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总参谋部有4位副总参谋长,都是谁?授予什么军衔?
务川冷泉水鱼庄 发表于:2022-1-1 07:40: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00
1988年9月,新的军衔制被实行,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兼任总参谋长一职,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他之下,还有四位副总参谋长,他们分别是徐信,韩怀智,徐惠滋和何其宗,那么他们分别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迟浩田

上将徐信:曾经把傅作义气得不轻的开国少将

1988年,总参谋部的4位副总参谋长中,徐信是最年长的一位,他拥有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

1921年,徐信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灵寿县,尽管他1937年9月才参加八路军,然而在抗战时期,他曾经被杨成武称赞为“福将”。



杨成武

1941年8月,日寇对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展开了大扫荡,当时正担任警卫连指导员的徐信接到了杨成武的命令。

这一次日军想要打击的目标,正是晋察冀分区一分区的指挥机关,而杨成武身边除了三四十名机关人员之外,还有徐信所在的警卫连和其他两个连,为了保卫一分区机关的安全,掩护随机关转移的勤务人员和群众安全,杨成武将护送军分区突围的重担交给了徐信。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尽管此时的徐信刚参军不到四年,可是面对杨成武下达的命令,他豪情壮志:

“请司令员放心!我保证军分区一定能成功突围!”



回到警卫连的徐信跟排长们说:

“司令员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虽然日寇这次下了血本儿,想要沉重打击咱们第一军分区,可是只要有我们在,他们的阴谋诡计就绝不可能得逞。

军分区机关一定要成功突围出去,我们必须要把自己当成那把最锋利的矛,每一次出击都要狠狠扎在日寇的心头上!就算是豁出去,也必须完成任务!

很快,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徐信带领警卫连的一个排正面迎战敌人,虽然敌人来势汹汹,可是因为徐信一方占据了有利地形,开战之后,在三八大盖儿和勃朗宁的攻势下,日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损失惨重的日军因为不清楚八路军的实力,只好撤军。

杨成武在军分区机关接到徐信的捷报之后,大声说。

“我就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徐信真是我的福将啊!”



徐信老年时曾经回忆过这场战斗。

“那时候我们走到山脚下,突然就发现了日军的踪迹,想要发电报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就先带着一个排在山口直接展开了战斗。

我们眼睁睁看着日本人走进了我们的包围圈,然后我就命令大家扔了手榴弹。

这下子可给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个时候我们手头有轻机关枪和步枪,这两种东西加起来,鬼子直接就被打蒙了。

因为我们火力太猛,鬼子可能以为我们有一大波兵力在等着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撤退了。趁着鬼子还没有醒悟过来,我就直接带领部队撤出了。

值得庆幸的是,那场战斗基本上没有人员伤亡。



徐信

讲这段话的时候,徐信已经84岁高龄,可在提及那段峥嵘岁月的时候,他的眼睛里仿佛有灿烂星河。

解放战争时期的徐信也非常的英勇。

1948年1月,徐信所在的第三纵队正在涞水庄瞳一带与傅作义的“御林军”作战,这支御林军,可是傅作义最引以为豪的宝贝。

可以说这个部队几乎集中了国民党军中的优良美械装备,傅作义几乎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与徐信的这次交战之后,自己的“亲儿子”没了。

作为35军的虎头师,傅作义手下哪个不是骁勇善战的,可是面对徐信第三纵队的集火,还是没能抗住。



傅作义

本来徐信并没有集中火力狠揍这个“御林军”,可是就在徐信跟傅作义打的酣畅淋漓的时候,警卫员却突然告诉徐信

“首长,我们与军部断联系了!”

面对大家的手足无措,徐信下达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命令。

“别怕,咱们直接集火,狠狠的揍这个御林军!既然与军部失去了联系,那咱们就把傅作义手中的这张王牌给他拿掉。狠狠地打击打击傅作义,也让军部看到咱们的厉害!”



徐信并不是没头脑的莽撞军师,他选择在晚上集中火力突击35军,当所有火力砸向35军的时候,傅作义的御林军慌了,这张王牌被打得四分五裂。

当虎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傅作义耳中的时候,他直接晕倒在了地上,原本以为自己手中的御林军会是一张王牌,可没想到这么轻而易举就被徐信给一锅端了,见过之后,傅作义在见到徐信的时候说:

“你当年可把我气的不轻啊!”

