛。(摄影:梁维杰)









海岛夜色。(摄影:张佩义)

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家镇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是人类渔猎耕耘、渔船避风晒网的驻足地。直至1600多年前的北魏东晋时期,海岛第一次有人类居住,并创造了早期的文明。这里还是边防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拥有大量的古代、近代的海防遗迹。

明朝洪武二年,倭寇从海上进攻明朝,为防止倭寇入侵,明朝在王家镇的望海楼山顶修筑了烟墩,即我们平时常说的烽火台、狼烟台。据《明宗录》记载,明永乐十七年,倭寇2000余人乘船30余艘在大海王岛抢劫,当晚,驻守在金州的明军在海上巡逻时发现大海王岛上火光冲天,断定倭寇入侵。次日,倭寇窜至金州望海埚时,被明军重重包围,在这次战斗中,倭寇遭俱歼。望海楼山上有一口清朝嘉庆年间的大铁钟,是1796年岛上300多名百姓合伙铸造的,他们将这口大钟挂在烽火台旁,每当外敌入侵时,便敲响大钟向岛民报警。









阳光·海王九岛之灯塔。(摄影:郝东时)

1943年,日本侵略者为了防止海岛人民抗日,并对海上来往船只进行监视,强行驱使岛上居民在大海王岛修筑了望海楼,这座楼呈正方体,约有两间房大,高两丈,四周有瞭望孔,楼内砌火炕,楼上有石砌的烽火台,如发现情况,晚上举火为号,白天则发狼烟。

大海王岛东南角的半岛之上有座灯塔山,山的南部海域就是日本至大连、山东的主要海上通道,著名的国际灯塔即伫立于此,此塔也叫大海王灯塔,是当年侵华日军为往来船只导航修筑的灯塔。

灯塔的圆形顶部有一个很大的灯体,灯头为1000瓦灯泡,灯罩呈扇贝壳状,由纯铜环绕的纵横成格、凹凸有致的天然水晶石支撑。入夜时分,灯光经过水晶石灯罩的汇聚,形成强烈的光束,通过复杂的齿轮变速系统,以每10秒旋转一次的速度扫过附近岛屿和茫茫海面,灯光照射半径可达25海里。

大海孤石竟能长出荞麦

距今200万年前,黄海北部曾为辽阔的平原,海王九岛同周边的其他岛屿一样,同是平原上的峰岭。距今两万年左右,由于地质变迁,昔日的平原被海水淹没成为浅海,原来的峰岭突现海面,变成了海岛,距今6000年左右,海面上升接近现代的海岸位置,海王九岛的“花容月貌”就此定型。

海王九岛为岛礁型基岩海岸,海蚀柱、海蚀洞等海滨地貌和海岸景观随处可见。万年的大海波涛,岁月长河的风霜雨雪,形成了蜿蜒34.2公里的风景海岸线,使海王九岛的岛礁分布疏密相间,双狮争雄、海马巡滩、大象吸水、骆驼奇峰、神龟探海等60多个景点形态逼真,在国内沿海实属罕见。









海阔天空。(摄影:姚振海)









力量。(摄影:李云强)

海王九岛的礁石也别具一格,如东部海面肩并肩站立的两组石礁,两组礁石黑白分明,全无杂色,黑石是由辉绿岩构成的,白石是由纯天然的石英岩构成的,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黑白奇石。

令人称奇的是,王家镇海岸线不少礁石的缝隙里竟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荞麦,荞麦是在内陆生长的一种粮食作物,这大海孤石上何以生有这么多的荞麦呢?传说,以前有一特别爱鸟的渔民遇险困于此礁,海鸟发现后纷纷从远方叼来荞麦为他充饥,渔民获救后,他留下的荞麦便在礁石中生长下来。传说归传说,不过据考证,这里的荞麦生长确实与海鸟有关,而长有荞麦的礁石则被称为荞麦奇礁。

秀美怡人的海王九岛曾吸引了无数名人骚客来此一游,宋庆龄、郭沫若、胡风、丁玲、田汉等知名人士都曾踏足海王九岛。胡风先生写下名篇《第一片土》,抒发自己踏上海王九岛的浓烈情感。郭沫若先生为海王九岛的天然美景所感染,挥毫留下“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的动人诗句。









海王九岛列画屏。(摄影:郑海江)

国宝级黑脸琵鹭栖息于此

来王家镇旅游,看海景、洗海澡、吃海鲜,若有余暇,可去附近的元宝岛、团圆岛看海鸟,其中,黑脸琵鹭堪称国宝级的珍稀鸟类。

元宝岛的东端高处,就是享有盛名的观鸟台,元宝岛外形酷似一个元宝落在海中,所以称其为元宝岛。在这个岛上栖息着全世界濒临灭绝的珍贵鸟类黑脸琵鹭,据统计黑脸琵鹭目前世界上已不足百只,在元宝岛最右边的海面上有一块黑色礁石,当地人称“牛心黑石”,这块石头的最顶端就是黑脸琵鹭的栖息地。除了黑脸琵鹭,元宝岛还有黄嘴白鹭、绿头野鸭、海鸬鹚等珍稀鸟类和数以万计的海鸥。黑脸琵鹭原来仅在庄河石城岛有,后来繁衍多了,部分黑脸琵鹭迁移至元宝岛。









