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史学家污蔑最狠的男人是谁?他绝对是第一
俏蝶吹 发表于:2021-7-5 08:14: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36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七杀碑



迄今为止,我国民间(尤其是西南地区)对历史人物张献忠偏见颇深,认为此人是古往今来第一杀人狂。相传大西军起义时期,此人曾一手造就数千万人遇难的屠杀事件,令人发指。

虽说这些传闻出自官方正史,但我们也要考虑到该正史并非汉人所写,乃是满清统治者所写的。所以,不排除该段史料受“文字狱”的影响遭到了某种程度的篡改。

当然,想要从文字记载中抽丝剥茧难于登天,今天笔者仅搜集一些网络上历史爱好者的看法和观点来证实,屠四川者绝非张献忠。



首先,我们能在满清编撰的正史中找到一处颇为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清军平定西南的过程。公元1646年,也就是清军南下入关后的第三年,张献忠于西充县与清军进行了决战,在这场战争中一命呜呼。

清代正史正是将这起历史事件作为清军平定四川的终点,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张献忠死后十三年,重庆才沦陷于清军之手。也就是说,在1646年到1659年这段时间里,大西军残部及四川百姓仍在与清军打着持久战。换个角度来考虑,清军该如何解决四川问题呢?

最终的结果无疑是制造类似“扬州十日”一样的屠杀事件,血腥镇压四川百姓的反抗。屠杀事件对于清军而言已不是首次,除“扬州十日”外尚有“嘉定三屠”,这两起屠杀事件是满清不能遮掩也无法遮掩的事实。

其次,根据多地县志的记载,1649年朝廷(清廷)曾颁布过一道禁令,这份禁令被张贴到全国各地,其内容为:“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清廷对反抗者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了,故此对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的屠杀,肯定有清军一份,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如此含混不清,很难从中找出真相呢?

正所谓“成王败寇”,这一道理纵横古今,清朝统治者治理中原将近三百年,历代满清皇帝有充足的时间消灭对满人不利的证据,这些证据或被删除或被篡改,最终被留下的仅有一些供后世歌功颂德的内容罢了。

也许,满人所撰的历史在当时是没有人相信的,然而却没人敢站出来更正。被歪曲的历史传扬了十年,百年,二百年,此后的人们自然对此深信不疑。

我们且站在四川百姓的角度再来审量这件事,如果张献忠屠城为真,那么当时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百姓肯定闻张献忠而色变,巴不得他早点下十八层地狱。

所以,当张献忠的头号大敌清军抵达西南时,那些逃过屠杀的百姓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清军呢?毫无疑问,那就是立即大开城门,迎接这些拯救他们于水火的八旗兵。

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在大顺军进攻北京城时就已经上演了。满城百姓恨透了当朝统治,巴不得早点迎接闯王进城,过上“不纳粮”的生活。

即使如此,清军为何会在千里无抵抗的四川地区打了十三年呢?显然,如果大西军残部没有一丁点“群众基础”,根本没法拖这么久。



最后,我们再站在张献忠本人的主观角度继续探讨这件事。

假如将我们自己代入到张献忠的视角中,就会发现屠杀四川这件事十分匪夷所思。

作为一名起义家,最重要的是什么?粮饷装备?

并不是,而是民心。

古往今来的起义家,无不是得民心者。如果张献忠真的在举事之初大杀四方,怎么会有那么多将士甘愿在他麾下卖命呢?

倘若张献忠的队伍毫无军纪,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怎能与大明王朝打得不相上下呢?更何况,张献忠来到四川的目的就是在这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重写“隆中对”的远大宏图。

显然,读历史的我们不可愚昧地听之任之,那些文字都是人写出来的,而人是有立场和主观因素的。身为清朝的统治者,他怎会写出一个真实的张献忠呢?

进一步来讲,满清统治者用血腥手段镇压中原各地,他们自然需要一个又一个替罪羊,而张献忠就是其中之一。



且看四川梓潼人在清初时期每年都会来到张献忠家庙进行祭扫活动,试想一个饱受奴役的地区怎会如此对待一名屠杀者呢?

由此,张献忠即便不是一个抗清的民族英雄,也不该受现代人的非议和误读。可以说,关于张献忠的史料,是历来封建史家对出自农民革命领袖的诬蔑搞得最为混乱不堪的一个了。

参考资料:

【《明史》、《绥寇纪略》、《续绥寇纪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成都,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