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还魂之说是真是假,还魂之地到底在哪里?
凡尘莲花1 发表于:2021-3-30 07:50: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60
前阵《妖猫传》热映,使海内外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如谜一般的杨贵妃身上。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貂蝉在史书上是找不到的,极有可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西施、昭君和玉环则是确有其人。若貂蝉是《三国演义》杜撰,那为何人们要列举为四大美女?窃以为,三大美女如果叫习惯了也无不可,但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如果是四大美女则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因为,四则方,方则圆,华夏四方寰宇衍生四大美女才更顺理成章!闲话少叙,单从美的角度来说,昭君、西施和玉环各有千秋,然而昭君出塞、西施救国皆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唯独玉环似乎是美人如愿,然而其死却是个谜。



杨贵妃

杨玉环是宦门之后,祖籍弘农华阴,出生在四川崇州。弘农郡,汉朝至北宋期间的一个县,古之县比今天的县域大得多,弘农即今河南天宝市一带,华阴即今陕西渭南市。所以弘农华阴即今天河南天宝市至陕西渭南市一带。隋朝时,弘农郡缩小,也就是今天的天宝市区。杨玉环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被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蜀州,即今之崇州,与成都市温江区和双流区、新津县、大邑县、都江堰市、汶川县接壤,距成都市区25公里,离成都双流机场约30公里。崇州是老子思想的创立地,文化底蕴深厚。杨玉环10岁丧父,童年就在蜀州度过,所以杨玉环出生地应该是在崇州。



贵妃祖籍——弘农郡



贵妃出生地——崇州

杨玉环有四重身份,寿王妃、道士、贵妃、舞蹈家。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农历六月初一,10岁丧父后就寄养在二叔杨玄珪家中。杨玄珪任过河南府土曹,是有名的乐师,精通西域音律。所以,杨玉环受叔父的影响很大,懂音律擅歌舞。公元734年,杨玉环15岁,因玄宗女儿咸宜公主大婚被邀请参加婚礼,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玉环一见倾心,后在李瑁母亲即武惠妃的要求下,玄宗册立玉环为寿王妃。婚后,李瑁和玉环幸福甜蜜。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只持续了三年。公元737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逝世,玄宗抑郁苦闷,后宫成千上万却没有一个中意的人。此时有人建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玉环被召进玄宗后宫。然而,这名不正言不顺啊,既有背宗法伦理,也会有朝臣反对,不但儿子不高兴,玄宗也尴尬。于是想出个出家的主意,公元740年,玄宗借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玉环出家为道,出家的地方在四川德阳市罗江县的宝峰寺,号“太真”法师。这样遮遮掩掩5年,或许玄宗认为儿子“疗伤”差不多了,伊人不在度日如年的玄宗,便把将军韦昭训的女儿册封给儿子为寿王妃,于是玉环重新入宫被立为贵妃。



贵妃出家地——四川罗江宝峰寺

公元745年,玉环册立为贵妃之时,玄宗把20年前亲谱的《霓裳羽衣曲》献给玉环作为见面礼,赐贵妃专属金钗一枚,并亲自插在玉环的发髻上。自公元725年玄宗废除王皇后之后,再没有立皇后。因此,玉环名为贵妃实为皇后。此时,贵妃26岁,玄宗60岁。《霓裳羽衣曲》又叫《霓裳羽衣舞》,应该是玄宗弹曲贵妃起舞的双作之合,恐怕两人曾合演过多次。否则,芳华之年的贵妃与这个父亲级别的玄宗相处会多么枯燥乏味。不过,后来贵妃曾两次因忤上被玄宗逐出宫中,每次玄宗都后悔又请回来。笔者猜想,贵妃忤上既与玄宗过度宠幸有关(朝臣不满权倾朝野的杨氏家族,难免进离间之言),也与贵妃的手段有关(所谓欲情故纵才能抓牢其心),或许贵妃还心存李瑁而难以事事顺从。然而,玄宗宠信贵妃是毋容置疑的。否则不会有安史之乱贵妃死后还魂之说。



霓裳羽衣舞

以上说了这么多,列位看官恐怕认为在下是忽悠,否则怎么还不进入正题?之所以写出上面这段介绍,一则是表明玉环出身高贵、天资过人、美貌端庄、能歌善舞,二则表明玄宗如何宠信贵妃,以便有充分理由过度到贵妃还魂之说。贵妃死于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起因是均田制破坏流民增多、玄宗纵情声色过度宠信杨氏家族,加之口蜜腹剑的丞相李林甫排除异己、把持朝政长达近20年,继李林甫之后,杨国忠任丞相更是骄纵跋扈,与安禄山的权力之争成为导火索。安史之乱长达八年,最后的结果的是玄宗退位,杨国忠被灭族。公元756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直逼长安,玄宗与贵妃在逃往成都途径马嵬坡(陕西兴平市西)之时发生兵变,杨国忠一族被灭,高力士(高力士,玄宗的心腹没有之一,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劝说玄宗为稳定军心杀死贵妃,玄宗忍痛割爱命高力士缢死贵妃。以高力士这样的人物,心想,一旦贵妃被他缢死,玄宗秋后算账,就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于是用了瞒天过海之计,以定军心。