海岛美食。(摄影:张配仁)

团圆岛、观象岛是白鹭的领地。退潮时,白鹭成双成对地到海边捉食小鱼、小虾、小螃蟹,涨潮的时候便飞走,蹲在悬崖峭壁或树枝上、草丛里休息,一旦受到惊吓,便“呼”的一声飞起,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而是“一片白鹭难见天”。

在庄河市王家镇广电站工作的滕树东描述道:“你要带相机到元宝岛看海鸟,可能会手忙脚乱,海鸟聚集飞翔的图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登上山顶,如果惊动了鸟群,鸟群会腾空而起,从你脚下掠过,仿佛是一片飘动的白云,那种感觉可以说一生难寻,无比震撼!”









飞翔。(摄影:姚振海)

黄海海域内的水鸟,在王家镇的海岛均可见到,鸟群时而腾空翱翔遮天蔽日,时而落地憩息,各种水鸟腾飞降落,尽情歌唱,声音错杂,形成鸟类交响曲。这奇景,常使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黑脸琵鹭。(摄影:张凯顺)

素享“天然鱼仓”的美誉

王家镇是鱼虾贝蟹洄游、栖息、生长、繁殖的优良场所,处于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的黄渤海渔场中,这里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素享“天然鱼仓”之美誉。

王家镇海域天然,盛产鲅鱼、星鳗、牙片、石碟、六线鱼、黑鲪鱼、牡蛎、紫贻贝、刺参、脉红螺等等各种鱼类、贝壳等经济产品。这里的海域适宜大面积养殖各类海产品,以海湾扇贝、虾夷扇贝、贻贝、海带等为主的海上浮筏养殖业十分兴盛。以海参、海胆赤贝、红螺等为主的水下底播增殖业也发展迅速,这种产业是将海产品的幼苗投播到大海的底部,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后,由轻潜人员潜到海底进行采捕的一个产业。除了水上、水下养殖之外,王家镇还拥有1500多箱的网箱养鱼,鱼的种类有河豚、牙片鱼等,主要以河豚为主,占养殖规模的五分之四。









群鱼。(摄影:吴乾隆)

王家镇的海参养殖如今方兴未艾。王家镇广电助理段景如介绍说:“我们这里的海参都是放到深十几米的海底养,一般要养殖三年,特点是短、粗、硬,但营养价值很高。外边卖的海参一般养一年,细、长、透明,但说到营养价值,就没法与王家镇的海参比了。”









生态海岛。(摄影:张佩义)









渔。(摄影:刘学晶)

如今,王家镇政府积极引导渔民转变养殖观念,尽力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渔民们敢于养殖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大的“挣钱品种”,适度保留牡蛎、海湾扇贝、贻贝等传统养殖的“吃饭品种”,充分利用这里冬季无冰、秋季和春季之间海水微生物含量最多的特点,全面推广“换季养殖”或“多季养殖”,把传统的“春分秋收”与“秋分春收”并举进行,逐步实现养殖方式由规模数量型向精养效益型的转变,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的四季化、经济效益的四季化。









休渔。(摄影:杨占军)

正月十三放渔灯求平安

王家镇的海岛文化与众不同,过年最热闹的不是除夕夜,而是正月十三,“我们这里虽然有外来户,但主要以渔民为主,渔民正月十三讲究拜祭‘海神娘娘’,这个习俗在海王九岛至少已有500年的历史,是海岛民俗的体现。”广电站长滕树东说。









制作海灯。(摄影:段景如)

海神娘娘是我国北方一带的称谓,在南方称妈祖,据《天后志》记载,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成年后行善济人,在海上救苦救难。王家镇内塑有一海神娘娘雕像,这座雕塑建于1994年,高8.88米,周身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正月十三那天,王家镇家家张灯结彩,放礼花、包饺子,每家都摆出最丰盛的饭菜,款待前来拜年串门的亲邻宾朋。









准备放海灯。(摄影:段景如)

入夜,岛上的男女老少齐聚海滩举行隆重的放海灯仪式,人们把精心扎制的海灯点燃放入大海,以示对海神娘娘的敬意,祝愿渔民出海平安、鱼虾满仓。此时的海面上灯火点点、五颜六色,天上的星辰与海中漂浮的彩灯遥相呼应,蔚为壮观。当地人说,献给海神娘娘的灯飘得越远并且蜡烛不灭,放海灯者就会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来源:庄河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家镇, #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