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阆中古城记
天一教育培训寐 发表于:2022-3-24 12:52:2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91
阆中之旅(一)(二)
?作者:余祥明 广州外国语大学教授
?这几年,泽举同学几次三番邀请我到阆中做客。我也欣然接受,如果不是疫情,可能早已成行。
今年元宵佳节前夕,泽举从朋友圈得知我回蓉,又盛情邀请。他真诚相邀,我盛情难却,再推就真的是却之不恭了。前段时间成都疫情紧张,我告诉他出行推迟。所以前几天成都宣布疫情缓解,外出不需要核酸检测,我立即出行。
泽举1988年到90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中学教师本科学位班(简称中师班)学习,是我的学生。
?中师班是80-90年代英国半官方组织,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简称BC)与中国国家教育部的一个合作项目:共同为中国边远贫困省区培养中学骨干骨干教师(简称中师班)。教育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学院、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参与(分省负责)具体工作。西南师范大学负责四川省(含当时重庆市)和云南省。
学员是专科或者相当于专科毕业,中学的骨干教师。中师班举办两年制的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为他们颁发本科毕业证。中途,经过西师外语系系主任龙日金老师和其它几所学校系主任的努力争取,教育部师范司和国务院学位办最后同意授予学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据说在中国高校众多没有参加高考的成人教育各种各样的项目、班级中,这是极少同时被授予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项目之一。
英国文化委员会负责选拔英国专家参与教学,并且为中国方面培养师资,提供中英技术合作(Technical Corporation,简称 T C )奖学金,支付学费、生活费、交通费和服装补贴。这五个院校选送教师,到北京英国大使馆参加雅思考试,被高校录取后去英国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参与这个项目的教学。1987年我有幸成为西南师范大学第一批(两人)到英国学习的中方教师。(不幸的是,同行的另外一位同事前两年英年早逝,还不到60岁,令人唏嘘不已,真是人有旦夕祸福啊。)88年底我学成回国,就担任泽举所在班的综合英语、口语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前年装修房屋,发现偶然保留下来的一张中师班课表,照片1)
泽举已为我预订了他学生开办的豪华民居。我说,这次来阆中,当然是游玩早就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更重要的是三十多年后我们师生相聚,聊天叙旧,缅怀当年。因此我提议,如果方便的话,就住在家里面,这样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聊天。而且在西方,被请到家里面做客是最高的待遇。我几次在英国都是被朋友请到家中做客。我的英国朋友们,来广州几次,都是住在我家。泽举采纳我的提议,退掉了?民宿,安排我住在他的温馨舒适的新家。
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除了白天随时随地,晚上也可聊到较晚。我们回忆、缅怀、感慨、感叹,谈不完的新旧话题,聊不尽的人和事:中师班的往事,同学,外教,老师,西师的桃园宿舍,外语系的弯弯大楼,20年后,25后再回西师,学校的巨大变化。
泽举回忆我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我邀请全班同学到我家,大家动手包饺子。一位回族同学不吃猪肉,我们还专门给她做韭菜鸡蛋馅儿。他一说,也勾起我的回忆。
泽举说这两年的学习和本科文凭学士学位对他们的教学生涯、职称评定、工作调动、职务提升和调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评上高级职称,有个别同学还评上中学正高职称,一些同学调到高等学校任教,有女同学担任云南省妇联副主任。
两年学习的知识和文凭于他如虎添翼,他工作得心应手,很快就从乡区中学调进县里面最好的中学——阆中中学,一直担重担,教毕业班。他担任过教研组长,是学校的业务权威,每次学校招聘新教师面试、受教育局委托给调入城区的乡区教师出考题阅卷,他都是不二人选。听年轻教师的课、评讲,他的意见总是比别人高一筹,从深层思维、从教学理论展开,再到教学法和教学技巧探讨。
?他非常感谢这么一次机会,让他的人生轨迹和教学生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看到他做出这么大的成绩,我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也聊到1992年我从西师调走,几十年的经历,也谈到人性的邪恶,与我经受的遭遇。更多的是我遇到的好人、贵人对我的帮助、支持和关怀。
但是我还是一辈子坚持我做人的原则,不整人,不害人,也不报复整过我的人,轮不到我,上帝会惩罚他的。人在做,天在看。?