贵妃马嵬坡之谜

所谓贵妃还魂,不是真正的还魂,而是假死,死时毫无生命特征,而隔一定时间后会苏醒。以前所谓道士的招魂术那是幌子,真正死了的人是不可能还魂的。也许天道巧合,贵妃本来就修行了5年道术,加上高力士作手脚,假死还魂的可能性完全不排除。据《仙传拾遗》:杨贵妃曾听申元之讲道,而申元之擅长的便是死后复活的“太阴炼形术”。太阴炼形术有太阴炼形之道,是专为女子修真的捷径。二三十岁的女子,不过四五年,还复童贞之体,如果再服食金丹大药,以烹以炼,则可炼成金刚不坏之身。贵妃修真的时候刚好21岁,修炼了5年后复召入宫。另据阮阅编撰的《诗话总龟》:明皇(即玄宗)还宫后,梦中见妃子于蓬山太真院,并作诗以赠。

据白居易《长恨歌》,只摘录贵妃缢死马嵬坡后,玄宗托临邛道士杨通幽四处寻访杨贵妃的部分: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以上这部分的大意是,杨通幽在蓬莱山寻得一人字“太真”,容貌与贵妃相差无几,贵妃“谢君王”,并让杨通幽转告玄宗“一别音容两渺茫”,并寄回信物“钿合金钗”。《长恨歌》写于公元806年,距贵妃死时的756年不过50年之久,白居易定是考察了不少文献记载而且寻访了有关民间传言,如果贵妃死于马嵬坡,后续就算有联想的部分也不会写太多。正如屈原写《离骚》一样,若不是写自己的身世经历断然不会有那样的长篇大论。考证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缘由,非是今天的《妖猫传》所神化虚拟,而是白居易的朋友陈鸿所述,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谈到玄宗与贵妃的这段悲情故事,大家感慨万分,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陈鸿各写一诗一传,以传后世。



长恨歌

据陈鸿的《长恨传》,所写内容与《长恨歌》相似,内容细节详尽,说贵妃没死,“使牵而去之”。所以,根据陈鸿的《长恨传》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来考察贵妃马嵬坡之死的真相,是有一定道理的。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史学专家冯汉镛教授,根据《长恨歌》、《长恨传》的描写,曾率队到四川营山的太蓬山实地考察,冯教授得出的结论是:从道士找到贵妃并带回信物来看,马嵬事变后贵妃仍活在人间,而且就隐居在太蓬山。

太蓬山,位于四川营山东北方向四十多公里处,绵延十二峰,方圆二十多公里,风景秀美,山势险峻,云缠雾绕,如蓬莱飞渡,素称“蜀北名山”。在这里,有周朝葛由飞炼成仙的“飞仙桥”,还有晋代李特年少时研习兵书的“天子读书台”,也有宋神宗爱妃陈才人到此赐福留下的《降香碑》。《太蓬山集》中也称:“太蓬山,因山峰状若蓬莱而得名。”



贵妃还魂之地——太蓬山

太蓬山作为贵妃还魂之地有诸多应证之处。一是《安禄山题龛》,内容是“大唐先天二年,岁在辛丑七月十五日,求子安禄山稽首和南画虚空游法界……”。由于很多字不是很清楚,可能写得不准,待有缘者考证。大唐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先天,是玄宗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始于712年八月,止于713年十一月。安禄山生于703年,先天二年刚好十岁。而安禄山出生地在营州(今辽宁朝阳),父亲早亡,从小随母亲在突厥人部族生活。所以,10岁的安禄山不可能来此祈福。若此祈福的安禄山不是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则能在此题龛的人绝非泛泛之辈,为何找不到人印证。唯一的解释就是贵妃到过此处,而且为安禄山祈福。联想到史书记载贵妃两次被玄宗逐出宫中,且没标明为何贵妃被逐出宫中,似乎与安禄山有关系。再查阅资料一看,安禄山母亲曾侍奉过贵妃,所以安禄山与贵妃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耐人寻味了。那么,如果是贵妃还魂在此,而为安禄山祈福,就在情理之中了。二是贵妃之墓,此处墓刻《杨氏之慕》。



太蓬山——安禄山题龛



太蓬山贵妃墓



太蓬山莲池贵妃像

笔者曾两次前往太蓬山,太蓬山顶上道观之后有一个莲池,绿荫悠悠。据太蓬山附近百姓介绍,每三年的农历六月一日晚,满池莲花盛开,似有凄婉的琴声传来。

综上,贵妃还魂之说很难说不是真的,马嵬坡事件之后贵妃极有可能隐居在太蓬山。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