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有湖,既是碧波万倾,又是明镜一面。碧波带来灵气和生机,明镜带来宁静和平安。城里的湖依偎城市,依位置东边的叫东湖,南边的叫南湖,西边的叫西湖,北边的叫北湖,而城中央的则是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泉城济南的城中央,与趵突泉、千佛崖同为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之水不是天空雨水,也不是江河之水,而是极为罕见的涌泉之水。趵突泉是它的源头,成年累月地提供着经久不息的水源。大明湖不是一潭水、一池水,而是一碧气,不洋溢,不充盈,不澎湃,纯洁清澈而又似动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好像一颗晶莹剔透自然生成的珍珠,镶嵌在城中央,与泉相伴,闪闪发光。
泉水,地下冒出之水,而不是流出之水。泉水干净沌洁,清澈透明,没有洪水之患,更没有水荒之旱,保持着大明湖始终的平平静静,让市民尽享养身养性,滋滋润润,开开心心。大明湖泉水养湖,湖水依泉,全国唯一,弥足珍贵。无论是东南西北湖,还是淡湖盐湖,都不可比拟,无法相似,无愧于中国第一泉水湖。
湖中荷叶仿佛水上绿伞,轻晃摇曳,蓝天之下,更增添了绿水秀色。岸边毛白杨、垂柳、青竹,伸出枝叶,撤出绿荫,鲜花盛开,蜂飞蝶舞。簇拥小径步道,给灵气的湖水送上幽静悠闲,全然无一丝污染。
湖东南建有现代文学巨匠老舍的纪念馆。1936年6月,老舍居住在大明湖畔,写下了他的重头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忆想当年,烈日当空,老舍独居湖畔,挥汗如雨,埋头辛勤耕耘,以厚实的生活功底,创作了“骆驼祥子”,留与后人品鉴。伫立在老舍铜像面前,我们为这位英年屈死的作家,感到悲摧扼腕痛惜。
西南湖边建有晏公庙和辛稼轩纪念祠。晏公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辅政长达50余年。据说晏婴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成语“橘化为枳”和典故“晏子使楚”,均来自于他。现在的晏公庙称其为庙,其实仅为一个小小的四合院,称之为祠堂即可,并非寺庙的气势。
150米左右临湖处建有辛稼轩纪念祠,由陈毅题写祠名。纪念祠具有北方特点的四合院,进入大门,左侧为倒坐,前有小庭院,两旁是琉璃瓦平层厢房,后为正房,里面有辛弃疾的生平介绍和一些字画。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和抗金英雄。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出生金国,少年抗金,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
湖西北有铁公祠。铁公即明惠帝时期山东布政使(行政长官)铁铉。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公元1389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靖难”名义起兵北伐,打到济南时遇到了忠于明惠帝的铁铉。他历经千辛万苦坚守三年,让燕王的“靖难军”吃了不少苦头。朱棣当上皇帝后,把铁铉抓了起来,对他用尽酷刑,甚至把他的耳鼻割下来塞到他嘴里,还问他好不好吃。最后铁铉被处以最残忍的磔刑,而铁铉至死骂不绝口。铁铉死后,朱棣仍不解恨,又命人把铁铉的尸体投入大锅中,让武土用铁叉将其翻转面朝朱棣,以示谢罪之意,但他的尸体无论如何也翻转不过来。后人感念铁铉的忠义,为了祭祀他,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修建了铁公祠。后人对他的忠君行为并非认同,以至四百多年后,才修建一个祠堂,当年建铁公祠时,建筑材料有剩余,于是就建了一个亭子,这就是小沧浪亭。著名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成为大明湖最真实的写照。现今铁公祠只能是大明湖景的一个点缀。铁公祠湖岸是大明湖眺望历山的最佳处,山水相映,美妙之极。
大明湖中除湖心历下亭外,众多小岛均被桥梁连接,漫步其中,如履平地,已无不便之处。环湖一周建有护城河,长约八公里,是国内唯一的一条由泉水汇集而成的河流,系趵突泉向大明湖供水的河流。护城河有利于保护大明湖,限定外围建筑扩张,也可乘船饱览夜景。环湖一周,泉水、垂柳、花团一一扑入眼帘,如若是在深沉的夜色之中,倒还增添几分羞涩媚气。
在老舍纪念馆东侧,现竖有刘鹗的铸铜雕像。他是著名讽刺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曾对大明湖“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他把大明湖与历山作为一个整体描绘,书写了两者协调融洽的自然之美。刘鹗出身于清末官僚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办治理黄河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1908年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它充军新疆,病死途中。刘鹗铜像增添了大明湖的人文气息,又遂了刘鹗留名大明湖,魂归故里、终身接受清澈泉水滋润的心愿。
一方水土润育一方人士。大明湖在城中央,湖面宽广,景色妍丽,人文荟萃,是喧嚣闹市中的一块“净土”,令人流连忘返。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郭晓林,四川省南部县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广安市运管处职工,嗜好纸书,热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