骁勇善战的徐信,在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到了1988年,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2005年11月18日,徐信病逝。



中将韩怀智:战功卓著的父子将军

作为四位副总参谋长内的第二年长者,韩怀智为国家和为人民奋斗的决心,毫无保留的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



韩怀智

1922年出生于河北平山的韩怀智,15岁就参加了八路军,身经百战的他曾长期任职的第54军被称赞为“建国以来打仗最多的部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功卓越的老将军,却曾经“走过后门”。

1979年1月,在军委的命令下,54军着手准备对越自卫还击战,当54师第162师4个团长跟随师长李九龙到达军部向韩怀智受领作战任务时,他居然对炮兵团团长钟声琴说。

“小钟,会议结束之后,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钟声琴

钟声琴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在会议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他的办公室,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韩怀智说的话,却令他大跌眼镜。

“小钟,部队马上就要南下作战了,你也知道我的儿子韩东军是个好战士。我现在把他托付给你,你务必把他放在最前线上。

我没有别的要求,他到了前线就只是你手下的兵了,他不再是什么军长的儿子,你不能区别对待,必须一视同仁,他跟别的官兵都是一样的。你该骂他的时候就骂他,他要是不服从命令,你就依军法处置。不能对他有半点儿特别!”

这下子可把钟声琴吓坏了,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韩东军毕竟是韩怀智的亲儿子,这要是在战场上丢了命,可怎么办?



再说现如今,哪一个干部的子女好欺负,战场上刀枪无眼,要么要是真出了事,自己不也吃不了兜着走。

“首长,东军是个好苗子,我知道。可是把他放在前线是不是太冒险了,不如让他在后方,做个后勤人员,这样也算是对战争做贡献了呀!”

“你怎么也这样?我之所以把你留下来,就是看中你为人刚正。别的领导干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调离前线,可我不这样。

他虽然是我的孩子,可他同样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拼搏在第一线。当缩头乌龟算什么?他就应该像普通战士一样,去奋战,去报效国家。”



看到韩怀智心意已决,钟声琴只好说:“首长,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一定不对他特殊对待,等他上了战场,想必也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肯定会交给您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于是,在越南自卫反击战中,韩怀智率领军前敌指挥所,始终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段,迎着火炮,沉着冷静,指挥战斗,而作为英雄儿女,27岁的韩东军在战场上也没有让父亲失望。

作为仅有的一对都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父子将军”,其实韩东军奔赴战场,也不完全是父亲的指令。

当时韩东军在54军162师政治部,开战之前,他自己找到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允许自己到一线部队去参加战斗。



看着与自己有同样血性的儿子,韩怀智大受触动,作为父亲,他肯定也不忍心看着儿子浴血杀敌,可是作为一名将军,他又十分庆幸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能够为了人民勇于参战的好青年,最终,韩怀智同意了儿子的请求,把他调到了一线战场。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韩东军进步飞速,他一次次带领着队伍同敌军作战,击退敌人,最终,韩东军立下了三等功。

1988年,韩怀智被授予中将军衔,而韩东军在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年,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虎父无犬子,韩家父子真可谓“父子将军”,满门荣光!



中将徐惠滋:从小俘虏到上将

1988年,4位副总参谋长中最幸运的,绝对是年龄排序第三的徐惠滋。

1932年,徐惠滋出生在辽宁丹东,他可以说是从小就成绩优异,大专毕业之后加入了国民政府的徐惠滋,成为了辽宁国民政府的一名机枪手。



徐惠滋

1948年9月,进攻沈阳的总号角吹响,彼时的徐惠滋还是守城的国民党将士中负隅顽抗的一员,然而很快,东北野战军6师16团尖刀连连长黄达宣率部直指敌方指挥部。

眼看着世合公银行大楼被包围,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最终,东北剿总高参室主任苏炳文和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两大中将被俘虏,而徐惠滋就是众多被俘士兵中的一员。

美国人曾经根据抗美援朝战争,总结过这样一条经验,“天底下只有中国军队才会善待俘虏。”



周福成

所以在美军的反审讯训练中,他们经常告诫自己的士兵,永远不要指望自己能成为中国人的俘虏,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人那样,始终坚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初心,除了中国,几乎没有另一个国家有优待俘虏的政策。

也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政策,徐惠滋才能在众多俘虏中“脱颖而出”。

战争结束之后,在面对俘虏的去留问题上,黄达宣依然秉持着想留就留,不想留就发放路费的原则。

最终在留下的士兵中,他开始挑选“解放战士”,黄达宣当时的要求极高:个头不高的不行,文化水平不够的也不留,没有精气神儿的更不能要,经过这样重重筛选,只有79个人留下来了。



可是一共有80个参军名额,黄达宣又开始在想回家的俘虏中寻找最后这个名额,就在这时,徐惠滋吸引了他的视线。

作为一个东北人,徐惠滋生的人高马大,在询问之后,黄达宣意外发现徐惠滋有大专学历,他站在那儿,黄达宣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他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可是徐惠滋因为东北解放,想回自己的老家,黄达宣为了留住徐惠滋,说:

“你的老家东北解放了,可是关内还没有解放呢。谁敢保证战火不会再一次烧到你家去?所以说短暂的一个地区的解放,不是完全解放,你得等到全面解放,才能够安稳的回到老家。所以回来参军吧。”



