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岁确诊女孩被网暴,网暴形成机制与反网暴的舆论动员
快乐人L 发表于:2020-12-18 09:16:0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2
近日出现确诊病例的成都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成都及时公布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的过程中,一名被确诊的20岁女孩赵某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是被传赵某在奶奶确诊住院后仍然去酒吧,而后她的身份证等个人隐私被曝光、工作性质被造谣等,这些信息瞬时引舆论震怒,赵某随之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陷入了网络暴力的漩涡。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相关方面介入调查、当事人发声,不实信息得到澄清,但是围绕着这场网络暴力的讨论仍未停止。在整个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网络暴力形成机制下的相关因素、网络暴力舆论的演化与转变等,仍然具备强大的反思价值。

一、高热度多峰值下的舆情传播趋势



成都确诊女孩赵某相关信息的传播是始于官方公布其爷爷奶奶感染新冠肺炎不久,赵某的各种信息就先于官方公布其确诊之前被曝出,这些信息里面不仅有赵某未被打码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并称她奶奶确诊后仍然不戴口罩外出去公共场所,14天内流连于成都五个区酒吧并被称为酒吧转场皇后、流连于酒吧的毒王。这些信息传播出来之后,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12月8日凌晨,关于赵某信息的内容在网络中开始形成讨论。12月8日早上,随着官方对赵某确诊消息的公布传播,网络上对赵某的讨论热度迅速形成并急速攀升,这个过程中的传播内容一方面是对基于网传内容对赵某的抨击,另一方面则是对公布赵某隐私行为的不满。随着两方争议的发酵,12月8日中午,成都警方对此作出回应称针对确诊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介入调查,并推动该事件的传播热度形成第一个大峰值。

12月8日下午至晚间,不少媒体发声对泄露信息行为的谴责性评论报道,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称“对疫情焦虑不该成为网暴的理由”。媒体表态新闻信息使该事件在12月8日晚间形成了一个小峰值。12月9日早上9点左右,赵某针对此事发声,不仅澄清了其出门活动前并不知道奶奶已经确诊的事实,而且还向针对此事向成都市民道歉。此回应一出,传播热度再次被引爆,达到该事件的最大峰值。其后当地警方公布调查结果,24岁男子泄露确诊女孩信息被行政处罚,传播热度随之降温。

二、成都确诊女孩遭网暴的形成机制

网络暴力在网络环境下已然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播现象,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基于便捷匿名性传播平台,虚假消息、隐私扒皮、偏见认知等网络暴力的触发形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共性。当然不同的网络暴力事件在形成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特性。在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事件中,疫情的现实背景、多样的暴力手段、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偏见等是这场网络暴力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疫情背景下公众焦虑易触发。疫情背景下,一个人的确诊往往会牵动很多人的关注,尤其在人与人日常接触联系普遍的现实背景下,确诊者的活动轨迹如果没有如实呈现往往会损害集体利益。因此当该女孩被传在奶奶确诊后还横跨半个成都后,公众的焦虑情绪一下子被触发,进而形成对该女孩的不满情绪。

其次,隐私公开、散布谣言和语言诋毁的暴力手段多样化。在该事件中,确诊者隐私的公开、炮制朋友圈图片、蓄意造谣、言诋毁等触发网络暴力手段随处可见。多样化的网暴手段相互结合,公众负面情绪被不断激发,进而产生了对该女孩各种非理性且恶意的指责、抨击和谩骂等,导致网暴在前期不断升级。

最后,以性别作风偏见为基础的道德审判。由于该事件的造谣点也是最吸引公众注意力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该女孩流连于各个酒吧,加之网传的一些真假不明的该女孩较为暴露的图片,这些内容成为迎合以这个女性行为不检点的偏见认知。进而将该女孩推入以女性作风偏见为基础的道德漩涡。

三、网络暴力舆论演化特点

该事件网络暴力形成后,围绕该女孩的各种相关信息,网络舆论也在不断演化,这种演化主要表现为网络暴力舆论催生出强大的反网络暴力的舆论力量。这两种反向的舆论力量具体表现为如下特点:

1、事件前期网络暴力与反网络暴力的对立分化

针对该女孩被网暴后,网络上随即出现了对于公开泄露女孩隐私行为的抨击言论,这种言论主要是立足于公开他人隐私已经违法的基础上展开。另外,在这位女孩被曝辗转于各大酒吧私生活之后,不少网友也站出来指出,私生活是个人的选择,甚至关于女性出入酒吧就不是好女孩的言论也不断生成,这些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网络中男女矛盾的舆论升级。这导致网络暴力舆论和反网络暴力舆论的两极分化。虽然该事件中反网络暴力舆论的形成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对实施网暴者诅咒谩骂的过激宣泄,这导致在反网络暴力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网络暴力。

2、反网络暴力社会动员力量的汇集

随着确诊女孩赵某遭网暴的网络舆论不断发酵,除了网民群体抨击网暴者舆论的形成,在当地警方介入调查之后,反网暴的舆论声音逐渐强大。这主要表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理性呼吁,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各大主流媒体作出评论,提出“对疫情焦虑不该成为网暴的理由”;成都当地媒体呼吁“不要以上帝视角审视别人,不要苛责确诊者”等。四川省委书记对此提出“保护患者隐私,抵制网络暴力”;平安成都官微更是因此而发出了抵制网络暴力的“倡议书”。官方以及媒体各种反网络暴力的舆论动员力量,成为此事件发展到后期最为重要的舆论表现。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