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会丨为了大江大河清水向东流
FREEDOM326 发表于:2022-1-21 07:40:5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3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发源于青藏高原,长江与黄河横贯东西,沿路城市因水而兴,这两条“母亲河”的绿色发展,长久以来,备受关注。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如何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时的要求。

事实上,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些年,四川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外延一直在不断扩展,从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到“双碳”目标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宏观的“上层建筑”到微观的个体生活,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平衡,四川正酝酿出更多带着清新气息的时代故事。

毫无疑问,在清江东流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植根于人心,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跋涉中,大美四川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嘉宾>>

1、唐森强:四川省人大代表、长宁县林业和竹业局总工程师

2、杨斌平:四川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3、倪勋:四川省人大代表、资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委直属资阳市总支主委

4、罗林:四川省人大代表、甘孜州政协副主席,石渠县委书记

5、马宗慧: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泸州市委会主委,泸州市政协副主席

谈产业

建议建设四川竹加工产业示范园区

来自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唐森强和竹子打交道已经有30多年了,在提到竹产业发展时,他提高了音调。



唐森强:四川省人大代表、长宁县林业和竹业局总工程师

“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低碳产业,长宁乃至整个宜宾都有非常好的资源和基础,发展好竹产业,也是实现了绿色发展。”在唐森强看来,长江一级支流长宁河绕城而过,长宁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要以竹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随后在90年代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并在10多年前关闭了县内的两大造纸厂,“我们的保护意识可以说一直都有,行动也一直没停过。”

另一方面,如何把地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产业优势,这是唐森强今年带上会的建议,围绕建设四川竹加工产业示范园区,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他从土地配置、人才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其中,他强调要提升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从加强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创新、积极引进人才三个方面着手。”

建议源于现实,在长宁县内两大造纸厂关闭后,大量的纸浆竹材只有靠低廉的价格外运,到了现在,唐森强认为如果能将纸浆材用竹子转换培育方向,从竹笋、竹纤维等方面着手,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收益。

从数据上看,截至2020年底,宜宾市竹林面积达354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19.54%,位居全省第二;2020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48.11亿元,居全省第一,“利用好竹资源,发展好竹产业,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谈转化

放大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穿着一身藏族的传统服饰,罗林稍微有点醉氧,他来自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甘孜州石渠县,那里是黄河流入四川境内的第一县,也是黄河重要支流热曲等13条河流的发源地,是川西北、“三江源”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甘孜州石渠县,是黄河流入四川境内的第一县,也是黄河重要支流热曲等13条河流的发源地。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肩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任,作为石渠县委书记,在罗林看来,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是石渠的一张亮丽名片和后发优势,“在长期生存发展实践中,农牧民群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形成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建设也是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农牧民群众已成为生态保护最直接利益相关者和最有积极性的保护者。”



罗林:四川省人大代表、甘孜州政协副主席,石渠县委书记

但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能真正放大当地的生态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他概括为“是不惊动生态的,良性有序的生产生活”。

“我们其实有着非常好的清洁能源资源。”罗林自豪于石渠的年光照超过了2700小时,“不比最多的拉萨少多少,天天都是大太阳。”但是想发展光伏产业,又苦于还没有通道,“光伏设备、包括产生电之后的传送通道。”

另一方面,他此次建议要在甘孜黄河流域,启动黄河流域长沙贡玛湿地生态示范区建设。据罗林介绍,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6698平方千米,“以泥炭湿地为主,属于稀缺型湿地,对于生态调节有着重要作用。”在他看来,启动生态示范区建设,不但能对长沙贡玛湿地有更好的保护,也能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和产业发展空间。

谈“双碳”

加快构建全省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体系

毫无疑问,“双碳”也是此次省两会上的“热词”。在严格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的总体布局下,不少代表今年的建议都聚焦于此。

履职五年,作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每年的建议都和绿水青山相关。今年在谈到“双碳”时,他聚集到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体系上,直言新的碳排放核算口径不清晰,基层统计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地方性核算指南,数据统计核算结果较为滞后等问题,“现有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难以有效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在他看来,应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碳排放目标核算体系和“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四级碳排放监测统计体系。

对此,他建议要基于“双碳”目标分解落实,进一步优化能源平衡表编制,探索将工业过程中能源使用量纳入核算范畴,全面推进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另一方面,基于重点管控单元减排中,要分类制定碳排放统计核算规范或标准,并尽量保持统计核算口径一致、便于对比分析等。

倪勋的建议则从产业出发,他认为在坚持“双碳”战略引领下,要做强优势、集聚发展,“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向’协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将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倪勋:四川省人大代表、资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委直属资阳市总支主委

谈文化

加快推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示范段

来自泸州的省人大代表马宗慧,在看见启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后,十分激动,来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她太清楚这一江清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长江的生态保护也应该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大保护持续到现在后,长江文化极大扩大了保护的外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



马宗慧: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泸州市委会主委,泸州市政协副主席

事实上,就在去年11月,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泸州市就提出要实施“文化涵养工程”,着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和高品质生活优选地。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示范段,泸州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和坚实基础。”马宗慧相信,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能彰显巴蜀文化底蕴价值,更能助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

今年她的建议也是聚焦于此,一方面,她建议应该充分挖掘长江文化优势,以江为脉、以文为魂、以城为体、以旅为本,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长江文化资源创新利用和价值转化,“规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生态旅游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重点基础工程,在国内率先打造一批先行示范区。”

更为细致的,她建议着力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1+N”保护发展格局。其中,“1”即一条干流“宜宾至泸州段”,“N”即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赤水河流域等多条重要支流。

“因为宜宾是长江第一城,然后到了泸州,所以,‘1’指的是总干线。”马宗慧补充道,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示范段的建设中,以四川全域为蓝本,聚力建设几个重点文化展示和发展区,以长江干流半月形文化纽带为主干,辐射延伸出几条特色文化带,依托文化资源本底,分别建设主题区、体验区、专题区、展示区,以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成都, #嘉陵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