于是徐惠滋,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39军第117师第349团,他依然担任机枪手的职位,因为本身就很聪明,再加上文化水平比较高,徐惠滋可以说立功无数。

如果说徐惠滋在人群中被黄达宣一眼相中拉过来,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在1974年,他的好运气再一次爆发了。

原本按照规定,如果在55岁以前还不能提上副军长的位置,就要退休,当徐惠滋在军营里待了三十多年,还没有坐上军长的时候,当时的他已经准备好等到55岁退休,此时,他却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机。

1974年,邓小平同志和杨尚昆同志下来视察部队,原本负责接待的是一个王牌师的师长,可是很不凑巧的是,这个师长突然感冒了,眼看着视察的日期一天天接近,组织决定派出身材高大又很有精气神儿的徐惠滋作为这个接待人员,顶上原先师长的位置。



杨尚昆

正因为他身材魁梧,邓小平同志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的好,再加上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较高,面对首长的问题,徐惠滋也都能对答如流,在得知徐惠滋只有52岁的时候,邓小平大喜过望:

“这么年轻,你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没想到后来邓小平一语成谶,谈话过去仅仅三个月,徐惠滋就被直接提拔成了第39军军长,在这之后不到一年,徐惠滋又被上调至北京,升任总副参谋长。



当然,徐惠滋能够一路披荆斩棘,步步高升,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外形生得高大魁梧,邓小平慧眼识英才,黄达宣于上千人中一眼就看中了他,不只是因为他长得好,更是因为他确实有真材实料。

有几个人能够在做了俘虏之后,还能够侃侃而谈呢?又有几个人在面对首长的问题,仍能对答如流呢?

而且最不容忽视的是徐惠滋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这些都是他日后高升的重要基础。

1988年,徐惠滋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他被晋升为上将,2005年1月,徐惠滋因病逝世,他这坎坷而幸运的一生也随之结束。



少将何其宗:两山战斗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

作为1988年四位副总参谋长中最年轻的何其宗,他是唯一一位建国后参军的将军,但是,他的功勋并不逊于其他三位。



何其宗

1943年3月,何其宗出生在四川营山,他从那一代的人一样,从小就有一个报效祖国的志向,基于这种伟大抱负,1961年,何其宗放弃了四川成都体育学院的学业,,毅然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2年,刚参军不到一年的何其宗就跟随54军加入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作为130师师长,董占林的警卫员,何其宗在对印作战中虽然没有奔赴在第一线,可是他还是有大量学习的机会。



由于多年不停的总结作战经验,加上自己刻苦学习,何其宗一路从战士升到了11军31师93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何其宗所在的解放军第11军奉命向越南莱州省封土地区发起进攻,而31师则负责正面主攻任务,何其宗凭借自己多年所积攒的作战经验,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一举赢下了战斗。

“者阴山”战斗中,作为31师师长的何其宗被时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的前任31师师长乔明要求制定拔出者阴山上骑线点越军工事的作战计划。



然而在何其宗带领侦查部队迅速掌握敌军的部署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之后,中央军委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下定拔出者阴山越军工事的决心。

直到1984年4月,昆明军区决定进行“两山战斗”提案才获得了中央军委的同意,于是这场拖延了三年的战斗终于打响。

时任11军副军长的何其宗在接到作战任务之后,迅速组织成立了者阴山拔点作战指导小组并担任指导小组组长,虽然他不是这场战斗的最高指挥官,可是对于何其宗来说,不管在哪里,都要尽自己所能,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所以在整场两山战斗中,何其宗作为幕后指导者,并没有过多干预重大问题的决定,而是给出了不少指导性的意见,在他和廖锡龙的完美配合下,1984年4月27日,两山战役打响。



廖锡龙

当时许多战士,包括军区首长,其实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这场战役中有两个指挥官的存在,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可是何其宗与廖锡龙的表现,却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何其宗没有越俎代庖,廖锡龙更是在作战中悉心听取何其宗的意见,在当时,何其宗曾经给作战指挥小组下达了一条原则。

“抓大放小,抓前放后,指多令少。”

也就是说,对于作战计划中的原则性问题,何其宗要求必须坚决贯彻到底,紧抓不放;而对于具体的作战安排,必须充分信任廖锡龙的决策能力,该放权就放权;对于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要能给就给,该说就说,但绝对不能拆廖锡龙的台。

正是由于何其宗的恪守原则,不越雷池,再加上廖锡龙的善于听取和勇敢决策,两山战斗才取得了辉煌战绩。



这场战斗之后,廖锡龙升任11军副军长,何其宗升任11军军长。

1988年9月,何其宗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他被晋升为中将军衔。



结语

这四位副总参谋长在1988年被授予了不同军衔,他们都戎马一生,祖国对他们的肯定就是对他们赫赫战功的最好嘉奖。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成都, #营山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