阆中之旅(二)
我们早上七点钟起床。八点多我们两人开车出去,参观游览城内的景点。泽举是本地人,在县城教学、生活三十多年,加上喜欢中国文化,热爱家乡,所以对各景点非常熟悉,好多人物、事件、数据如数家珍。各景点的文字介绍,加上他的讲解点评,使我对(魏、蜀、吴)三国人物、事件,特别是与阆中有关的部分,原来陌生的有所了解,原来模糊的更加清晰,原来熟悉的印象更深。古城的主要景点状元洞、白塔山、张飞庙、文庙、川北道署、贡院、华光楼、中天楼、滕王阁公园,我们都参观了。
晚上八点多钟回家,一天下来,略嫌辛苦,但是玩得新鲜、潇洒、高兴、尽兴。我是又悲又喜。悲的是这么多好的传统,好的文化,好的城市建筑都毁于历次政治运动。喜的是像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大理、四川阆中这样的历史文化古城还基本保留下来,才让我们对中国的古代城市和建筑有直观的了解和欣赏。阆中做得很好,60岁以上国民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各景点。疫情防控严格,每个景点要扫健康码、场地码和行程卡,所以也安全,也不感到紧张。遗憾的是因为疫情,参观的客人不多,有些景点只有几个人。泽举学生(民居老板)告诉我们,受疫情影响,很少客人,有时一天只有一个客人,而这本该是客源拥挤的旅游旺季!祈祷疫情早日结束,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泽举听说我当过知青,对国内外的乡村有兴趣,第三天安排去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那些工具、农具、家具我都很熟悉,很多我都使用过。泽举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一直读书到高中,他做过的农活还不如我多。我告诉他我10岁开始做家务事:洗衣服、拉封箱做饭、从河里和井下打水挑回家、推磨等。初中毕业,下乡当知青之前,16岁的我不愿无所事事,到处打零工:在油坊做小工,挑土捣土墙,在道班维修公路等。在建筑工地做零工时,我可以一次叠三、四块砖准确无误地抛送到脚手架上瓦工师傅的手中。17岁当知青,我也是挖地、挑粪、挑秧苗、薅秧苗、打谷子,什么都做。
?后来我被选到区供销社煤站当铲煤工,四个人一天要卖20几吨煤。夏天赤膊穿一条大裤衩,脚下一双廉价拖鞋,一条脏毛巾,全身是汗,脸上是灰,只看到两个黑眼珠...
我同学在县搬运公司当搬运,回城休息我去看他,150斤的粮袋,我也是扛起就走。
泽举听了这些,还有些吃惊:我年轻时还吃过那么多的苦!这都是文革做的孽啊!我们本该在学校学习知识的青春年华就蹉跎在做零工、修公路、挑粪便、铲煤炭的动荡不安里......导致我们整整一代人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而且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当然我们聊得更多的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普通百姓带来的好生活:宽敞明亮舒适的住房、四通八达路面平整快捷便利的公路、超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泽举说他们曾自驾游到新疆,开车出行的便利、快捷、舒适,与当初从阆中到重庆,一天唯一的一次班车,在崎岖的公路颠簸八,九个小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已返回成都两天,我还回味阆中之旅带给我的回忆和快乐。这次阆中之旅是学习之旅、休闲之旅、开心之旅!
?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我是的十八簿 发表于 2022-3-24 12:52:41 | 阅读全部
游记?不是吧?咋有点像记帐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Aim_yuan 发表于 2022-3-24 12:53:01 | 阅读全部
这就是“教授”写的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