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路上,书香与药香齐飞:近代出版界龙头老大在此诞生
pcng417912 发表于:2021-4-30 20:58:2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78


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自清心书院毕业后,曾先后在洋商开办的《字林西报》《捷报》等报馆做职员或排字工。由于不堪洋人歧视,决定自己集资创办一家小印刷工场。夏瑞芳等还为自己的企业取名为“商务印书馆”,意思就是专门印制商务活动用品的。

1897年2月11日,夏瑞芳等4人多方集资3750元,在江西路(今江西中路)德昌里租赁了两间旧房子,商务印书馆正式对外营业。最初,馆内仅有两部手摇四开机器,三部手扳压印机和一些中、西文铅字等印刷器材,并借了2000元作为流动资金。次年江西路厂房失火,于是就近在北京路(今北京东路)顺庆里,租屋12间作为厂房,再增添设备,扩展排字房,并采用煤油发电机传动印刷机印书。

1898年下半年,为了扩大业务,提高产品印制水平,夏瑞芳特地前往日本考察,发现很多日商的印刷企业大多与出版业合为一体,大受启发。回国之后,夏瑞芳等将出版业务引进本馆。夏瑞芳将原先在教会学校使用的英语课本,请人编译成《华英初阶》《华英进阶》等英汉对照本后出版,深受读者欢迎。还编印发行了我国近代第一本科学画报《格致新报》。

1900年,夏瑞芳等廉价收购了上海日商的修文印刷局,为日后生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01年商务印书馆扩大规模,添招新股,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达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应夏瑞芳邀请,主持书籍编译工作。考虑到要出版书刊,商务印书馆着手在北福建路(今福建北路)海宁路口购地自建厂房,并向国外订购新式印刷机。1902年,设在北京路顺庆里的厂房不慎失火,商务印书馆乃迁入北福建路自建新厂。同年,在棋盘街(今河南中路)设立书刊发行所。1903年,商务印书馆引进日本先进的印刷设备,采用机刻字模及新制版技术,并设计仿造印刷机。1904年,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首印4000本,一个星期内销售一空。从此开启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的黄金时代,几个月销售十余万册,被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广泛选用。1907年,夏瑞芳在闸北宝山路购地80余亩,建造商务印书馆总厂,先后在厂区内建立第一、二、三、四印刷所及编译所、书栈、总务处、纸库、疗病房等,并在附近开设尚公小学,作为编辑课本的教学实验基地。1912年,在河南路(今河南中路)211号建成总发行所新厦,除经营本版图书外,还兼售中外文具、仪器和原版西书等。1914年1月10日,夏瑞芳不幸遇害,先后由印有模、高凤池接任总经理一职。

通过15年的发展,商务印书馆资本增至150万元,职工达750人,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字”牌珂罗版图书和生产的文具用品,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五四”运动期间,商务印书馆根据国内文化用品市场需要,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中文打字机。1926年,在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字”牌图书和编印的印刷品获得甲等大奖;生产的“商字”牌中文打字机获得乙等荣誉奖。同年,在宝山路总厂对面建造的当时亚洲最大的东方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馆里部分编辑人员搬入图书馆大厦内办公。

1932年“淞沪抗战”暴发,地处闸北前线的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均被日军飞机炸毁,损失惨重,馆方宣告暂时停业。1937年,正当商务印书馆复兴发展之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该馆书籍印刷等生产设备再遭日军轰炸,馆方无奈之下只能远迁至大后方重庆,逐步恢复部分印刷出版业务。1945年抗战胜利,商务印书馆迁回上海,勉强维持业务状态。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文化出版行业进行必要的调整,1954年5月,商务印书馆实行全面公私合营,总部迁往北京。印刷厂独立经营,归上海市出版事业管理处领导。

本文首发于《上海工运》2021年1月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顺庆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